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论道:《依然前锋》对话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 13:38  《论道》
论道:《依然前锋》对话实录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聊依然前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主持人:观天下风云,与永图论道。各位好,这里是贵州卫视高端对话节目《论道》,我是窦爱莉,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嘉宾主持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您好,龙先生,我们今天的特邀嘉宾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先生,你好岩松,欢迎做客《论道》,两位应该算是老朋友了,应该在1994年日内瓦采访的时候是第一次见面吧,那么当时龙永图先生,您对白岩松先生是个什么印象呢,岩松那个时候应该才20多岁?

  龙永图:非常年轻,也很瘦。那个时候,应该说那次岩松到日内瓦采访中国的复关谈判对中国的电视媒体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我记得中国复关的谈判已经进行了8年了,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是我们中国的主流媒体都是等我们每天谈判回来,给他们发一个通稿,让他们发回去,所以当时我们就觉得,我们要改变这样一个状况,所以我后来找来中央电视台的领导说能不能够派一个小分队到日内瓦去进行采访,这就是1994年3月份第一次,岩松那时候好像也很年轻,你第一次出国吧,那时候。

  白岩松:对。

  龙永图:应该是25岁?

  白岩松:26岁?

  龙永图:所以那个时候呢,我对岩松的印象是极其聪明,他知道要问什么,因为他做过非常多的家庭作业,他对中国复关谈判的历史已经有很多的了解,在那时候,我的感觉是这样子。

  白岩松:十五年了,从1994年的3月份一直到现在,说句良心话,我之所以今天坐在这里很大的一个因素,我觉得带着一种感恩的心,因为不管是在我个人的成长,还是我对这个世界的更多地了解,其实跟龙先生有很大很大的关系,1994年当我接到了这个指令说可以去报道,当时还不叫入世,当时叫复关是GAT的概念,我一点都不了解,于是买了大量的这种书,当时还真有就像内部资料一样的封面都是单颜色的,看了很多很多,但是即使看了很多很多,当时我去的时候,我以为我走进的是一个新闻事件,但是到了前方跟这个当时叫龙司长了,或者叫龙秘书长,交往了两三天,我就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走进的不是新闻,走进的是历史,走进历史当中的时候,你的责任感就跟走进新闻当中,就不一样了,因为走进新闻它是易碎品,今天做完我马上可以把它忘记掉,但是走进历史不可以,所以我到今天都不会忘掉。

  龙永图:我有一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我们从美国谈判代表团谈出来,你们在外面等了四个多小时,我以为这些记者早走了,那天出来以后其他记者好像都不多了,但是我出来一下子就看见小白他们在那儿,我当时非常感动,当时岩松问了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谈那么长,到底现在我们中国和美国,整个谈判的分歧焦点在什么地方?当时全国老百姓,实际上都在问这个问题,当时我们有很多的分歧,但是当时都很难有一个,几句话的总结,后来岩松的那一个问题,使我马上想到,我们这次谈判当中,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最严重的分歧就是,关于中国是不是个发展中国家,我说我们最大的分歧就是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而美国不承认我们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这样的话使我们谈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我们中国复关谈判的主要的内容就是我们要享受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权利,但是我们必须承担我们自己的义务,但是承担多大的义务,那我们只能承担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所以这是整个当时谈判,后来贯穿整个15年谈判的一个最重要的焦点,那是第一次岩松问了我以后,我记得我在美国谈判代表团的办公室门口讲出来的,后来成为了我们一个,以后如果是要记录我们中国,入世谈判历程的话,那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一个例子,所以我觉得岩松那一次你们等了五个小时没有白等,把当时这句话等出来了。

  主持人:关于那一次谈判呢,岩松在他的第一本书《痛并快乐着》当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描述,标题就叫“龙永图”,在书中他提到了很多,你们在一块交接的细节,在这儿我想念一段话岩松当时描写龙永图先生是这样描写的,我不知道算不算他第一印象了,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今年56岁,但却拥有一种超越了年龄的激情,只是这种激情深深藏在平静之下,一张嘴 ,你就会很迅速的感觉到这种激情,那我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样的细节,让你感觉到他有这种激情呢?

  白岩松: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那天跟龙司长一起涮完碗之后,在那儿等电梯,你知道龙司长跟我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他说,小白,中国的改革不能开倒车,那一瞬间就把我点醒了,我就突然明白,龙司长他们整个这一群人在做什么,非常难,条件真的很艰苦,每天晚上他们在开会的时候,我都在那儿旁听,说句实话也是错综复杂,而他作为一个秘书长,各种意见都要听,然后第二天去跟人谈,跟人谈的时候,见过他拍桌子,但是也见过拍完桌子之后,其实大家也是好朋友,但是当为国家利益的时候,他必须去维护,我印象非常深,因为我注意到,他对西装的保护非常非常的敏感,因为每天下午一回来,一般是下午将近傍晚回来,我就发现他第一件事,就把这个西装挂得很好,就收起来了。

  主持人:是不是因为很贵啊?

  白岩松:原来代表中国谈判的首席代表,其实他的西装不多,所以他一定要把这个西装,维护得很好。

  龙永图:那时候就两套西装。

  白岩松:就两套吧,他跟我讲了一个小小的细节,他说其实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国外的工作的人员来说反而国家的概念更强,哪怕受一点点委屈,这个国家在别人的嘴里哪怕受一点点委屈,我们都受不了,所以这是当时龙司长,龙秘书长,给我留下的非常深的印象,他把自己放在一个民族中的一员,然后有责任有机会去做这件事,他一定要做好,我想这是作为一个晚辈看到的龙先生。

  主持人:我觉得这番话让我们感触,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把掌声献给龙先生,所以在这本书里面呢,岩松是用“龙永图”三个字,作为这段的标题,他的标题就是“龙永图”,然后还有一段话,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在这儿我也想给龙先生读一下,我能感觉到龙永图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如果前途美好,为此付出再大努力,忍受再大误解,他都会执着向前的,您乍一听到这一句话您是一个什么反应,什么感受?

  龙永图:我觉得岩松讲得完全是正确的,现在事情都已经完全证明了,他当时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说我们这一批人是一批理想主义者,是因为我们后来事实证明了,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为国家,为民族所做的,那时候你这本书是哪年写的?

  白岩松:1999年。

  龙永图:1999年的时候,那时候中国还没入世,当时对于整个入世,还是有很多的分歧的,到底是利大于弊,利多少,弊多少,应该说岩松他们这一批新闻从业人员也是一批理想主义者,如果他们所报道的事情,他们觉得是值得报道的,那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来参与这件事情的新闻报道,所以我就觉得理想主义者,不仅仅是对于从事那样一批,那样一种事业的人应该有的,也是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应该有的,大家都应该成为理想主义者,我们这件事情才能够用一种鲜活的,非常真实的,非常具有激情的这样一种方式,传达给中国每一个老百姓。

  白岩松:今年有一个特别大的巧合,很怪,前一段时间的时候,因为当时要去台里头做的,是我要参评“范长江奖”,然后让报一个节目,我也都没管,谁都没有想到,最后我们台里头跟我一点儿都没商量,我完全不知道,我是这几天才知道的,我们台里报的给我报的我的节目 ,就是代表作居然是2001年入世那一天我做的直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点,我觉得跟那十三四年的进程是有关的,几乎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跟龙司长,都跟谈判代表团在一起,后来我们很难分清你是媒体,你是代表团,有时候不由自主就觉得,自己好像也是其中的一员,当然不是说代表团的一员,而是这个进程当中的一员,今天隔了七年了,我可以说这番话了,可能大家不会像我这样的感受这么深,在围绕着2001年的前后,其实我相信龙永图先生,身上所背负的这种压力,比他过去的一些年里都要大,因为当这只靴子最后就是要真的扔下来的时候,当时又遇到了很多的挑战,比如说曾经最早的时候谈中国的汽车,认为有可能全军覆没啊,哪想到中国现在变成了世界第二,当时谈到了这个金融保险等等的时候,那觉得就是末日,等等。我永远忘不了在电梯口龙先生跟我说的那句话,中国改革不能开倒车,所以只要中国改革不开倒车,局部的问题让市场经济的这只手去解决,而最后的结果,我觉得龙先生一定比咱们想象的还乐观,最后的结果肯定的,但是这个结果其实在龙先生的预料之中,全在预料之中,但是比我们预想的好得多得多,可能就更好一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