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16:01 新浪综合

  决胜与追梦:中国经济的“三重奏”

  陈甬军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目标导向、系统平衡、联动开放“三重奏”,为实现伟大梦想的大合唱贡献基础性声部。

  中共十九大后,中国将上演决胜与追梦“主旋律”。

  决胜与追梦,指向了中国今后发展的两个目标及其中间发展阶段。“决”和“追”,也代表了一种气质和精神状态:舍我其谁,众志成城,一鼓作气,直抵目标。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决胜与追梦三重奏,又代表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的三个特征:目标导向、系统平衡、联动开放。

  目标导向

  第一个特征是目标导向,意味经济发展受到总体发展目标的牵引。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总体上决定了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征是目标导向,也就是要从实现这样目标出发来实行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安排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度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广度,从而努力使经济发展适合这两个目标发展的要求。

  比如,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这个目标决定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工作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就要求在经济增长速度上继续保持在一个科学区间,把就业放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首位,同时把保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在结构调整中促进一批与小康社会建设有关的产业发展。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个时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进军。这就决定了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经济发展要有沿续性。这个时期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要为向下一个目标的进举打好基础。

  十九大报告还特别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在第一个阶段结束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按一般规律,这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将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同时,中国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也相应进入发达国家的水平。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个基本要求,成为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目标导向的发展总基调。

  系统平衡

  第二个特征是系统平衡。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平衡发展情况,这是正常的,但必须控制不平衡的程度和时间。十九大把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充分发展的同时,必须把解决不平衡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除了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之外,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一个重要途径。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功能齐全的综合体。十九大报告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可见,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具有自组织功能,综合体制机制等要素,能够推动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体系,需要着力打造。

  近年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特征日益明显。一批科学技术在经过多年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不断走向市场,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挥了特殊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供需匹配不平衡问题发挥了很好效果。

  在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平衡问题中,除了应用经济和社会政策之外,要努力推动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发展中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微观效益,另一个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平衡性,提高宏观效益。这将会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联动开放

  第三个特征是联动开放。这不仅是由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决定,还与当前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担当有关。

  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实现内外联动,从而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通过合作实现共赢。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和实践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四年来,“一带一路”经历了一个从构想到正式倡议,再到成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最后又落实于指导各个具体建设项目的发展过程。它来源于实践,上升为理论后又作用于具体实践,既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又遵循了科学的决策规律。它的内涵也随之不断丰富。十九大对它又有新的丰富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具有“三位一体”性质:对外是和平倡议,对内是开放战略,对企业是国际合作项目,从不同维度反映了“一带一路”的特定内容、战略定位和具体作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还揭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国和平崛起模式,通过合作实现共赢,给全世界带来发展红利。中国经济未来必然与世界经济联动发展,对外开放永远在路上。

  目标导向、系统平衡、联动开放,这三个特征的相互交融和协调配合,就成为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在决胜和与追梦过程中的“三重奏”,它将为实现伟大梦想的大合唱贡献基础性的声部。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