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首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 > 正文
 

仉长雷:中国自主性的品牌逐渐形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 11:53 新浪财经

  

仉长雷:中国自主性的品牌逐渐形成

    品牌中国产业联合会于2005年12月18日在北京成立,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品牌中国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图为汽车业品牌专家仉长雷发表主题演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质量协会的指导下,品牌中国产业联合会于2005年12月18日在北京成立,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品牌中国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新浪财经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直播。以下为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汽车品牌专家仉长雷在会上的精彩发言:

  仉长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品牌管理界的专家,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大
家好!

  刚才听到了我们同行,台湾的同胞讲了很多东西,我觉得大家感受很深。实际上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在整个国际标准当中,在我们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过程当中,台湾是我们在品牌这个层面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非常重要的区域品牌典型思路。

  回到今天演讲的主题,真的非常高兴。今天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交流,中国企业品牌方面的一些问题。我相信,所有代表朋友和我一样,都为中国品牌拥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一方面体现在对中国品牌的热情、支持与关注。

  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情感已经超越了利益与职业的范围。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认同、归属,甚至是民族的自豪感。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有过这样一个共同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在异国他乡,不管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的街头,看到我们中国自己的Logo的时候,有一种非常复杂的体验,很激动也很让人难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国内已经被一些熟视无睹,当我们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当中,在异国广告层面中,蓦然发现,中国的广告语言已经成为情感的共鸣。

  一方面期待中国品牌能够集体强大起来,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今天品牌中国产业联盟成立和要坚持的任务,让中国更受尊敬,这是我们共同的立场。

  在市场经济里,越来越完善的机制,品牌从最初专家、学者口中的专业术语;到企业、消费者共同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大众语言。中国企业对品牌认识已经取得了空前进步,而基于品牌而产生的价值也是有目共睹的。从央视的招标上可以看得出来,尽管中国品牌观念在进步,让人非常高兴。但从现状来看,我们品牌整体状况还是不如人意的,也不乐观。

  我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事例,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出口到西班牙的60多万双鞋子,在仓库被烧了,虽然经过交涉,我们的企业获得了全额赔偿,但是我们得到了多少呢?我注意到一个数字,总计约58万欧元,我们可以合算一下,这是辛辛苦苦出口到国外一双鞋的,它的价值每双鞋还不到一欧元;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欧美市场当中最便宜的鞋也要10—20欧元,甚至贵的达到100—200欧元,和其他国外的鞋相比也是天壤之别。

  去年中国南方的小商品卷入国外的

反倾销浪潮中,中国一直对欧盟出口的服装,因为欧盟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使原来已经按合同发货的服装,挤压到欧洲各个码头里面,我们中方与欧盟代表经过数轮的谈判,虽然解决了问题,但是我们大家都有辛酸的感觉。

  大家看我们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中国工人,我们的员工辛辛苦苦制造的鞋、服装、交付的

能源、原材料、人工以及带来的代价,换来的只是国外的1/10、1/100,甚至连极其微薄的利润也要被人家不断的反倾销的调查,这为我们上了一堂课就是品牌的价值。

  我们讲一件500块钱的衣服跟1000块钱的衣服,到底有什么差距呢?我们是不是在这里面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呢?我们同时可以想,为什么国外的品牌能够卖的好一些,而我们卖的不好一些,这里面有观念问题、技术问题、环境问题。

  现在,国家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种状况,在“十一五”规划里面,对中国品牌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希望。刚才几位领导都做了精彩的发言,在当今政策环境下的历史机遇,在品牌复杂的层面当中,外部环境的改变无庸置疑会给中国品牌的格局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自主创新政策下,中国品牌将有新的突破,自主性的品牌逐渐形成。

  自主创新关系重大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如何形成品牌战略呢?如汽车行业,所以以汽车行业来探讨中国品牌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汽车工业在各个国家当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汽车业正经历着发展的特别期,品牌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前一段时间媒体对于中国汽车的大讨论当中,无论是关注程度还是探讨的深度,都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自主品牌如何抓住这种政策利好的机遇,这种舆论普遍支持的机遇,消费者非常关注的机遇,来提升我们的产品在世界上的

竞争力。充分利用汽车在消费者心中的深厚的品牌基础,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整个汽车市场竞争格局上看,自主品牌的发展比较困难,所以说在大趋势下的品牌战略就不能盲目求高。

  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我想第一个问题通过的利用现有的政策环境,利用非常好的历史机遇,不要盲目的求高、求快。要充分建立在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上的诉求,由低到高逐渐形成发展,充分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能力,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的喜爱消费的投票的关键理由。也就是把握好机遇,把消费者的期待转化为自主品牌的品牌价值。在这里面一直和很多汽车企业有很多的交流,自主品牌的企业和负责人,经常讲这样一些话,我觉得很值得我们思考。

  有人说,自主品牌在汽车,大家都支持,我想这里面既有社会的因素、环境的因素。企业在这方面的因素也非常重要,为什么不去买呢?为我们喜欢而不去买呢?我想说我们的企业也想把自己的品牌建立的好,它的核心出发点并不是企业本身要做些什么,而是我们的消费者通过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到底得到了什么。如果我们不能够有一个全心全意的给我们的中国的消费者服务的思想、态度以及方法的话,凭什么让我们的消费者拿出真金白银,投你的选票,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想我们的企业有大量的事情可以做,做好你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关心你的消费者,关心中国环境下的消费者。消费者的喜爱这样的道路不会太遥远,当我们这一切都是有效的时候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这是自主品牌方面。

  另一方面,对于合资企业的中方品牌来讲,指的仍然是汽车行业。作为合资、合作的一方,关于品牌话语权这样一个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汽车命运非常重要的事情。虽然在产品的品牌层面上,产品层面上,中国与外方确实存在不少的差距,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什么作为。

  我们首先要承认这样一种差距,汽车是一个大的产业链条,作为合资方面的中方,拥有市场服务等一系列的资源,而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非常清醒的知道汽车在消费者,它的主要销售市场在中国,我们的合资企业以及自主品牌企业。在跨国构思进入中国的时候,仍然要寻求本土化的策略,我们不需要本土化;我们本身就是中国的企业,这是本身的优势;我们可以通过一种自己的企业品牌,这样一个突破点,做到强势品牌战略。

  合资企业的中方一方完全可以在中国的消费者当中建立好自身的品牌。比如说,一汽品牌、上汽品牌。一汽可以通过打造整体的企业品牌,为消费者建立好的口碑。通过制造、技术完善、服务、维修等各个方面塑造自己的形象,建立一定的话语权,就完成可以逐渐将产品的品牌价值转化为一汽的品牌价值,也就是一个大的品牌概念。上汽我们也知道在自主品牌方面也做了大量地工作。

  这个意思是这样的,谁掌握了市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和发言权。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在这里讲,大家都很清楚,我们说前一段时间在业内看到一些话题的时候,有人分析说,我们在合资企业当中我们的话语权多吗?其中有一个专家讲出这样的话题,,把50%变成51%你就拥有了话语权,这是一种有建设性的方法,但是,是不是可操作呢?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外方是不是让51%的股份让我们拥有呢?这实际上是所有权的问题。

  经常有这样的企业出现,一个非常好的企业,一个高级打工者,一个职业经理人离开了,这个企业倒掉了。还有这样的企业,一个很高层面的负责人,要离开这家企业,这个企业的老板苦苦挽留,让出股份,让出利益。为什么一个人在这个企业当中一点股份都没有,却有这么大的话语权呢?难道股份能够决定一切吗?当然能够解决很多,是根本的东西,我们不清楚。但是谁掌握了市场,谁掌握了消费者,也就拥有非常大的话语权。而掌握消费者并不是强行的把你的东西卖出去,掌握消费者的前提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得消费者人心者得天下”。由于品牌还是一门科学,在拥有政策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社会好的基础,还需要专业的研究机构、公关、广告行业的支持,推动中国品牌的整体发展,并产生最大的社会效应。

  一方面品牌的成长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家企业或者这样一个品牌组织都会获得它应该获得的这样一种成就,使企业的内部因素与社会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共同结合的产物。因此品牌成长与维护越来越倾向于专业性,中国品牌的崛起也深刻的影响者中国宏观人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品牌不仅是学术上的事情,更是不断与市场磨合的实践行为。中国化的市场当中大浪淘沙,我们也知道企业在过去的一些年当中也是历尽沉浮。

  刚才有领导讲到,突然之间一个大企业倒下了,但是为什么在长的很大的时候一夜之间烟消云散了呢?这些事情我们见到了、经历了,都是我们的一种财富。

  我相信,中国品牌的宏观政策,在中国的品牌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在各界人士关注下,一定会走出一条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道路。

  今天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让所有关心自主品牌的人一起呼吁,让中国品牌产业自主创新的路越走越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