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 正文
 

黄益平:中国银行改革及其未来前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16:48 新浪财经

  

黄益平:中国银行改革及其未来前景

    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与风险监管——中国金融迎接2006年”。图为花旗董事总经理黄益平演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与风险监管——中国金融迎接2006年”。论坛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暨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报告和金融产业、中国证券市场峰会、企业与金融、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题论坛和新浪网友“最信赖银行”及“最满意银行卡”颁奖等。新浪财经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以下为华旗集团董事总经理黄益平在论坛上的精彩发言:

  黄益平:我对银行本身的管理非常不熟悉,刚才主持人说了,我是从外资银行的角度,其实在华旗集团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就是做宏观经济分析的人不可以了解任何关于花旗银行在中国或者其他地区的业务,我想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的主要是我们自己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我们对中国银行改革尤其是以后前景的看法。

  总体上来说,过去一年或者是两年,银行改革的进程应该是相当的迅速,应该说和原来我们预期的走的快的多,现在回想起来,过去20年25年,像我们发生现在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是80年代初实施大包干的时候,50%的农民全部是包产到户,现在很多大银行都做了产权改革,都由国家进行了组织、引进了很多国外的战略投资者,包括一些银行逐步开始上市,我很同意陆磊说的,银行改革是一个马拉松的比赛,不是一天一夜就可以完成。

  但是在短期内,我们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果我们看今后一年或者两年,可能还有一些新的挑战,银行可能需要应对,我们过去一两年银行的情况看,资产的幅度有很大的改善。

  从我们经济分析的角度观察中国银行的改革,判断我们到底走的多远有多大的信心,或者风险会有大幅度降低,我自己来说我比较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是上市、外国战略投资者进入所面对很重要的显示就是大多数银行仍然是国家持有举足轻重的比重,长期来说是不是有利于竞争是不是对其他战略投资者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值得考虑的,我们看东欧或者中欧的国家的经验来说,一般都是国家持有的股份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以后,其他市场力量才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是国家仍然持有75%的股份,不管是市场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也不管是多少外部投资者引入到银行,可以想象的就是很难避免道德风险的问题,不管对存款人、贷款人还是银行本身都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如果这个不能改变的话,银行以后的发展要打一个问号。

  第二现在很多新的机构发展起来,四大银行肯定不可以有哪一家银行哪一天关门了,但是银行在这个假设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说如果银行不能关门的话,最终有什么力量可以使得他们更加有效、更加有竞争力,也就时说对银行管理层、监管机构或者跟银行做业务的企业、个人都感觉不到这样的压力,大家可能在区别不同银行的时候,你的激励就不是那么大,好银行和坏银行最终的区别就不是很明显。

  第三个需要观察的就是考虑到我们对银行监管的加强,监管当然主要是说

银监会的工作,银监会会发展出很多观察的指标,银监会也面临很大的问题。

  我们有了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以后,银监会有多大权利到银行执行这样的规则和法律,这个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是更重要的是对银行监管的问题也存在市场监管的问题,不管是政府或者是监管当局的监管,其实市场对于银行的监管可能也是十分重要,比如说

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对市场本身有多大监管的能力,存款人对银行有多大监督的能力,这个可能涉及到存款保险制度的问题,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保证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我们知道保险一般是保一定的量,如果这样的体系引进来以后,可能一些存款人会考虑哪一个银行风险会大?哪个银行风险会小?这些市场对银行的监督可能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方面。

  最后一个需要发展的是,我们考虑比较集中观察的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一个问题,在制度上、产品上的创新和发展,很多产品的问题我们讨论了很多,我自己本身也不是特别懂,但是其中体系有很大一块还是需要发展和创新的,就是银行部门如何面对大量的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现在我们知道,大部分的国有银行提出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方面,做的不是非常好,很大程度上,一些比较小的比如说城市银行和一些非正规的金融组织起非常大的作用,我们知道中小企业发展在

中国经济中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这个过程中应该发展出提供金融中介的部门。

  从这四个方面来说,我观察银行体系的发展,改革走到哪一步,我自己会看的比较多一些。

  最后一点,现在很多人可能担心,一是宏观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另外外资银行进入以后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但是短期内风险不是非常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说我们现在国家本身还是对银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是国家持股还是非常多,另外一方面国家的财力还是非常强大,但是如果是有个别的问题在短期内也比较容易解决,如果有风险或者风险比较大恐怕是五六年以后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看现在银行的资产质量其实是在不断提高,我们看到很多提高当然更多的是纯量的调整,现在还不能完全下结论在质量上有非常大的改善,我觉得应该会有一些改善,但是以后面临新的风险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新的坏帐,这是值得考虑的,但是如果经过新一轮银行的发展也可能面临一些新的风险,比如刚才说新的产品会开发出来,中国的银行业会大力的开放,可能非正规银行的作用会更大,外资银行起的作用也会更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不能非常有效的控制我们的风险?

  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今后几年消费信贷发展的问题,消费信贷发展恐怕是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宏观经济中很多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说过度投资的问题和对外资需求依赖度过高的问题。

  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消费信贷显然是一个非常新的热点,因为大家在下一步国有银行经过了新一轮的调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市场,包括一些中小银行开始慢慢占领市场以后,他们都需要寻找新的成长点,新的成长点消费信贷是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在今后五六年可能中国的消费信贷会有长足的发展,现在可能占总的贷款余额10%多一点,如果是长足发展上升到30%、40%都不是奇怪的事情。

  但是在这个快速发展中,我们可不可以控制风险。这在个过程中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以后,我们能不能有效的保持、控制风险的水平,如果是不能非常有效的控制风险,也许我们五六年以后面对的挑战就会比较严峻,但是这意味着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对我们以后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有意义,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