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才让:留学扳开了我职业生涯的道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 19:37 《商务周刊》杂志

  

才让:留学扳开了我职业生涯的道岔

才让 图片来源:商务周刊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如果用两句话归纳才让,就是“做最棒的”和“不甘于只在这里是最棒的”。

  1957年,才让出生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一个藏族家庭。1978年,他在全州七县考生中第一个考上大学。1984年,他又从全国728名佼佼者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政府委派海外留学的第一批MBA。30岁,他成为钢铁研究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处长,他的两份报告在中国科技改革史上落笔。如今,他担任着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兼上市公司安泰科技总裁。

  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82年分配到钢铁研究院工作。在我们出国之前,国家公派

留学生基本都是理工科,去学习人家科学技术、工程方面的先进知识。我原来也是学理工的,黑龙江工学院毕业的,对什么是管理学完全不懂。但那个时候我们看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的《大趋势》,了解到一些未来学、社会学的知识,发现除了科学技术,西方的人文学科也很有意思。国家也不单纯技术兴国了,我幸运地成为国家公派的第一批管理学硕士。

  我记得那是1984年8月中旬,我们院里贴出通知,招收去美国进修的工商管理学硕士。通知由冶金部下发,通知后面的文件是国家经委、科委、人事部、教育部四大部委的大红印章。当时整个冶金部只有17个报考名额,分到钢铁研究院只有2个名额。

  大家都想去,我们钢研院是全国最权威的钢铁研究机构,向来人才济济,通过笔试、英语口试,我成为这两个幸运者之一。9月份参加全国的选拔考试,全国728人考试只录取40个,冶金部的17名考生中最后就录取了我一个。

  初到美国,就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我们从洛杉矶入境,一下飞机就被震住了,觉得它机场怎么那么大,相比之下我们首都机场就是个小汽车站了。但机场的行李车要一美元才能用,我们当时谁也没有one dollar。看见人家推行李车,我们只能肩扛背挑,跟逃荒的差不多。穷学生带的行李也特别多,觉得美国东西贵啊,连方便面都带上了。

  我们排队入关的时候,有一个日航的班机到站。但是日本人通关很快,有专辟的通道,基本没经过什么盘问和检查,这体现出美国人对日本人的尊重,日美之间交流的通畅。我们当时推着、扛着自己的行李,一个个排队等出关,再比比人家,心里很不舒服。

  入关后又转乘国内航班,晚上11点左右,有人说纽约到了。飞机的翅膀一斜,哇,那么大的光亮!简直就是灯的海洋,极其震撼。下了飞机一进城,一辈子没见过那么多的汽车。我们还是从北京去的啊。当时就觉得美国真是富饶得不得了,能源简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到了学校,要求你完全独立,自我管理,淘汰的压力也非常大,硕士一般有一半读不到毕业。但是我们这批人非常优秀也非常刻苦,40个人最后只有1个没读下来,还有6个拿到了PHD的offer,我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我们后来谁都没有念博士,39个人中间有38个选择了回国。《人民日报》(海外版)把国内形势描绘得特别好,改革开放热火朝天的我们真想回来大干一场。国家对我们也特别重视,我们的留学项目是邓小平访美时谈的,后来里根回访时与赵紫阳正式签订,级别很高。我们毕业的时候,国家派12人代表团来参加我们毕业典礼,基辛格也专程来发表讲话。

  但是回来以后发现反差太大了,我们期望值太高了。当时正值国家机构改革,原来负责我们留学项目的科委撤销了,按照原来项目计划,我们三届140个学生回国后将集中用于改造100家国有企业,但现在科委没有了,我们也就各回各单位,而各单位的情况不同,有很多同学难以发挥才干。

  但我的境遇还算不错。钢研院的领导们都是做研究出身,正好要搞科技体制改革,要经济承包,我学了管理学,得到了重用。学的东西有了用武之地,我的想法能变成决策,idea能变成铅字发下去,变成改革方案全院都动起来,让我小有成就感。

  但在这样传统的研究机构搞改革,也有很多人反对,说吕院长疯了,找了个穿牛仔裤的小子搞资产阶级那一套来对付我们。那时候有院长鼎力支持,一年多时间,改革成效出来了,钢研院的创收能力增长了3.6倍,我也被任命为钢研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处长。

  1992年我成为钢铁研究院副院长,1998年开始我们筹备改制上市,2000年我成为上市公司安泰科技总裁。留学把我职业生涯的道岔扳开了,如果没有去美国学MBA,我现在应该是一名工程师,我年轻时还梦想成为一名院士。但现在我正朝真正的企业家努力。上市公司是完完全全的现代企业,身为总裁,战略、市场、技术、人力、

审计、法律方方面面必须全盘掌握。

  对于现在的留学生,我觉得需要提醒一点,出国学习进修是好的,但是留学生作为一个团队、一个阶层,大的发展机会还是在国内。我们认为国外经济发达、福利好,但是正因为他们社会发育完全了,要进入他们的主流社会很难。而恰恰在中国,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完善过程中机会多,祖国对留学生敞开胸怀,给予很高的期望值,也给予很多优惠条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