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传承:小企业发展之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11:45 文汇报 | |||||||||||
文/王泠一 最近,上海市工商联发起了一场关于民营中小企业传承问题的探讨,笔者和不少社会学家都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私有财产的民事继承问题,而且还是一项很严肃的社会课题,它关系到产权变革、企业文化、创业精神等多项领域,同时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市场经济和正在成熟中的上海城市精神,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现有的300多万家民营中小企业中,家族企业占了80%的极高比例。在创业初期阶段,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始人往往意气奋发、知难而进,缔写了无数具有中国传奇色彩的财富故事。然而,人可以挑战社会壁垒,却无法永葆年龄优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始人选择权力交班,在未来五年内将形成一波高峰。还有调查显示,在数量庞大的家族企业队伍中,90%以上的第一代创始人将会或已经选择“子承父业”式的换帅模式,来实现企业经营权的更替。 然而,在笔者所能接触范围的调研显示,“子承父业”在更多时候,确实是第一代创始人的企业理想,但第一代和计划中的第二代之间,却没有做好企业权力交接的充分准备,也缺少相应的心理沟通。甚至,就在第一代创始人殷切地寄希望于“子承父业”之际,还有相当数量的第二代,却拒绝继承其父辈赖以为自豪的事业。 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目前的中国城市社会和经济领域,财富继承文化还有待于尽快成熟。在财富继承文化方面,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经验却极其丰富,可以算是我们的“老大哥”。在美国,绝大多数企业家并不拥有中国企业家们的理想:把企业交给自己的后代,他们对于下一代的第一培养目标,首先是孩子能够独立谋生、无任何依赖思想,这就是说,他们并不把孩子作为有钱人的后代或者是指定接班人来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孩子作为个体独立闯世界的精神与能力。在第一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再看孩子的个人兴趣能否与自己的事业相吻合,如果两相契合,那就让孩子到企业中来一显身手,在企业经营的大潮中搏击,水性好则上,水性不好则退。可见,他们奉行的是中国古代智者老子所推崇的“顺其自然”之道。但美国企业家的后代面对如许自由的选择,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确实能痛彻体悟“创业”二字的艰辛与神圣,对父辈的事业会由衷地充满崇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甚至,子女们的事业——如果他们也兴办企业的话,和父辈的事业还有可能汇合,这在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发达的美国社会,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神话。就算到最后,子女们并不愿意继承父业,在美国也并非大逆不道,财富还可以捐归社会——或者设立基金会,或者投向教育机构和社会慈善事业。这样,狭义的财富继承文化就上升为广义的社会慈善文化了。 换言之,美国社会在财富继承文化方面有宽容和智慧的一面。而美国社会之所以在财富经营和财产转让方面如此便利和宽容,还在于市场经济发达的环境里,已经较早地出现了高水准的职业经理人阶层。在子女们不愿意继承父业的条件下,企业还可以依靠职业经理人的经营来实现其持续发展。加上在财富经营和财产转让方面,美国以及其它西方国家都有着严密的、经过历史检验的法律制度和经验丰富的律师队伍,因此而引发的社会冲突在近期是极为罕见的。而这,却正是目前的中国社会缺乏的,也是我们应该为之“补课”的重要内容。 当然,要“补课”的不仅仅是中国市场经济整体。第一代创始人和新的企业创始人作为微观层面,也要进行积极的“补课”。对于新的企业创始人,笔者建议不妨积极学习美国财富继承文化中的精华。 而对于第一代创始人,笔者认为最佳选择还是要和“自然继承人”作制度上的沟通。可以考虑,积极安排“自然继承人”在家族企业系统内部担任职业经理人,让其独立地从事其愿意开发的业务。由于第一代创始人基本上都为“自然继承人”提供过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因此,在企业转型和产品升级方面,也不妨让其积极地参与。然后,视其功过,再安排进入董事会,拥有包括否决权在内的各项权利。这样,即增长了才干可望在今后全面继承事业,也容易服众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读者们也许会认为,上述说法在当前还接近于理想状态。笔者最近也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案例,以期为民营中小企业的传承文化发现活的源泉。经市工商联安排,笔者与一家已经完成了“世代交替”的上海民企掌门人——上海添香纺织科技公司的总裁许涛芳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许涛芳和其他的年轻人有所不同,对父亲的事业有一种崇拜的情结。她22岁刚从新加坡求学归来的时候,就被父亲安排担任了其所创建的公司业务员的工作。这是最基础的岗位,最初也同样面临卖不出货的尴尬场面。但市场第一线特别能锻炼人的忍辱负重意志,不久,这位年轻的“准继承人”从款式的改进和进口面料的替代方面找到了突破口,并先后担任了业务开发经理和副总裁的要职。到此为止,继承的父业都还是传统业务,年轻人总想标新立异,许涛芳一心想开发带有高科技性质的新产品——电脑时代的防辐射服装。此时,两代经营者之间的冲突发生了,倒不是因为品种和时机的问题,而是在于市场开发手段。在实业家的父亲看来,女儿的网上创业、网上伙伴、网上专营店等看不见的经营方式,简直是天方夜谭般的空中楼阁,实业家强调的是眼见为实。然而,这个世界的未来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由于许涛芳的坚持,借助电子商务的快捷模式,不仅防辐射服装的市场迅速打开了,而且诞生了新的知名品牌和新公司。许涛芳由此也担任了新公司的总裁,从业务、市场、模式和经济增长潜力等方面,实现了事业上的独立。如今,看到新人后来居上的势头,父亲也已经让贤。毕竟,传统正在优雅地老去,而时代总是不可抗拒地前行。 许家的世代交替故事,可以说是上海民营中小企业传承的一个经典。不过,就是如此努力,也还是会有“自然继承人”无法实现“子承父业”目标的情况发生。或者,由于价值观的变更,社会已经开始容忍“子不承父业”了。那么,在第一代创始人年迈之前,企业就必须作好依靠职业经理人,来进行后续经营的心理准备。这也是保证企业继续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关键性课题,真如此,也许中国社会传统中的“富不过三代”的宿命论,就将被彻底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