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6日15:38 新浪财经
广州基金总经理林旭初 广州基金总经理林旭初

  新浪财经讯 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于2016年7月16日在上海举行,广州基金总经理林旭初出席并发言。

  以下为会议实录:

  林旭初: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荣幸有机会来参加论坛,并且有机会跟大家说几句话,交流交流。因为刚才的前面三位来宾,还有我之后的杨总的发言,多少国内耳熟能详大的金融机构,可能对我们不太了解,我们广州基金是一个比较新的企业,所以今天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做一些抛砖引玉的尝试,更多的希望跟大家交个朋友,也欢迎大家来广州。我相信我们可能会有些好的合作机会。

  我们是2013年在政府的指导下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也是广州市第一家政府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广金现在主要分成两大业务板块,第一个是城市发展的基金,主要做的是广州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的项目。另一块是科技重点投资板块,脱胎于我们之前1999年成立的广州市的科技创新公司,现在并到广金之后,我们的科金控股主要做的是通过一些项目运作,包括PE、定增等等来获得一些战略性的支持。

  结合今天的主题其实我主要想讲讲我们在基础设施方面的一些尝试,为什么?因为我认为广州基金应该是全国最早思考如何解决地方性融资平台的问题。如何用市场化的方式去投资于基础设施,但同时不造成地方的债务。应该讲2013年5月份在开始运作,那么到现在3年的时间,在这3年的时间里我们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情,第一就是在2013年的时候,跟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签订备忘录,成立两只城市发展基金,主要投资于刚才讲的广州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的项目。

  这个是我们所知的,在国内目前为止我们应该是第一家真正拿到险资的股权类资金,因为它对我们的项目有穿透,它是对项目有主导权。期限相对比较长,12年。然后由我们去投资于我们广州市的基础设施,其中这里面的主要条款当然各位银行也有支持,主要还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满足保监会关于收益的安全,这个过程当中并没有广州市的或者是其他相关局的(参与)。目前到帐资金大概300亿,我们投到广州市的基础设施的项目大概是200亿左右。今年的6月份我们应该是国内第一家拿到3A资质的基金管理公司,这个月开始进行发债。

  这个问题我是串在一起,主要是我想说什么,我认为刚才很多前面的嘉宾讲到了就是说我们目前碰到的一些投资环境,说资产荒也好,还是说整体的经济形势有下滑的趋势。其实我觉得对广金来说,我们想探讨我认为其实基础设施可能是一个好的投资类型,为什么叫可能是呢?因为它为什么是,国内没有人真正的把基础设施当做一类资产来看待。当然我们的这个REITs肯定是,REITs是我们的一个学习的榜样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国内大部分的基础设施仍然是政府投资的,如果站在广州市,广州市大部分的基础设施都是广州市政府来投资,它过去的运作方式可能是通过平台公司,例如地铁等等,实际上从操作来讲,还是财政资金然后通过放大杠杆的形式来投资于基础设施。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除了部分银行可能通过放贷的形式参与进来,即使你认为这个项目很好,也缺乏手段来参与。那么我们现在想做什么事情?基础设施还有个特点,它周期比较长,回报率比较低。所以作为一个投资品来讲,周期又长,回报率又低。是不是具有吸引力?我是认为在今天的这个时点,我个人来看是有潜力的,因为长期来看现在的一般性的这种收入高低风险接近无风险的产品投资管理,可能4、5、6个点的情况。政府的规划项目15年、20年、30年的周期,如果是15年的周期的项目大概是7左右的回报率,20年周期的项目大概是5左右的回报率,30年的大概是3左右的回报率。

  一般情况下是10年周期一半的回报率,大多数的项目是在15~30年的范畴里。我们已经接近这样一个资金回报率的要求,但它的问题在哪里?周期比较长,而且它在布团的阶段还有不同的特性,比如说最难的就是刚刚讲的成熟期的,成熟期在上海,上海我印象里是全国第一家地铁,申通做上市,当然国内有很多比如说高速路上市公司,或者是水环境治理其实很多已经做了资本化、证券化,这种东西我们过去没有把它当基础设施项目来看待。进入到后期它可能更具有吸引力,但是作为一般的投资人你很难进入到一个比较好的,现金流稳定的,不需要很大的投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去。

  我们泛泛的以口语化的基础设施说,其实我们主要是做早期的,或者是启动期的,我们要建一条新的路,我们要修垃圾焚烧站,发电站,这样的项目,口语化的基础设施。那么早期的基础设施项目,因为基础设施泛泛的讲都是公益品,或者它有公共品的特性。不管是从政策的角度,还是作为一般消费者的角度讲,我们都还是希望政府主导,谁都不希望喝口水自来水公司的随意的调价,我们希望它保持稳定的相对的合理的价格。一般的基础设施项目有三个要求,第一政府主导,第二所谓的利益共享,但同时还有句话叫风险共担。虽然利益共享,但是收益不高,还要承担风险。

  为什么要干这个事情?在国内的现金流市场来讲,除了财政资金在早期阶段很难有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项目中去。因为我们是国内第一家真正在运作这种投资基础设施的长期的企业,希望把基础设施各个阶段的资金需求统一起来,综合的去解决它。同时如果能做到的话,也可以使更多的投资人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讲,参与到一个相对低风险但收益稳定的这样一个项目中。因为我们现在300来亿,用城市发展基金的钱用于早期的基础设施项目,直接参与到广州市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去。

  例如孵化器,我从拍地开始,因为我有城市发展基金,我可以去拍地,甚至还有拆迁,泛泛地说我可以在早期的阶段我直接投资进去。因为它是我的资产,我可以用资产评估的方式,我可以在那个时候从运作资产评估,然后我可以用发债的方式置换城市发展基金的股份,降低我自己的资金成本。当这个项目形成稳定的现金流的时候,通过不同方式的这种资产金融化,当这个基础设施项目成熟的时候,给它放在平台市场上去。

  这样资金是一个循环,从一个城市发展基金作为启动时期的投资,我来发债或者是置换,最终通过资产证券化来发债。整个的过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其实并没有政府兜底行为或者其他的行为,其实我认为这样是更好的。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有更多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构建起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让更多的在座的机构投资人参与这样的项目。 就这么点内容,感谢大家。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