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黄伯云:用材料武装中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 08:56 《商务周刊》杂志

  

黄伯云:用材料武装中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 图片来源:商务周刊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还是国家“863”新材料技术委员会的领路人。今年3月,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将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授予黄伯云,以表彰其对“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的发明工作所做的杰出贡献。

  1988年,我在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快读完博士后的时候,美国经济的发展正处在黄金时期。当时像我这样的博士后,可以很轻松地在美国获得一份年薪80万元人民币的工作。然
而我最终选择回到国内拿每月约140元的工资。

  现在还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放弃那么优越的条件回国?其实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只有一个朴素的信念:是国家出钱培养了我们,我们应该回去。

  我是1964年进入大学的,刚读了两年书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了,我只能自己摸索着去做一些感兴趣的研究工作。1970年,我被分配留在学校从事新材料的研究工作。后来我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就想着要考国内的研究生。幸运的是,国家在恢复高考的同时也恢复了出国

留学考试。因此,我以学校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公费
出国留学
的机会。

  当时我们这些获得公派留学机会的人,英语基础都很糟糕,为此,政府特意在考试结束后,为我们开办了一个英语辅导班。在完成了一年多的英语学习后,我们还需要找到一所愿意接收我们的大学,所以直到1980年我才到美国,在爱阿华州立大学进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

  1980—1986年期间,我在这所大学先后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在这6年里,我的研究集中在钛铝合金材料和高温挖掘机材料等高新科技材料领域。当时我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的美国,性质上属于公派留学生,所以我们在外面学习的压力都非常的大,大家都很想在国外多发表一些论文,但是我还是利用5个月的时间解决了一个陶瓷高温材料方面的研究难题,这感动了我们的系主任,他很热心地帮我向中国教育部写信,表示愿意提供奖学金,让我去攻读他的博士后。有人愿意出钱为国家培养我们,教育部自然是满口答应。所以我就跟着系主任又做了两年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不少论文。

  毕业后,我觉得自己选择回国还是能够做一些事情的。于是,1988年我们一家三口绕道香港返回祖国。在香港机场,我们看到好多出国的人,那时候国内已经形成了一股出国的潮流,很多人为拿绿卡而到处奔波,看到我们回来,他们很不理解。

  事实上,回国后所面临的困难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料。我跟妻子最担忧的就是女儿的教育问题,由于从小在国外接受英文教育,女儿的汉语基础比较差,而且不太适应国内的教学方式,我们只好找人给她进行汉语补课。

  当然归国还有很大的收获。由于是拥有博士后学位的海归,这在当时并不多见,所以我能够比其他人更容易拿到一些研究课题和项目。对这些课题项目的研究,为我以后从事“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做了预热准备。

  在我接手“碳/碳”课题的时候,我的一位朋友提醒我说:你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了,不必冒这样的风险接手这样一个课题。可是,我知道国家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了巨资,回国时候那种义不容辞的心态让我坚持把项目做下去。我的想法很简单,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如果做不出来,没法向国家交代。

  我一直对学生和助手们说,活着就要拼命干活。做了校长以后,我必须学会一边做科研,一边处理学校的事情。现在我已经养成了每天5点起来、晚上12点休息的作息时间。做了“碳/碳”项目之后,我们又继续承担了“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我喜欢工作的感觉,一停下来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现在,我的很多学生都到国外去留学。在他们走的时候,我常对他们说,你们到了国外,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坚持下来,因为做研究是最需要有耐心的。而在他们选择回国工作的时候,我也告诉他们:把你要走的路想清楚,然后坚持走下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