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陈爱莲不相信饱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 15:03 《中外管理》 | |||||||||
抛开数量竞争,重新定义市场 创建万丰奥特前,陈爱莲知道自己的优势项目是以铝合金为原料的产品,但不知道的是自己究竟该做什么产品。 一天,陈爱莲正在苦苦思索,突然发现自己每天驾驶的汽车铝轮闪闪发亮,眼前不由
调研发现,生产铝质摩轮的有利点是:摩轮的行业门槛比较低;按国际趋势,数年内铝轮就将取代钢轮;当时国家已将摩托车和汽车作为支柱产业。但问题是,也正因为是热点产业,所以当时国内摩轮企业已有110多家,以致国家已限制国企进入此行业。 怎么办,做还是不做?分析之后,陈爱莲认为:“市场饱和必须辩证地看。供大于求的是低水平产品,而高质量、高品位、高附加值的产品仍将供不应求。而国家限制国企进入,正好是民营企业的机会。” 随后,陈爱莲又对主流摩托车厂商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了细分评价,得出结论:想要这一行业脱颖而出,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集中全部资源,攻高端客户。万丰奥特必须而且只为国内最优秀的摩托车企业配套,尽一切可能垄断大企业的业务,逼使竞争对手只能去为中小摩托车厂配套。而一旦对手企业陷入中小摩托车厂不良资产和三角债泥潭,万丰将不战而胜。 谁都想开发高端客户, 但要让高端选择一个“后进者”,难!即使你是精品,精品与畅销品之间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为此,万丰奥特确立了三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让客户接受万丰的理念;第二阶段,让客户接受万丰的服务;第三阶段,再让客户接受万丰的产品。万丰奥特铝轮成功打入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公司(以下简称“北易”),正是这样一步步实现的。 北易在1992年合资后就形成了年产摩托车30万辆的能力,是摩轮厂家必争之地。当时与北易进行配套的摩轮企业已经有三家,而万丰奥特的铝轮才刚刚起步,总资产还不及北易的一个车间,产量、品牌都远远落后于当时为北易配套的其它对手,处于绝对弱势。 终于在一个适当的机会,万丰奥特的营销员张锡康结识了北易的办公室主任。在建立融洽关系后,他并没有谈及推销产品事宜,只流露出想见其总经理一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天的午休时间,总经理终于答应接见。机会难得,但张锡康只陈述了自己对摩托车市场走势的看法:该行业在急剧膨胀,预计到1997年市场供求会发生逆转。供大于求必将使价格决定销量。而铝轮由于重量轻、性价比占优必然取代钢轮。因此厂家应选择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价格较低的企业为其配套。 谈话中,张丝毫没有表示想推销万丰奥特铝轮,使北易总经理感到意外,并为其诚恳和对摩托车市场准确的分析所打动,加上本来就打算试用铝轮代替钢轮,所以当即拍板试用一些万丰奥特的铝轮。1998年时万丰已经拥有北易铝轮80%的配套份额,如今则拥有中国摩托车铝轮市场60%的份额,后发制人成了该行业的领袖。 1998年,陈爱莲决定投资1个亿进入汽车铝轮业。 这时摆在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从国内市场切入,一是从国外市场切入。从常规来看,应该先从国内市场切入,因为国内市场上汽车铝轮尚处于投入阶段,市场空间大;而国际上铝轮市场的竞争已经很充分。 但这一次,通过对国际汽车铝轮市场的调查分析,万丰奥特却决定产品目标是国际市场。因为数量饱和并非真正的饱和,还要分析价值上是否饱和。所谓饱和,关键是要看客户的价值需求是否已经饱和,是否仍然留有价值创造和价值改进的余地。 由此发现,在国际市场上,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难度大的产品,由于生产难度大,这是许多大厂家不愿意生产的,正好是个空白。于是万丰奥特由此切入,凭借产品质量高、成本低的优势,直接攻入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配套市场。 如今,万丰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汽车铝轮制造企业。 故事的哲理 中国民营企业这几年都在忙于多元化,其理由便是原有主业市场正在迅速饱和。殊不知,市场是否饱和,首先取决于企业对市场的理解与定义。当你把市场定义得过窄或过浅,进而不得不疲于转战多个市场时,其本质恰恰只是一种基于懒惰的投机。反之,脚下就有无尽的“金矿”可以开发,至少对于目前的中国。 具体到一个市场,企业只要拨开表层数量上的饱和假象,而摒弃浮躁,能够耐心、勤奋地从客户的价值需求层面上去耕耘,就会找到一个新的“金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