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 正文
 

新加坡交易所林梅:欢迎中国公司选择在新上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16:25 新浪财经

  

新加坡交易所林梅:欢迎中国公司选择在新上市

    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与风险监管——中国金融迎接2006年”。图为新加坡交易所上市部副总裁林梅演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与风险监管——中国金融迎接2006年”。论坛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暨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报告和金融产业、中国证券市场峰会、企业与金融、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题论坛和新浪网友“最信赖银行”及“最满意银行卡”颁奖等。新浪财经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以下为新加坡交易所上市部副总裁林梅在论坛上的精彩发言:

  林梅:首先我感谢组委会给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们新加坡交易所和其他的几个交易所的同行在一起,给大家一个选择,因为刚刚前面几位演讲者,已经就中国市场的很多问题,做了深入地探讨。

  大家也看到了目前在国内上市存在的问题,去海外上市,中间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加坡市场是除了中国市场和大家比较熟悉的香港之外,中国公司可以做的另外一个选择,希望我给大家做的介绍,可以有一个简单的认识,新加坡为什么是大家另一个选择呢?希望经过这个介绍以后,在座的各位,不管是公司也好,中介机构也好,在做决定的时候,可以把新加坡作为其中的一个选择。

  我的介绍分为四个部分,我想今天只介绍三个部分,一个是我们市场的概况,第二部分就是中国市场在那边上市的状况,你会很奇怪地发现,其实中国公司在新加坡已经有不少了,我们是除了香港市场以外,最多中国大陆企业上市的市场,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上市规则。

  从上市公司开始说,其实我们在这几个市场里面一比,我们是最小的,因为我们的上市公司的数目不包括那些不是主交易的上市,我们一共有651家上市公司,包括他们一共是不到700家上市公司,但是外国企业占的比例比较大,主交易有200个,加上非主交易的是220多个,他们是亚洲市场最为多元化的一个市场,你会发现中国大陆到了11月底,我可以介绍一下11月的数据,有84家中国企业,现在我们有三到四家中国企业,正在进行发股工作,除了中国大陆84家以外,我们还有香港的50家企业,这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数据,尽管新加坡和香港市场是存在比较长时间的市场,我们的市场上还是有不少香港的企业在活跃,这个数字50多家应该不算少。

  在两年前,它甚至是我们市场里最多外国企业的来源地,中国公司是在最近一两年以内超过了香港,成为我们最多外国市场来源之一,我们给大家看,还有一些其他区域和国家的公司来上市,这说明新加坡确实是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市场,你会发现我们有40多个东南亚地区的公司,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东南亚区域,新加坡是这些东南亚区域,也是他们选择之一。

  除此之外,我们最近的一个发展,就是我们今年有了两家韩国企业的上市,第一家在七月份上市的,第二家在两个星期前刚刚上市,韩国的企业也开始来到了新加坡,中东今年以色列有一家企业来了,印度企业在最近一两年也开始有一些企业考虑新加坡了,当然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一些日本的企业,因为他们除了在日本本土以外,愿意在东南亚和亚洲区域有另外一个市场,我们是他们不少企业第二上市的一个选择,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欧美的一些企业,澳洲和新西兰的一些公司,所以说,新加坡外国公司的组成,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应该是区域最国际化的一个市场。

  而且我们在吸引外国公司这个政策方面,是制定比较早的,我们走的比较早,所以直到目前来看,你发现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市场,它每年发行的新股数量,外国公司占了多少,可以看出区域,99年或者2000年的时候,我们显示了每年新上市的数目,而中间的那个是外国企业的数目,最浅的最短的这个是中国大陆企业在我们新加坡上市的数目。

  2000年的时候,外国公司占了小部分,但是到2004、2005年的时候,外国公司的新股上市数目,超过了新加坡本地的企业,而且中国公司在外国公司里面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这就是说,新加坡的市场,从这里一方面,可以看到,新加坡市场非常开放,我们已经习惯于外国公司每年的挂牌数目超过了新加坡本地的公司,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你可以这样想,新加坡既然已经这么开放了,任何一个地区和国家的企业,只要它本身的素质好的话,这边的投资者,和这边的市场,应该是已经习惯于去接受外国的企业。

  简单的分析一下行业,首先我要声明一下,这个行业的分析,是按照公司的数目去分的,如果按照市值来分,可能这个图发生了变化,因为按照数目来分,你会发现我们从数目来说,制造业占的比例非常大,这个是外国公司的比例,220家里面,制造业占了56%,这个是600多家总的行业里面,按数量来说,制造业占的比例是40%,服务业占了10%多。简单介绍一下新加坡虽然国家不大,但是它也是亚洲区域非常重要的一个金融中心,在新加坡境内管理的基金总数在04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5700多亿新元,最近六年以来一直以双位数增长的,今年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数字在今年超过了6000亿新元,在新加坡上市,后续融资能力,刚刚刘先生也提到了,后续融资其实在海外的市场,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活动,如果公司已经上市了,想要继续的增发,或者再融资活动,这个是一个市场行为,公司愿意发,投资者愿意接受,只要符合规定,随时可以做,这个在海外上市,在其他的市场来说,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建立一个持续的融资平台,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这个后续融资能力,在新加坡其实每年再融资额略微超过融资额,我们新加坡的市场,刚刚是一些市场的数据,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市场发展的这么快,其实新加坡市场不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中国企业发展到现在的90多家,我们有两条重要的发展策略,一个以客户为重,我们的市场要发展,和我们的上市企业,和我们的客户一起发展,我们不光要吸引准备上市的企业来我们市场上市,我们另一方面,我们还成立了专门上市后服务团队,为已经上市的企业提供后续的服务,希望它在我们市场上市以后,可以跟着我们的市场共同的成长,对于我们交易所来说,这个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我们在最近几年,做了很多比较创新的服务,比如说,我们带着已经上市的企业,从全球入眼,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新加坡上市企业的状况,同时我们设立了一个

股票的分析研究计划,这个计划有助于在我们市场上市的一些企业,被专业的分析研究机构长期跟踪,以便于我们的投资者以更专业的眼光来追踪这些股票,做他的投资决定。

  另一方面,第二点也很重要,新加坡的市场,要持续的发展的话,创新的发展产品,创新的提供新的服务,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举例来说,最近一段时间,大家比较关心的亚洲的

房地产信托基金,新加坡显然是在这个房地产信托基金,走的是比较早的,02年的时候,新加坡已经有两只本地的房地产信托基金成功的上市,03年的时候,亚洲第一家跨境的房地产信托基金从香港来到新加坡挂牌,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7只成功的房地产信托基金,正是由于房地产信托基金这一类以稳定投资收益为基础的这样的产品发展,带动了新加坡其他相关的发展,不一定是房地产的,或者是其他类型基金的发展,如果大家关心我们的市场,你会发现,可能新加坡目前正在或者以后会有其他类型的一些基金,也在我们市场上市,比如说最近,当然这个是新加坡公司在进行参与的,新加坡
能源
和澳洲的一个投资,在新加坡刚刚成功上市,就是说新加坡的市场我们找自己的定位,不断的发现我们新的产品和新的发展方向。

  我们目前在考虑商业信托,或者其他类型的基金上市的可能性。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企业,11月底是87个,大多数来自于制造业,因为中国的国内企业,以生产制造为主的,所以在制造业方面比较多,第二多的行业就是服务业,按我们所分的服务业,只要不是进行生产制造的,只要是提供服务的,我们都放在服务业里面,你可以看到中国的企业,大多数服务业是科技服务,香港和台湾企业,我们没有做太具体的分析,只是列出了其中的一些名录,有一个特点我刚刚没有提到,中国企业现在有90个,我们有650多家上市企业,这个比例7-8%左右,但是中国企业整个的市值占我们总市值的3-4%,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的规模,比起整体来说还是略微小了,这个是我们发展新的市场的时候,总是一些比较活跃的市场,相对小型的企业,它会比较愿意尝试新的市场,所以目前的状况是这样的。

  香港企业其实在新加坡市场里面,它的外国企业里面的市值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有一些是香港非常大型的企业,银河集团、香港置地这样大型的企业上市,包括支付房地产信托基金,他们拉动了香港市场的市值,整体来说比中国还要大。

  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市场的表现如果?你可以发现,这个就是中国大陆企业在新加坡市场流通的比率,这个紫红色的线是外国企业的,这个绿色的线是新加坡本地的企业,显而易见,中国的大陆企业,在新加坡三个类型的股票来比的话,它是流通最活跃的一类股票,由于新加坡的地理和文化和中国大陆非常相近的,对于中国的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这说明了为什么这么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对新加坡市场开始感兴趣,我们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去那里上市。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规则,很多人对于我们的规则略知一二,新加坡的市场,以披露制为基础的,所以公司能否上市,由投资者和市场来决定,因此,我们要求公司上市以前和上市以后,必须进行充分的披露,这个披露也是我们最重要的监管手段,披露的信息也是投资者判断是不是要投资这家企业最重要的信息,以此为基础,我们的标准设置的非常宽松。

  这个给大家一个错觉,认为新加坡市场是一个门槛比较低的市场,我们确实是这样,我们把门槛设置太高的话,投资者在选择企业方面,没有太多的自由度,看到我们即使是主板市场的三个条件,看起来是很多主板市场里面最宽松的一个,我们三个条件是并列的,满足任何一个就可以在主板上市,以利率为判断的这么一个条件。

  虽然这个标准非常的宽松,可想而知标准三是难度最大的,你在没有利率没有业绩的情况下想说服投资者,公司一定要非常有说服力,不然投资者不会轻易的把自己的血汗钱投到个不太信任的公司里面,所以虽然看起来比较的门槛低,但是存在了很多商业的考量,由投资者自己决定,比如说传统行业,如果可以达到我们标准一或者标准二的标准,未必可以通过,因为可能有同类型的企业在我们市场上市了,投资者考量新的投资机会的时候,他会比较,对于一些创新的,比如高科技的新兴类型的行业,他没有必须以后,你未必一定需要一个非常大的规模,非常高的利润率,那个时候,你也可能有一定的说服力,如果你可以用新的科技和新的商业模式说服投资者的话。

  这个是我们设立标准的时候,以市场为考虑的一个市场化的披露制的选择,我看我的时间基本到了,我不要再占用大家的时间,如果一会儿大家有问题的话,我愿意和大家进行讨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