2016年10月27日11:04 新浪财经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杨

  新浪财经讯 “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10月27-30日在北京举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出席并发言。

  李扬列举了几个去杠杆的办法,在提到靠金融市场降杠杆的时候,其直言,中国并不具备靠金融资产的价值重估而“去杠杆”的条件,因为这种方法的本质是用金融泡沫替代了金融杠杆。“去年5月到现在,我们见了两个事件,一个是股市、一个是房市,这里面都有去杠杆的意图在,但是我们看到了一地鸡毛,杠杆去没去不是特别地清楚,但泡沫出来了”。

  在谈到“债转股”时,李扬也建议必须在严格的限制下进行,防止变成企业“逃废债”的手段。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李扬:各位上午好,我是这个论坛的老客户,很高兴再次应邀参加。今天15分钟,我只讲一件事就是“去杠杆”。

  现在中国的债务问题高企,危机以来一直受到世界注目,因为这次危机就是高杠杆危机,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现在转到新兴市场经济和发展中国家了,中国尤其突出。对中国债务问题一轮一轮地炒,最近又掀起了一个新的炒作。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有明确的回答。

  今天我大概列举一下有哪些去杠杆的办法,以及这些办法在理论上是什么性质,以及如何在中国实施。

  第一个办法就是还钱,你不是负债高吗?我们去杠杆就是还钱,可以卖资产去还负债,这个办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危机中是不行的,一是危机中的资产价格会缩水,二是如果大家一起卖资产,本来很值钱的资产,价格就会集体下跌。理论说得很正确,逻辑上非常完美地解决去杠杆,但是行不通。

  第二个办法就是造成通货膨胀,用通货膨胀来稀释负债的价值,这也是世界各国通常做的。但现在通货紧缩的局面下,通货膨胀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第三个办法销账,现在有很多不良资产,有很多的债务,所谓杠杆率高是债务占GDP的比重很高,我们把一些债务消掉可以吗?理论上可以,实践是万万不可行的,因为这种去杠杆的办法直接破坏了市场的纪律,如果我们就为了去一个杠杆、解决一点债务问题,就把40余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而且正在完善中的市场制度给冲垮的话,得不偿失。

  第四个办法就是让现有的金融资产的价值重估,说白一点就是股票价格上涨,股票价格上涨了,投资者手中的财产性收入会上升,财产会增加,通过这样一个计算会有降杠杆的作用。但这是一条不归路,其本质是用金融泡沫替代了金融杠杆。从去年5月到现在,我们见了两个事件,一个是股市、一个是房市,这里面都有去杠杆的意图在,但是我们看到了一地鸡毛,杠杆去没去不是特别地清楚,但泡沫出来了。这个办法也不可行,但有些国家是可行的,比如说美国,美国去杠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去杠杆效果比较明显,美国危机八年与美国股市涨了八年是密切相关的,但这个条件在中国不具备。

  再一个,去杠杆一直都是在“分子”上打转转,可不可以通过扩大份额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呢?当然可以,就是增加GDP,就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这应当说是治本之道,但是得看你用什么方式来保持经济增长,如果用传统的、不断刺激需求的办法来保持经济增长,那是万万不行的。因为传统的资金需求无非就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增加了财政赤字,无论是增加货币供应还是财政赤字都是提高杠杆的办法。如果我们要在整个杠杆率的分母上下功夫,如果我们要想用扎扎实实的经济增长来达到降杠杆的目的,那只能是老老实实地转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不要太多依赖那些需求增长。

  当然这是说去杠杆,现实中还有几个转杠杆的。一个转杠杆的办法把居民或者企业的杠杆转到财政手里,因为各个不同的部门对杠杆承担的程度、能力、影响是不同的,如果说某个部门杠杆太高,转到其他部门可不可以呢?是可以的,转到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出钱把它买进。这个短时期是有效的,但是财政部门如果拿到这样一些东西之后,他通过什么方式为他筹资呢?一个传统的方式是征税,增加收费,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也是万万不可行的,于是财政就发债,发债也是有限制的,于是像发达国家就出现了很多财政赤字,我们这边其实也遇到了,越来越强地对政府发债能力的限制,所以这个做起来利弊得失也还很难说。

  再一个转杠杆就是中央银行,中央通过发行钞票,利用发钞票的能力来购买这样一些杠杆,但短期内是有效的,长期内也是有害的。现在世界各国在这次危机中都通过中央银行来去杠杆,确实做到了,把别的部门的杠杆做到了,但是自己的杠杆率提高得不得了。中央银行首要的任务叫做恢复正常,就要收表,降杠杆率,才发现也许降非中央银行的杠杆率很困难,降中央银行自己的杠杆率有可能是更困难,现在实际上是两难的境地。

  最后一个可以转移的办法,依赖市场的债转股,这个理论上是一个办法,但是这个债转股也有可能变成了“逃废债”的通道,债转股已经折腾好几次了,曾经都变成了一些企业恶意“逃废债”的手段,现在中央可能注意到这个事情,现在债转股在非常严的限制下进行,如果我们想用转杠杆的办法来降杠杆,至少有五个要点:

  1、去杠杆、债转股的过程要同时是企业改革的过程,必须要反复强调的是,解决金融上的问题一定不能以损害经济体制,使经济走回头路为代价。

  2、既然是全社会的事,国企、民企必须同等对待,国企有杠杆高的问题,民企也有这样的问题,杠杆高是整个经济体的问题,应当同等对待。好在最近中央下了一个文,关于要破除民营企业原罪问题,这个实际上是非常厉害的一手。

  3、要市场化,刚刚赖董事长说到他们做的不良资产没有经过评估,按照名义价值就拿过来,这不是市场价值,应该重新定价。

  4、法治化,要依法有据。

  5、我们在市场经济体过程中要考虑到国际投资者的一些需求。其中有一种是有效的,老老实实把经济搞上去,不能依靠传统的需求端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只能老老实实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任务应当是很艰巨的。

  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