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薛澜:中国公共管理教育的先行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 17:05 《商务周刊》杂志

  

薛澜:中国公共管理教育的先行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常务副院长薛澜 图片来源:商务周刊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作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常务副院长,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创新政策及管理等。他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内外重大研究课题,在国际及国内学术期刊多有著述。同时他还参加了一些科技教育重大政策和规划的起草及评估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大学学的却是纯粹的理工科专业——光学精密机械。

  我1982年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毕业。留校后不久被派到上海光机所参加一个大型
国家科研项目,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国家科研机构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感触很深,认识到中国缺的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缺的是管理人才。当时正是“软科学”和“科学学”被引进国内的时候,一些相关著作对我影响非常大,所以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行学管理。回到长春后,经过一番努力,我从光学精密机械系调到了国内当时还不多的科学学研究室。

  1985年我通过考TOEFL,申请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资助,按照自费公派的方式到美国攻读技术系统管理硕士学位。当时我选择石溪分校很重要的就是因为这是杨振宁先生所在的学校。这个硕士学位一般是一年半完成,但我还希望继续读博士,所以通过努力一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

  学习期间,我对管理领域开始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石溪分校还有一个哈里曼公共管理学院,我觉得公共管理很有意思,涉及到政策的制订和政府的管理,比技术管理又上了一个层次。经过努力我得到批准进入哈里曼公共管理学院一个“加速项目”(accelerated program),用了一年时间,就拿到了一般两年才能拿到的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硕士学位(MPA)。

  1987年的暑假实习,我有机会进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市政府工作,了解到了美国政府的组织架构和运转情况,破除了对政府的神秘感,但也亲身体验到政府官僚机器存在的问题,更感觉研究政府管理行为是门重要的学问。

  1987年秋天,我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与公共政策系,这个系只招收博士生,其科技政策研究在全世界闻名。四年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基本的研究思路的学习、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的训练以及公共政策领域知识的积累。同时,我和同学们还经常去听一些著名学者的课程,以及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讲学,这些讲座对开阔视野很有帮助。

  1991年我拿到博士学位,随后到乔治华盛顿大学从事科技政策与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美国制造业先进技术转移扩散研究,另外也做一些关于中国的科技政策与管理的研究。

  1995年暑假我申请到一个福特基金的项目,资助我短期回国讲学和做研究,期间我考察了国内的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当时感觉国内变化特别大。但也感觉到特别遗憾,中国改革开放步伐这么快,政府作用这么大,但当时国内并没有一个MPA的教育项目,对公共管理也没有概念。我很着急,觉得应当尽快回来做点事情。

  同年10月,在回北京参加国际科技园协会的年会时,有个朋友告诉我

清华大学要成立一个政策研究机构,他帮我联系与清华大学的有关领导和机构的具体筹备者见了个面,谈得很好,与我的想法正好吻合。回到美国后,一直与清华大学保持密切的联系。

  1996年3月26日,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我特地从美国赶回来参加成立大会,并开始办理有关回国的手续。1996年的6月我正式回国,进入21世纪发展研究院,从事科技与教育政策等宏观政策的研究。不久,我们就给清华大学打报告,要求在清华大学开设MPA,并成立独立的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领导很重视,1998年,学校决定建立公共管理系,让我和另外几个老师一起来运作。

  此时国务院学位办也开始组织讨论在中国办MPA的可能性。1998年,学位办组织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和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的专家一起在首都机场附近的天竺园宾馆召开会议,讨论在中国开办MPA的可行性。会议结束后,我们一起参与起草报告正式申请举办MPA。后来连着开了好几次会,讨论课程体系、办学模式、办学方式、考试科目等等。我还利用到美国的机会,征求国外著名公共管理院系学者对中国MPA课程设计的意见。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通过设立MPA的申请,2000年批准国内24所院校第一批试点。这时我们就向学校提出请求,把公共管理系变成学院。因为我们人很少,学校下了很大决心才同意。2000年12月24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式成立,这在国内应当是第一所正式以公共管理学院命名的学院。

  今年10月24日是学院5周岁的生日。现在全社会更广泛的了解了公共管理的概念和意义。我记得我们刚开始要招生的时候,很多人一听公共管理就以为是公共关系,我们要不断地去向他们解释。现在不用了。

  公共管理学科在中国从无到有,目前教学体系与国外已经比较接近,学科发展之所以有这么快的进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这个领域我们国家原来也并不是完全空白的,有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二是恰好这些年是中国发展观转变的重要关头,政府和公众都认识到仅仅有经济指标的发展是不行的,开始注重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公共治理结构的改革,这给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前的机会。

  这5年我最高兴的是看到学院真正发展起来了,我们从国内和国外吸引了一批有志于中国公共管理事业的优秀学者。培养了400多名硕士生(包括MPA)和将近20名博士生,同时还为各级政府培训了2000多名管理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