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时报前任总编:未来记者应符合网络需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14:41 新京报 | |||||||||
日前,迈克尔·帕克斯在北京金融街一酒店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图片提供/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 《洛杉矶时报》前任总编迈克尔·帕克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 简介 曾以记者身份为《巴尔的摩太阳报》报道过越战,并于1979年为该报创立了首个驻北京记者站。自1980年开始后历任《洛杉矶时报》记者、负责海外报道的副主编、执行主编,
2006年3月,应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邀请,美国报业编辑代表团前来北京进行访问。面对北京的变化和发展,代表团成员、资深新闻人迈克尔·帕克斯表示,中国民众比以前更接近于自己的梦想。 “一直都很关注”中国两会新京报:作为一位曾经在中国生活过6年的美国记者,当你再次来到中国时,感受到什么变化吗? 帕克斯:北京以前有很多标志性建筑,现在不是拆除了就是被高楼大厦所淹没了,例如建国门内的胡同不见了。城市建设,人民穿着,这些表面上的变化都很还容易发现。不过,真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人们比从前更接近于自己的梦想。 新京报:在担任驻华记者时,你参与过两会报道吗? 此次美国报业代表团访问北京,正值今年两会结束之际,你对此有否关注? 帕克斯:是的,我曾经报道过(中国两会),而且一直都很关注。同20年前相比,政府规划推出的方式有很大变化,有更多的协商,解释工作也做得更充分;如今的两会也出现了更多的讨论。今年农业和农村发展成为重要议题,如果我现在是一名驻华记者,我就会选择几个中国乡下村庄,看看它们今后5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中国时就去过安徽省的农村,那里过去很贫穷,如今都有了很大发展。 美媒体不应仅附和政客 新京报:你是否意识到美国媒体最近对中国的关注度在增加? 帕克斯:是的,尽管不是大幅度增加,但的确在稳步上升。除了报纸,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已向北京派驻记者,他们还将向上海等地派驻记者。 新京报:美国媒体是如何看待中国呢?另外,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呢? 帕克斯:所有记者在撰写报道时都带有观点。想象你站在一头大象面前,正面看会如何,侧面又会出现怎样的不同。报道的结果取决于你站的角度,所以美国记者也会站在美国立场,从美国的价值观写作。而站在中国立场,同一事件报道也可能非常不同。 另外,我认为美国媒体不应仅仅附和一些政客,还更应理性引导本国读者,向民众解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在很多富有争议性的问题上,美国媒体的报道多半只会有一个或两个层面,而不是多个角度。 例如,有美国人担心(全球化)令工作机会均流失到中国和印度;但从另一角度而言,如果(产品)是在美国田纳西制造,那么产品价格就会高得多。 我的妻子经常会给孙子买很多童装,我们买到的大部分都是中国或东南亚国家制造的,质量好,也很便宜。 作为普通美国人,我们获得了实惠。而且,在将一些工作机会“让给”外国人的同时,美国人也可以找到新的工作,有更多高附加值的产业可以从事。 美民众担心迪拜公司雇员 新京报:日前,“阿联酋迪拜公司收购美国港口一事”在美掀起了一场风波,一些美国媒体的社论先是对此项收购持反对态度,后来又转而支持。这如何解释呢? 帕克斯:美国媒体不仅引导公众舆论,也会受民众意见的影响。媒体在两者之间也为之困惑。例如,纽约、洛杉矶拥有美国最大的两个港口,一家中国港口集团长期负责这两个港口的运营,主要是处理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我们对此担心吗? 没有。那么迪拜公司有区别吗?管理上没有问题,但是美国民众担心的是迪拜公司雇用的员工。 未来记者应符合网络需要 新京报:美国报纸是否正受到网络的冲击?具体有何影响? 帕克斯:传统媒体正在重新寻找读者。信息社会的发展让人们选择媒体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使得美国媒体出现融合的趋势。报纸所属的网站为了增强竞争力,也会播放新闻录像和采访音频。由此,培养未来的记者,除了写作的要求,还要求符合电视和网络媒体的需要。如果你是报纸的记者,那你也必须掌握网络媒体的技巧。 此外报纸的商业模式已因互联网而发生变化,比如,报纸的分类广告也会转移到网站。网站、博客仍在飞速成长,这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变化是难以想象的。目前,所有的新闻网站中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即使在未来几年,他们的影响都难以预测。至于最后会出现何种局面,我也没有答案。 新京报:在你担任《洛杉矶时报》总编期间,贵报曾经四次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现在你身为美国南加州大学安能伯格新闻学院院长,那么你认为好的新闻记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帕克斯:作为记者,你的报道发布之前,问自己五个问题:我是在报道事实吗;事实准确吗;是诚实地报道吗;是公正地报道吗;是怀着人性关怀的态度吗。这五个问题一个比一个要求高。如果能符合全部要求,你就能为自己的报道感到骄傲。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谢来 马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