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 正文
 

陆磊:银行改革的逻辑起点应该是自主创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15:51 新浪财经

  

陆磊:银行改革的逻辑起点应该是自主创新

    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与风险监管——中国金融迎接2006年”。图为财经杂志首席研究员陆磊演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与风险监管——中国金融迎接2006年”。论坛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暨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报告和金融产业、中国证券市场峰会、企业与金融、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题论坛和新浪网友“最信赖银行”及“最满意银行卡”颁奖等。新浪财经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以下为财经杂志首席研究员陆磊在论坛上的精彩发言:

  陆磊:谢谢论坛的主办方、谢谢主持人 ,今天我主要是提出一些论点,还有一些论题,这些问题也是到现在没有解决的问题,大家知道咱们的商业银行改革还在继续,首先关于银行改革的问题是银行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我认为银行改革逻辑起点应该是自主创新,前一阵

银监会关于信用社改革在七月份发表过一个阶段性总结报告,说2004年信用社改革实现了全行业赢利,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

    因为这不太符合银行改革的基本逻辑,大家知道改革是一个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中期的问题是三到五年的问题。因此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我们要观察中国银行改革欠缺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围绕这个农信社改革我曾做过一个调研,赢利的结果是去年央行给予了比较高的利率贷款,这就是他能够享受到比较高的利差,这个利差本身体现了一种补贴,你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如果是依靠补贴获得的,显然不是我们银行改革需要的结果,因此就回大这个问题,银行改革的逻辑起点应该是自主创新,如果可以自主创新,就可以在风险来临时有自主的风险管理能力,这两者决定了今天我讲的基本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谈治理?我发现论证银行创新问题,治理是影响银行创新的核心因素,自主创新是需要压力的,这种压力应该是来自市场权责对称的安排,这种权责对称的安排是要解决中国银行面临的两大治理结构难题,第一个就是内部人控制,我们在银行业不良资产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言银行不良资产严格按省分布。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我们会发现它在很大程度上,他的总行作为一个法人,底下的分值机构多大程度上能体现法人的特点呢?这就是一个中国式法人治理的难题之一。 第二个问题是外部干预,就是外部的很多力量强加在所有者身上。

  当我们观察到某些金融机构的改革是以官员的方式进入银行家市场,我们的银行改革只能是叫撞大运,我知道今天可能要评选一个优秀的银行家,当中不乏是原来的政府官员或者是银行官员退下来成为银行家的。我认为这是一种撞大运的方式,不是机制上的保证。

  第二个对国家而言,是一种成本收益的变化,如果银行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是用补贴的方式实现三性的话对公众储蓄者无疑承担着比较高的成本,当外资进来的时候,我们国家没有必要再对机构的不良资产、安全性承担相应的成本。

  我们发现进入中国的外资的投资者,他们是多元化的,他们的多元化会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在城市地区的寡头竞争、到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完全垄断发生一定的改变。由此可以延伸三个话题:

  一个话题是外资与金融热的问题,在这里我提出三点,第一点金融安全是一种权衡取舍,你是选择持续封闭条件下风险的逐渐累计,通过2700亿资本金的补充,450亿美金的注资,还是选择第二种,我选择开放条件,开放的时候我不再注资,但是我要承担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因此没有相对安全。

    这样我提了一个产业层面的经验,就是给市场选择权,就是给公众储蓄者选择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比你剥夺他的选择权,对国家的金融或者对国家的产业发展要好的多,下面最后一点金融安全是一种政策安排,什么意思?就是微观投资行为的宏观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金融安全的体现,这是针对金融安全的判断,有人认为外资入股以后很大程度上可以带来人民币的升值以后又会贬值,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成立的。最后作为一个总结叫金融安全是全民利益的体现。

  延伸的问题是外资的选择性,关于外资对于中国参股中资商业银行是不是存在问题,有一个判断是,业绩我们是没有选择的,是外资选择我们,我认为这是一种谬误,是经不起实证检验。任何一种模式它的所有者包括国家都是具有选择权的,现在正在进行的广东发展银行引进外资投资者的过程可以发现,选择权就方在广东发展银行的所有者这一方。

  延伸问题之三是一个新监管要求,外资参股中资银行以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概念就会逐步淡出。如果外资拥有了某一家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的控制权,是不是我们要转为反垄断。系统性风险归谁管?随着创新的出现,银行

证券、保险的相互交叉会在事实上发生,这种增强改革必然会时中国的综合经营或者是金融控股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监管有没有跟进,这是今后要考虑的问题。现在名字上出现金融控股公司的只有一家,以后可能会出现更多。

  最后是一些问题性的结论,就是改革进入当前一步,还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在改革进程中加以认识和解决的,第一是否中行和建行的改革模式是唯一的模式。这里大家有各式各样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至少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要采取改革模式。如果农业银行属于农村改革那么信用社属于什么改革也要考虑。第三是在金融资源主要依靠商业银行体系配置的前提下,是否需要考虑地区和产业间的公平。

  商业银行法人治理如何最终摆脱中国式难题,“抽水机”效应的强化需要关注

  最后一点商业银行创新对监管体制和货币政策的挑战,随着商业银行的创新,大家观察到无论是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

  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