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13:48 中外管理

  破译陈峰:“借钱”借出来的海航奇迹

  2016年营收比华为多800亿元,比BAT的营

  收之和多一倍!这家企业就是海航集团。而

  当任正非领导华为的经验被广泛流传时,陈

  峰率领海航成功的密码却一直没有被破译

  文|迟忠波

  在中国的商业江湖中,有这样一家企业存在:2016年,其集团总营收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大关。而2016年华为营收为5216亿元,比这家企业少近800亿元!三大互联网巨头BAT与之相比,营收之和也仅仅是它的一半!

  这家企业就是海航集团。

  经过27年发展,海航集团的总资产由最初的1000万元人民币,发展到今天的1.06万亿元,实现了10.6万倍的增长!

  1.06万亿是什么概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央政府拿出4万亿救市,就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影响。从这个维度来看,如果把海航1.06万亿的资产和某些小国相比,真算富可敌国了。

  在国内商界,很多人觉得任正非很低调,但相比于任正非,海航集团董事会主席陈峰却更加低调,以至于至今还很少人知道他是海航的当家人。尤其重要的是,当任正非领导华为的经验被广泛流传时,陈峰率领海航成功的密码却一直没有被破译。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把海航成功的密码“公之于众”。

  海航成功密码一:“借钱”借出来的海航

  人一生最难做的事情是什么?是借钱,尤其是向陌生人借钱。能借到钱绝对是一种能力,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的借钱能力几乎无人可敌。

  1990年,在国家民航总局担任处长的陈峰辞去了公职,以1000万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开始创建海南航空公司。当时,购买一架波音737飞机需要3亿元人民币,陈峰手里这1000万买个飞机翅膀都不够,更别说建立一家航空公司了。

  这注定了陈峰和海航要借钱度日。

  第一步:向政府要钱、向银行借钱

  陈峰第一个说服借钱的是海南省政府,海南省政府同意了陈峰的建议,出资2.5亿元把海南航空建设成为一家股份制公司。能说服海南省政府,除了陈峰有相当了得的口才之外,是他还有一个特别身份——海南省省长特别助理,协助省长建立海南航空。正是因为陈峰是海南省政府邀请来的高参,所以才有可能以海南航空总设计师的身份说服政府来出第一桶金。

  虽然借到了这笔2.5亿巨款,但是仍不够买一架飞机,怎么办?陈峰又去找银行,他用一笔账打动了最会算账的银行:海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海航去哪里的机票都得1000元以上。而且坐飞机出行是刚需,飞机的一起一落就像一个印钞机。

  银行被这个“印钞机的故事”打动了,同意以海南省投入海航的2.5亿元为信用担保,贷款6亿给海航。拿着这6亿元,陈峰去买了两架波音737,海南航空终于有了自己的飞机,这距离海南航空成立还不到三年。

  但此时的海航资产不足3亿,贷款就达到6亿,负债率已经很高了。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会把精力都放到经营上,全力以赴赚钱来偿还贷款。

  可陈峰不是一般人。他又以买到的这两架波音737作为担保,向美国波音公司订了两架飞机。新订的两架飞机到了以后,陈峰又以飞机为抵押,再向银行贷款。陈峰就是靠借贷这种金融杠杆,不断购进飞机,这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游戏被陈峰一直玩了下去,而海航的飞机阵营也因此不断壮大。

  但是,不断举债让海航的资产负债率高得离谱,2004年时已经超过了94.3%,很多人开始担忧海航的发展。尤其是媒体开始铺天盖地地质疑海航的模式,甚至有人认为海航倒闭只是个时间问题。

  面对质疑,陈峰曾说:“中国没有人能看懂海航的资本模式。”

  可如今来看,虽然在那个时代借钱消费和高负债经营还不为中国人普遍接受,也正因为如此,陈峰的竞争者不多,才有了让公司跑马圈地的机会。

  而海航有如此高的负债率,依然不被银行逼债的原因,是因为航空公司特有的经营模式,只要起飞就会有现金,有了现金海航就可以用来偿还银行的贷款利息。对于银行来说,能随时随地给银行利息的客户,银行是最不愿意催它还贷款本金的,因为这是一只能持续下金蛋的母鸡,银行不愿意杀鸡取卵。

  但是,因为如此高的负债率,加上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大部分银行已经不再愿意给海航新的贷款。

  对于一般人来说,会意识到这是一种警告,会收手。

  但是,陈峰仍然不甘心。国内贷不到款,他决定向国外机构借钱。

  第二步:向索罗斯借钱

  陈峰去了华尔街,用他生涩的外语去说服银行和投资人。但是,三个月过去了,没有一家银行和投资人敢投这个连中国人都在质疑的人。彼时的美国人对中国人并不了解,投资中国也是小心翼翼!就在陈峰心灰意冷准备回国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其实陈峰一踏进华尔街,就有一双眼睛一直在注视着他,这个人就是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索罗斯不愧为金融大鳄,他不会轻易出手,而等到陈峰处处碰壁、心灰意冷的时候,他跳了出来。索罗斯知道这个时候议价是最佳的时机,可是,索罗斯错了,他没想到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宁肯不要投资也绝对不贱卖自己的股份。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索罗斯和陈峰是同一类人,都是“疯狂的家伙”。也正是因为英雄惺惺相惜,索罗斯最终决定投资陈峰的海南航空。最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以2500万美元买下海航25%的股份,这笔投资的额度对索罗斯来说可能并不大,但带给海南航空的无形收益不言而喻——受到了资本大鳄索罗斯的认可。

  并且,这时候陈峰觉得启动另外一种借钱模式的时间窗口打开了,这就是上市融资。

  第三步:到资本市场“借钱”

  1997年,在国内很多企业还不知道什么叫上市的时候,海航B股就在上交所上市。上市后海航又成功从资本市场上筹集到2.63亿元。

  你问创业者的梦想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说做一家上市公司。在他们看来能做一家上市公司就心满意足了,把上市当成了创业的奋斗目标。而陈峰仅仅把上市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手段和工具而已。

  这真是格局不同,目标不同,成就不同!

  在B股市场上尝到融资的甜头之后,陈峰马上启动了A股上市的步伐。仅仅2年后,海航A股又在上交所成功发行,这次筹集资金高达9.43亿元。

  之后,陈峰根本停不下来。3年后,海航旗下的美兰机场H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截至2016年底,海航所有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融资总额达1600亿元。

  很多人对上市这个概念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其实,所谓的上市就是企业被授予了法定权利,在特定的交易所可以向不特定的人“借钱”(没有被授予这种权利就是非法集资了)。海航向这些不特定的人借了1600亿,而这些人都是有着“贪婪”欲望的,他花1元钱买进的股票,希望得到10元甚至100元的回报。而一旦亏损,这些人谩骂的口水就会变成汪洋大海将借钱的公司吞噬。

  向政府、向银行、向国外投资机构、向内地的股民、向香港的股民都借了钱,负债这么多,陈峰不怕吗?

  有人曾问他:能否睡得安稳?陈峰说:“虱子多了就不痒啊,借多了也就睡得着了。”

  其实了解陈峰的人知道这是一句玩笑话,也是在自我解嘲。借钱的背后,陈峰创造利润的能力才是关键。陈峰给的正解是:“海南航空的利润,10年来平均是40%以上的速度增长。注意,借钱是借不出利润的,如果大家懂一点会计制度的话,你是借不出来你的营业收入的。所以海南航空确实借了很多钱,因为航空运输业,在全世界都是高负债行业,因为飞机太贵。”

  有人说,陈峰是资本运作高手,是中国的索罗斯,对于这个称谓陈峰极度不认可:“资本运作的高手,是不断利用资本市场的机会实现财富和价值的增长,而我是充分运用了资本市场来支持我的实业发展。所以我不是资本市场运作的高手,我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机会来发展实业的高手。”

  海航成功密码二:转危为机的超级能力

  海航集团在航空业本是一家地方性小企业,多次遭遇看似无法度过的危机。但是,陈峰不仅让海航存活了下来,而且每次都能转“危”为“机”,迎来了下一步大飞跃。

  1.从地方性区域航空公司,转为全国性航空公司

  海航创业的初心仅仅是解决来往海南出行难题,在陈峰的带领下,海航实现了这一目标。但是,在海航迎来第一个10年时,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海航面临着一场生死劫。

  2000年,民航总局决定对国内航空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国航、南航、东航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唱主角,开始合并地方航空公司。海航当时的业务都是支线业务,这恰恰是民航总局整合的重点,海航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

  怎么办?

  这个时候一个讯息被陈峰发现了,这是拯救海航的机会!1999年海口的美兰机场投入使用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了不被“吃掉”,陈峰决定主动出击拿下美兰机场。海航通过整合资源,出资7.8亿控股美兰机场。这意味着,海航只用不到10亿的资本就掌控了身价近50亿的美兰机场。

  这一下,虽然海航的飞机总数和三大航空公司没法比,但是,海航的资产规模一下壮大了,三大航空公司谁也无法吃下海航。

  随后,陈峰开始逆向收购,先后并购重组陕西长安航空、新华航空与山西航空。

  在这次危机中海航不但没有被三大航空公司收购,反而借势收购了多家地方航空公司。海航的飞机数量因此突破了100架,有400多条航线,占据中国支线航空70%的市场。

  历经了这场航空业重组浪潮,陈峰意识到了“并购”对于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仅仅靠借钱买飞机也是很难迅速壮大的,必须通过整合别人的资源,以收购、兼并、重组的方式,才能让海航形成几何级增长。

  2.从全国性航空公司,转为门类齐全的综合性航空集团

  2000年以后的海航已经可以和国航、南航、东航三家航空公司平分天下,竞争对手已经无法对海航形成威胁。可是,危机总是以一种你想不到的方式再次出现。

  2001年的“911”事件对全球航空业产生了灾难性影响,紧接着2003年的“非典”,对整个中国民航业的打击是致命的,甚至一些航空公司因没有人乘坐飞机而宣布破产。

  海航同样也到了倒闭的边缘,2003年海航亏损近15亿元,海南航空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过94.3%,净资产只有14.29亿元。

  这场危机让陈峰意识到,单纯发展“运人”的航空运输企业,抗风险能力太低了。于是,陈峰提出“一主两翼”战略转型思路:通过上游的航空主业去占领下游的酒店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并且致力发展更上游的产业,即航空租赁业和飞机组装制造业。另外,在夯实以上业务的基础上,可以把单纯的“人流”延伸为“物流”,与此同时从航空货运升级拓展成海陆空联运大物流。

  可是,如此美妙的设想能实现吗?陈峰首先要面对的是面临巨亏的海航如何不破产,其次才是实现的资金从何而来?

  庆幸的是“非典”的影响很快就过去了,2004年的时候,海航的运营逐步恢复了正常,当年就扭亏为盈。之后陈峰借钱的能力又再次凸显出来——2005年在股市成功增发,2006年又成功募集56亿元。陈峰的“借钱能力”,为海航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绝对的支撑。

  此次危机让海航从全国性航空公司升级到了门类齐全的综合性航空集团。这个转型中,海航参股控股了18家航空公司,运营国内外酒店近2000家,客房总量超过30万间,旅游门店240多家。

  3.从综合性航空集团,转型为大型全球化企业集团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了世界经济,对于海航也影响巨大,陈峰意识到仅仅做好国内市场是不够的,必须要面向世界。

  中国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世界经济“感冒”,中国经济也一定会“打喷嚏”。必须全球资源配置,这样海航才有抗全球风险的能力。

  于是,海航开始并购国际优质资源,陈峰接连把握欧美资产价格处于低谷、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的时机一再出手,对国际知名或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大型跨国企业及其在华业务进行战略性兼并重组。

  这种兼并重组一直持续到现在。有人给了陈峰一个外号:“资本魔术师”!经过这三场转“危”为“机”,海航实现了三连跳,真正成为了一家全球性的企业集团。

  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九死一生,能否渡过难关,体现的是企业掌舵人变危机为机会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陈峰无人能及。

  但是,自2016年年底开始,监管层整顿非理性海外并购的力度突然加大,这脚急刹车之坚决前所未有。

  2017年6月中旬,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排查包括万达、复星以及海航在内数家企业的授信及风险分析。紧接着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后,国家发改委、外管局、商务部等主管部门纷纷表态,批评某些国内企业在海外的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非理性并购。

  紧接着央行行长周小川说:“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

  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大力遏制上述领域非理性投资并不意味着海外并购的全面收缩与转向。

  今年以来,各部委在关注非理性海外并购的同时也始终强调,继续支持真实、合规的海外投资,支持有利于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的跨境并购。

  不难看出,国内举债、海外并购、过高的杠杆是监管层与各方对海外并购民企的共同担忧。

  其实,房地产、影视等五个领域的海外并购被叫停主要是监管层认为这些领域高杠杆、高溢价收购,以及担心资产转移与外汇流失等风险。

  而海航一直在围绕着航空运输为主业进行全产业链发展,以大力发展人流、物流作为公司最核心的业务。到2016年底,海航旗下的科技物流已经占集团收入的60.4%。基于此,海航收购酒店业和其他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战略意义更多的是完善下游产业链条的必要补充,在整个公司的产业链条中所占比例不大。

  而且,这两年海航集团虽然在海外快速并购,但是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实现“七连降”,从7年前的82%降至59.5%。

  但不管怎样,非理性海外并购的急刹车依然对海航全产业链的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此次海航如何转危为机,考验着陈峰的智慧。

  海航成功密码三:资源整合大师

  如果将任正非和陈峰做一个比较,就更能看清企业家的特质。

  华为和海航最大的区别是:华为是技术驱导型,而海航是资源驱导型。

  在陈峰带领下,海航似乎没有自己的东西,又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资源是海航不能利用的。陈峰以1000万元起步,到整合1600亿资金为海航所用,在整合“钱流”的能力上,没有人可以与陈峰媲美。

  理解了陈峰带领海航成功的密码,你就能够体会到为什么融创董事长孙宏斌,会在负债率极高的情况下,有那么多大手笔的收购。孙宏斌也是一个借钱和资源整合的高手。他和他的老东家联想相比较,联想是渠道驱导型,而融创则是资源驱导型。

  其实,历史上很多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资源整合的高手,起家时都没有多少资源,而是靠着整合别人的资源让自己的事业不断壮大。

  我们虽然非常崇尚那种技术驱动的人和企业,比如任正非、乔布斯,但这个世界也缺少不了靠资源驱动型的人。技术驱导是从0到1,而资源驱导型则是从1到100,后者收益更大!

  海航下一个奋斗目标是什么?陈峰放话了:到2025年海航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的前10名。这意味着海航将和沃尔玛、丰田汽车、大众、荷兰皇家壳牌石油、苹果和埃克森美孚等世界巨头公司在同一阵营,更重要的是将会是第一个以资源整合驱导型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前10名。

  很多人觉得陈峰的这个目标有些狂妄,将困难重重。而陈峰却说:“在今天中国发展和改革事业当中哪个行业都很困难,所以有时候立意要高,往往立意会激励人们的信心,所以这不是狂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这个时代召唤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这行业的工作者,要有为民族争点气的志向。”

  特约编辑:李靖

责任编辑:陈永乐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