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经营 > 正文
 

向乒乓球国手学硬球策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 16:38 《全球商业经典》

  文 尔玉

  强者对撼,硬者胜。

  2005年5月7日,第四十八届世乒赛在上海落下帷幕,中国乒乓球队包揽全部金牌,再一次显示了其强硬之道。

  自从1959年第25届世界杯上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中国乒乓球队称雄世界50年不变,在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上一共拿了130个冠军。这种战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擅长“来硬的”,使中国乒乓球队的竞争策略所向披靡。

  在公司的竞争之战中,这种“来硬的”策略也在被经理人所模仿。波士顿顾问公司的两位咨询顾问乔治.斯托克、罗布.拉舍诺,把这种痛击对手的行为称为“硬球”。他们认为,在商界有两类公司:一类在竞争中彬彬有礼,甚至温情脉脉(注意,这不是作者提倡的);另一类则惯于采取强硬方式,不管这种方式是多么无情。作者把前一类公司称为打软球的公司(softball player),自然,后一类公司就是打硬球的公司(hardball player)。

  乔治.斯托克和罗布.拉舍诺甚至激进地认为,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商业世界里,“来硬的”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取胜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乒乓球国手是如何打“硬球”的?

  赢的激情

  中国乒乓球队是非常擅长打“硬球”的团队,其长胜不败的一个硬求策略就是深入人心的“拼搏文化。”

  2005年5月4日,在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队马琳和而捷克老将科贝尔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决胜局可谓一波三折,马琳先得一分,随后连丢四球,他感到不可思议。调整情绪后,他将比分差距缩小到3比5。可是,莫名其妙的失误让他又急躁起来,比分成了3:7,迅速地失分让观众也感到大势已去。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裁判走过来将中国男队主教练刘国梁罚出场。“这不是和10年前马琳苦战李廷祐一模一样吗!”观众惊呼起来。那一场,刘国梁也是因为比赛中对着马琳喊了两声加油而被罚出了场。不过,也许马琳正需要这样一个停顿,他开始积极进攻且频频得手,很快将比分扳到6:7。捷克队教练马上请求暂停,但回到球台边的马琳再次发威,7比7。此时的科贝尔有点发懵,完全被对手控制了节奏,马琳再得两分。当马琳以一记漂亮的发球抢攻将比分定格在11比9的时候,上海体育馆沸腾起来,马琳斗士般举起手臂庆贺胜利,然后深深地向观众鞠躬致意。

  类似的惊险画面多不胜数,不少人都有一个疑问:高手过招,技术相差无几,可是凭什么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能够最终在败局既定的情形下获得冠军?

  “乒乓球精神是拼搏精神,是一种全队合作精神,这是我们球队的传统。每个冠军的产生,其实都是这种文化的熏陶和其他队员共同付出努力的结果。” 2005年5月18日下午,在国家体育总局7楼那间整洁得有如军队营房的办公室里,乒乓球队副总教练黄彪抽着琥珀色的烟斗,给《全球商业经典》的记者讲述了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95年10月,28岁的马文革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到德国打球。我还记得,1996年,他没入选,队里让他从德国回来陪练,他就马上回来陪练。当他完成了任务要走时,天蒙蒙亮,他选了最高的一个台子,站在上边跟大家挥手说再见。马文革很清楚地知道,国家的荣誉、集体的利益、个人的得失,这些是每个运动员都必须肩负的东西。优秀运动员能够把这些作为积极进取的动力;不成熟的运动员会不自觉地把它带到赛场上,胜负就在一闪念之间。”

  “还有马林,悉尼奥运会时他没有入选,宣布后,我相信他那一晚没有入选一定一夜未眠。可是,第二天早上8点钟,他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上,用行动支持全队去赢。马林后来也获得了世界冠军。可以说,没有这种忘我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祖国荣誉感,中国乒乓球队不可能成为长盛冠军。”

  “乒乓球运动看起来是一项非常个人化的运动,但实际上,赢取胜利是整个球队各方面的配合。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强调‘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口号到今天好像不好使了。但是,我们乒乓球队是个例外。中国乒乓球队是个忘我的集体,有几十年来传承下来的球队精神。”

  中国乒乓球能够五十年稳居冠军宝座,还离不开文化的“天时”和“地利”。

  德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波尔说:“中国是乒乓球运动员的天堂,电视里从早到晚都在谈论世乒赛,体育馆里总有上万观众,他们的欢呼震耳欲聋。这是每个运动员所期盼的。”小小乒乓球在中国总是能够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高水平乒乓球比赛始终能够保持居高不下的收视率,所以波尔才会发出如此感慨。

  研究对手的弱点

  中国乒乓球队的“硬球策略”在执行层面,表现为关键时刻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国手孔令辉的主要克星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在几次国际比赛中相遇时,孔令辉都输给了这位“游击队长”,究竟输在哪儿呢?经过反复观看录像,教练员和队员终于发现一点,每当瓦尔德内尔在比赛最紧张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提下袜子,教练立刻针对这一发现,制定了“克瓦”方案,竟然颇为灵验。

  在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到了孔令辉与瓦尔德内尔对垒的时刻,孔令辉胸有成竹,迅雷不及掩耳的快攻速度,让老瓦节节败退,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直到他被2:0击败后,还没转过向来。

  孔令辉之所以能够战胜瓦尔德内尔,不仅是敢于主动打破平衡,超越自我,更是知己知彼的充分表现。像这样的例子,在乒乓球队举不胜举。除了队员自己对对手的分析,整个教练组乃至研发技术队伍都会帮助队员分析对手,分析队员自己的心理状态。

  黄彪分享经验说,“每次比赛,我们都会看很多录像,分析竞争对手的优点,找出我们自己的不足;了解对手,要做到比对手还了解对手。在赛前,我们会针对对手以及我们自己队员的长处和短处,在赛前制定一个比较完整、准确的迎战方案。我们非常了解每个队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

  1995年5月9日,第43届世锦赛男子团体决赛上,中国队和瑞典队相遇了。当时,蔡振华手中握有5张王牌,而且打法不同,风格各异:老将王涛和马文革,一个左手握拍,正手反胶,反手生胶,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一个右手两面反胶,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此外,丁松技术风格怪异,把削球带入了一个新境界。还有两位是直拍快攻的刘国梁和横拍全攻、技术全面的孔令辉。为了让这5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第一阶段小组赛时,蔡振华就让他们变换试阵,从思想、心理上为中瑞决战做好准备。

  在决赛前两小时,蔡振华和教练组经过反复研究,除了将王涛作为首选外,考虑到马文革两年来一直在为男队打翻身仗做准备,又决心在自己的家乡为祖国争光,决定让他担任第一主力,第一轮先避开佩尔森,而将丁松排在第三号位置上让他抓住不善对付防守打法的卡尔松。这是一个胆大心细,深思熟虑,冲击力强的阵势。当瑞典队出场阵容易公布,于我队教练组的分析完全一致。在决赛之前,中国队首先在斗智斗勇上先胜一招:用人出新——上丁松;用人不疑——马文革打第一主力。

  5月9日凌晨,中国队经过3个小时惊心动魄的激战,终于战胜了瑞典队,如愿以偿地夺回了失去6年的斯韦思林杯。

  创新,优化“极限”优势

  回顾中国乒乓球运动所走过的道路,中国乒乓球队克敌制胜的又一个重要“硬球策略”就是:技术创新。

  中国乒乓球在世界领先50年,其中主要的技战术风格包括:快、准、狠、变、转。而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演变和创新,使我国乒乓球运动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20世纪50年代,中国乒乓球队的制胜法宝是“以快为主”。1959年,荣国团在第25届世锦赛上,靠近台快攻技术和多变的发球抢攻,摘取了世界乒乓球男子单打的桂冠。

  60年代,直拍近台正反手两面攻和左推右攻打法各领风骚。成功的代表人物有徐寅生、李富荣、杨瑞华、周兰荪。在第26届世锦赛上,徐寅生靠左推右攻的技术,连扣日本优秀选手星野12大板,至今仍为美谈。

  70年代,江嘉良的正胶左推右攻的速度,比任何选手都要快,尤其是正手进攻出手的速度,堪称世界第一。这种绝无仅有的快速进攻,令当时欧洲和日本的中台站位的选手,防不胜防,一个球,用不了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90年代,随着欧洲两面弧圈球打法得成熟,我国选手的左推右攻近台快攻打法,受到了严重威胁。

  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在世界乒坛上以稳健凶猛的两面弧圈加快攻和多变莫测的发球技术,使对手望而生畏,被称为乒坛的“游击队长”和“常青树”。而瓦尔德内尔却独怕刘国梁。

  1988年,面对欧洲人日趋完善的横拍两只手打我直拍快攻一只手的困境,当时的总教练许绍发与国家体委科研所研究员吴焕群,联名发表了试验直板反手背面攻的倡议,徐寅生对此十分关注,在遇见了这项创新的潜能后,他明确要求中国青年队进行训练,并同李富荣一起几乎每周进球馆指导,在主教练蔡振华与主管教练尹霄精心培育下,刘国梁终于掌握了直拍横打技术,吸收了欧洲横拍选手左右开弓打球的优势,弥补了直拍快攻反手“空一面”的缺欠,由原来的单功能变成多功能,加上他在关键时刻的威风和杀气,刁钻的变化和聪明绝顶的“算计”,在21岁时已八次获得世界冠军和史无先例的世界‘大满贯’,从此无敌于天下。

  回顾中国乒乓球队的历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谁能掌握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规律——更快更转更准更狠更富有变化,谁便能抢占主动,也就更能“来硬的”。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