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杨澜:一个文化理想主义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 18:03 《商务周刊》杂志

  

杨澜:一个文化理想主义者

杨澜 图片来源:商务周刊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从一个北京的邻家女孩儿到今天中国职业女性的成功典范,杨澜这些年总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几个月前,她刚刚辞去阳光媒体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而且将其在阳光集团股份的51%无偿捐赠社会,成立了非盈利机构“阳光文化基金会”,以促进文化传播和社会公益事业。杨澜说,作为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她今后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一事业中来。

  去美国留学前,我在《正大综艺》正好做到了第200期。

  我想出国学习的原因并不复杂,当时的工作环境和压力,都让我处于一个不断重复自己的过程,很多的晚会节目,很多的社会活动,如此这般。我不愿意过重复的生活,觉得年轻的时候应该做更多的事情,见更大的世界。还有一点,我的兴趣不在综艺类节目上,我更喜欢文化和新闻类节目,所以希望到国外去看看。

  正大集团的总裁谢国民先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1993年年底谢先生到北京来,我们一起吃饭,他问我:“你准备永远这么做下去?有没有想过向其他方面发展?有没有想过再过十年八年,自己该怎么办?有没有想过

出国留学什么的?”

  我半开玩笑地说:“我去留学的话,《正大综艺》岂不是没有主持人了?”谢先生的话让我终生难忘,他很认真地回答我说:“我觉得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重要。”

  1994年1月,我顺利地到美国留学,在纽约大学学了3个月的电影制作后,正式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攻读国际传媒。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生活很有意思,除了本专业课程,我还到新闻、电影等学院去听课。哥大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氛,对我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在哥大的生活说不上艰苦,其中不乏难忘的经历。有一次我写论文写到半夜两点钟,好不容易敲完了,没来得及存盘,那台286电脑就死机了。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急得哭起来,因为早晨9点就要交上去。我记得宿舍周围很安静,除了自己的哭声,只有宿舍管道里的老鼠在爬来爬去。但没有办法,最后还是擦干眼泪,一直熬到了早晨7点多,把论文重新完成。

  哥大的学习使我收获颇多,开放的学习环境使我开阔了视野,更亲身接触到了许多成功的传媒人和先进的传媒理念。业余时间,我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杨澜视线》,一个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专题节目。这是我第一次以独立的眼光看世界,同时担当策划、制片、撰稿和主持的角色,我希望借此实现从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向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

  拿到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硕士学位后,当时美国几家主流传媒机构希望我留在美国工作。而且我的先生吴征1986年就到了美国,在美国有不错的事业,已经适应了美国的生活。但我还是希望回到中国,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从事人文领域的留学生与学理工科的留学生不同,他们通过自然科学这种国际语言很容易在国外立足,而我们做文化和新闻的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根基,很难在另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文化氛围里发挥。说白了,我事业的根在中国,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联系和血脉传承,很简单。

  1997年,我回到国内。当时凤凰卫视中文台刚刚成立,我便加盟其中。1998年1月,《杨澜工作室》正式开播,把栏目与主持人的名字紧紧捆绑在一起,应该是中国电视媒体较早的尝试。凤凰给了我很大的空间,我是主持人兼制片人,自己做选题,自己负责预算,对我来说这都是非常好的综合锻炼,对我以后从事《杨澜访谈录》等大型访谈节目都有深刻影响。

  1999年,我离开了凤凰。当然那段时间并没有做家庭主妇,而是在筹备一个属于自己的传播平台。我一直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传播平台,以承载我的文化理想。2000年8月8日,阳光卫视正式开播,这是当时大中华区第一家华语历史人文主题频道。

  但4年中,阳光卫视遭遇了很多困难和变故。我自己很喜欢纪录片,电视虽是快餐文化,但在纪录人类文化和人类心灵的历程方面应该有它的功用。国外同类的电视节目主要靠收费盈利,我们最初也判断中国的收费电视很快就会发展起来,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错了。

  回过头看,很难用“后悔”来简单地形容,只是觉得愧对那些与我们站在一起的投资者。这种心理压力一直没有减轻过。但是电视主题文化频道的概念随后大量出现,这是趋势。阳光卫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段经历,让我成熟多了,我后来也在反思,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商人的料,我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在后来管理阳光媒体投资集团的时候,我吸取了经营阳光卫视的很多教训,更多地遵循商业的规律,改变了经营的思路,比如投资多元化,分担投资风险,同时投资新媒体,与网络媒体进行广泛的合作。

  几个月前,我辞去了阳光媒体投资集团主席的职位。我只是觉得,自己在商业上并没有激情,我归根到底还是想做文化事业,我喜欢的还是文化传播和新闻,这可以说是一种回归吧。

  我现在是阳光文化基金会的主席,我希望通过基金会,更多地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中国的慈善事业和环保事业。我现在还担任着中国慈善总会的形象大使,希望在这方面能做点贡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