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16:50 新浪财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

  新浪财经讯 “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10月27-30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出席并发言。她表示,P2P行业随着规范化,带来的结果是规模化。合规成本加大,小规模缺少实力的机构必然会承受不了,或者关闭、或者被其他的机构并购。未来只有做得大的、做得更精的机构才能存活下来。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承惠:我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点,我想说一下跨界、融合。第二点我就想说一下跨界、创新的发展态势。

  各位身在这个时代当中有的已经感受到了,我们正处在一个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我们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归纳起来一句话,还是从过去传统的追求数量、追求速度、追求规模的粗放型增长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率的集约型增长的转变。在这样的增长模式,或者说大家说得比较多的新常态下,金融服务面临着新的要求。

  简单地来说,可以归纳成三大类:

  1、要服务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现在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阶段,应该说有几块,第一块是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我们的传统金融能不能够有效地为创新创业服务,这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还有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会带来大量的并购重组的金融服务需求,还有大量的过剩产能的去产能的,用市场化方式去产能的所附加的金融服务需求。

  另外,企业在当前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越发地富有弹性,最终还是要走向市场化,这么一个过程中企业经营风险比较大,金融它本身就是管理风险的行业,怎么样帮助企业克服环境剧烈变动所带来的风险,更好地管理风险、转移风险,我觉得这是当今这个新形势下金融行业提出的,也是金融行业应该负担的历史的使命。

  还有一点就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国际资本流动的越发频繁,而且市场开放了,波动性一定会大,我们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影响,国际市场的波动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这里边同样有一个风险管理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绿色发展,在绿色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金融也要由棕色向绿色发展,绿色金融也是最近一直在提倡的,这个也是我们这个新形势下给金融行业提出的新的要求,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需要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和走出去。

  二、我们现在要走出去,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多样化的融资,更加灵活的融资服务,同时要提高在海外市场获利的能力,这些金融机构都应该满足企业的需求做出更大的努力。

  三、在新形势下,我觉得民生保障这一块是一个非常新、也是很重的一个需要提供金融服务的领域。我们都知道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目前已经直面人口老龄化挑战,我们是在人均GDP只有七千多美元,还没有达到富裕社会的情况下,还在工业化的中期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在发达国家通常是在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期,已经达到了收入比较富裕的社会情况下才进入老龄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其实有一系列的养老、医疗、健康方面的新的需求。老龄人口中现在有好几千万失智、失能的问题,空巢家庭的问题,城镇化率快速提高,现在大概每年平均提高两个百分点,这个过程中金融服务的问题,还有脱贫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说都是我们传统的金融服务恐怕是不能满足这些新的需求的。

  归纳起来,我觉得要求金融服务更加综合化、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便利化,也就是说需要金融服务更加地有效率,这是我想谈的跨界、创新是时代要求中的第一点。

  第二点,在当前金融行业自身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如果说不推进跨界、不推进创新的话,恐怕很难应对这样一些压力,这些压力归纳起来也是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来自市场化的挑战,首先利率的市场化,利率的自由化对我们的金融机构,当然主要是银行,但是对保险公司、对证券公司实际上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殚智竭受到冲击的是银行,银行的净息差最近这几年在不断地缩小。所以大家也都知道商业银行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个对银行来说经营压力是在不断地加大了,它的盈利点在哪里?是银行面临的重大的挑战。

  另外,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市场准入不断地放开,来自其他的民间资本、实体经济的竞争,这个从刚才一些专家学者的发言,大家其实已经可以看到的,我们的金融领域不再是一个很高门槛、很难进入的这么一个领域了,正在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其他的资本在进入,其他的金融界之外的企业在进入,这些挑战对我们已经在这个里边的,在比较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

  第三点就是影子银行,当然影子银行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银行自己在做,但是也有很大的一块就是来自于银行之外的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对我们传统金融机构构成的挑战,还有金融机构不同业态之间也产生了竞争激烈。比如说现在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就是保险资金,保险资金频频举牌,当然它举牌很多的基本上都是行业里边领先的企业了,实体经济的企业在举牌比较多。但实际上对金融机构来说,对银行、对证券公司来说,保险资金也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冲击力的。

  这是来自市场化的挑战。第二点我觉得是来自互联网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对我们传统的金融机构已经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当然在几年前大家还在很放松地说互联网金融只是远方地平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现在我觉得在某些领域,已经对我们的银行、对我们的一些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开始产生实质性的冲击了。

  从短期看,互联网冲击的可能是一些业务,一些比较特定的金融业务。但是从长期看,我觉得互联网非常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和沟通成本的问题,其实信息的不对等,和沟通成本、交易成本的高昂,这本身就是金融机构存在的理由,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或者说某些金融业务不再需要金融中介了,我觉得这是对金融行业的一个最本质的挑战,大家是点对点地交易了,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金融中介了。

  第三点挑战就是来自当前宏观经济的挑战,随着经济增速的下行,我们银行的不良率在上升,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在上升,还有有效需求在减少,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在减少,而且由此带来了资产荒,现在一直说缺少好的资产、缺少好的项目,面对这些挑战,金融业如果不寻求变革、不寻求创新,不寻求一些跨界的融合恐怕会有一些机构面临着挑战。

  第二点我就想说一下跨界、创新的发展态势。第一点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现在跨界创新已经非常普遍了,而且这种跨界创新的趋势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这里边有几个方面:

  一、跨业经营,或者叫综合经营,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金融集团,越来越多的金融控股公司,或者以前的金融集团在不断地扩大,不地拿条子全牌照的方向发展,还有一些新兴的也在加入进来,跨业和综合经营的趋势,包括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组建金融集团,这个是非常普遍的。

  二、合作,我们可以看到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等多种金融业态之间的合作,前面也有演讲者已经提到。

  三、金融科技化,我觉得传统的金融机构正在大量地使用数字技术来优化自己的流程,优化自己的风险管理的工具。

  四、金融机构的内部重组、流程再造。

  五、资产结构的调整。

  比如说像银行,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信贷业务的比重正在不断地下降,有一些金融市场的业务和一些新的业务占比在不断地上升,比如说资产管理、债券的交易、衍生品的交易、同业拆借、投行等等这样一些业务种类和比重在不断地增加,这是传统金融机构我们现在的一些现状,而且我觉得未来这种态势还会持续下去。

  第二点,从互联网金融来看,互联网金融会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一些专业化的尝试,已经在有些机构出来了。比如说有的网贷机构,他专门做汽车抵押的贷款,或者专门做住房抵押的贷款,还有的机构它专门去做一些网络的增信、网络利用互联网进行系统评级的这样一些业务,所以专业化的趋势我觉得还会继续深化。

  再一个发展方向就是规范所带来的规模化,我们都知道P2P现在名声比较臭,有很多投机者、心怀叵测的人进入这个行业,由于风险在加大,所以监管部门现在已经出台了网贷管理办法。我觉得随着规范化,带来的结果恐怕就是规模化,为什么?因为从现在规范的一些条款来看,监管压力和合规成本是在不断地增加,比如说通过安全技术认证这个是需要成本的,需要信息披露的要求,信息披露如果说是规范化之后,信息披露的成本也是比较高。比如说它有审计的要求,年度的审计、年报要经过专业的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门来提出报告,这些都会加大合规成本。合规成本加大的同时,小规模地缺少实力的机构必然会承受不了,或者关闭、或者被其他的机构并购,这是未来的规模化,只有做得大的、做得更精的机构、这样的平台才能存活下来。

  第三个趋势就是综合化,因为互联网金融它自身有着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它有很便利的条件在平台上开展综合性的业务,当然现在有一些规范的要求,比如说P2P除了做网贷别的不能做的,有一些金融服务信息公司可以做一些综合性的业务,因为只有综合性的业务才能实现不同业务之间的利益的互补、成本的分摊,风险的转移,所以我觉得综合化的趋势恐怕未来还会进一步地发展。

  第四个趋势我相信就是金融服务外包会进一步地发展,规模也会进一步地扩大,而且金融服务外包它已经或者正在由初级的服务的形态转向中高级的形态。

  最后一点我想讲一下在跨界创新的新时代里面,对金融机构来说,和一些从事金融领域的外包机构的来说,它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大数据的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

  二、机构内部的管理流程的适用性,因为你整个技术基础在改变,你的流程需要调整,还有就是它的风控能力。

  三、我觉得就是要有一个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我们特别是国有的金融机构约束机制在不断地强化,激励机制在不断地淡化,这个约束激励是不平衡的,未来怎么样构建一个更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是一个大问题。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对于政府来说,在这种跨界和创新的时代,需要政府营造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更有效地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主要是要把握好风险和创新的关系,因为这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对矛盾,但是你不能因为只防范风险、压抑地创新,也不能放任创新,而让风险不断地增大。我觉得就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更加灵活,更加有适应性,具有更高的分析判断能力,所以在这个时代不仅对金融机构市场是这样,对政府、对金融监管部门都是新的更大的挑战。

  我就说这些,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