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中国金融家杂志:还是那一张张熟悉亲切的面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 10:36 《中国金融家》

  本刊记者 王东升

  2005年9月2日,一年一度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盛会,在风景秀丽、人文厚重的云南省边陲小镇腾冲召开。会议的“东家”是《金融时报》社和《中国金融家》杂志社多年的老朋友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从1991年招商银行在深圳主办首届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至今已历15届,成员行由原来的6家已发展到12家。尽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
年人不同”,但大多仍旧是金融界当年的老同事、老朋友,还是一张张熟悉亲切的面容。尽管这期封面风云人物中有几位因公未能参加盛会,但他们的故事在会议中流传,他们的风采被知情者诉说……

  “百岁”“少帅”张建国

  始建于1908年(光绪34年)的交通银行,是中国早期的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发钞行之一。1986年7月24日,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1987年4月1日,交通银行对外正式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18年来,交通银行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财务状况在国内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已经成为国内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大商业银行,并已跻身全球银行百强行列。

  2004年5月,这家有近百岁历史的银行迎来了“少帅”行长张建国。51岁的张建国1982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凭借自己在工商银行和交行任副职时积累的丰富国内外金融经验、深厚的业务功底以及成熟的领导经验,上任伊始,就带领交行一班人进行稳步积极的一系列改革:2004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交行深化股份制改革整体方案。从此,凭借外部资源的迅速注入,交通银行骤然间以一种颇显中国特色的方式跑步奔向改革前沿。剥离

不良资产、获得政府注资、进行财务重组,一系列繁杂工作进行得紧张而有成效;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股票开始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为2.8港元,全天最高价为2.90港元,收市报2.825港元,较每股招股价2.5港元上升13%。首日总成交达18.19亿股,总成交额约51.39亿港元。张建国挤在香港联交所的人群中,充满了自豪,充满了自信,更树立了威信。

  作为首家在境外发行股票的内地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国际招股市场反映热烈。但张建国心里清楚,这种热烈虽然反映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和对中国政府推动银行业改革的信心,但这种热烈仅仅是交行股改的良好开始。

  为了让这种良好的开始成为交行业绩的持续,上市后,张建国又带领他的团队上演了一连串的干练之举:现身远期外汇交易市场,与汇丰银行合作推出新版太平洋双币信用卡,发起设立基金公司,入选企业年金托管人及账户管理人,“长期激励计划”进入实施倒计时……一系列组合拳的出击,让海外上市不久的交通银行的综合银行定位进一步凸现,被海外投行高度关注的中间业务“卖点”开始不断添入了新元素。在高盛最新发布的投资价值报告中,首次给予了交行“与大市同步”的评级。此后,人们对“少帅”张建国更为刮目相看,大家说:“少帅”不仅有凝聚力,也确有真才实学。

  这一系列的举动,也被视为张建国正在为交行的未来进行全新布局。而“少帅”更有远谋,远谋表现在张建国的战略理念:树立和落实积极、稳健、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以长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业绩观,树立积极、规范的竞争观。同时大胆决策,决心进军保险业。张建国认为,进军保险业,对交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最重要是有助于交行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建立新的盈利模式和实现“金融百货商场”的销售模式。人们称赞这位刚刚到任的“少帅”不仅有真才实学更有深谋远虑,同时也充满侠气。近日,“少帅”亲自挥师天府,与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分别代表四川省政府与交通银行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部首次省部级“银政合作”正式启动。在未来三年内,交通银行将投入2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四川优势产业和重点基础建设项目。这不仅是张建国为交通银行作的一次“形象展示”,更是交通银行战略魄力和鲜明的战略导向的体现。

  在“少帅”张建国这一系列强力举措的带动下,交行上半年业绩比去年有大幅好转,倾情而为自有圆满回报,净利润好于预期,不良贷款率下降,盈利能力显著提高,贷款结构优化。交行最新制定了钢铁、电信、轿车、纺织、房地产等行业授信政策,并针对34家省支分行和4家海外分行分别制定了指导意见,对交行的信贷组合的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交行百年的辉煌,百年交行已启动新的航程。张建国和交通银行正在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朝着创办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迈进! “百岁”交行“少帅”张建国意气风发地说:交行将会继续走在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前列。.c.“品牌”专家陈小宪

  2005年1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品牌影响力高峰论坛年会上,陈小宪行长被评为“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

  陈小宪, 1954年出生,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历任处长、行长助理、副行长。1993年12月任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行长,2000年4月任招商银行副行长,2001年5月任常务副行长。同时是该行董事以及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兼任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12月6日,陈小宪被正式任命为中信实业银行行长、党委书记。

  正值金融机构加快改革之际,陈小宪的到任也饱含了大家对他的认可和期望。陈小宪说,我到中信来,面对一万多职工,感觉压力巨大,有内部压力,也有外部压力。在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当中,我首先感觉到一种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中信实业银行优秀的团队。我曾经下去搞调查,很多场面使我感动。我们员工的参与精神、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精神,都是我信心的源泉。而他上任的第一步棋就是创建中信实业银行的品牌效应。

  陈小宪认为:银行最大的敌人是虚假指标,最好的保证是优质资产,优质资产就是中信实业银行最好的品牌。作为品牌专家的陈小宪在任职后召开的第二次中信实业银行分行长会议上首先抓出一家表现最差的分行作反面教材,把该分行的种种问题分解成11个方面,层层剖析。并把该行行长请上讲台作深刻反省,让参会人员引以为鉴,对大家震动很大。而在此之前,陈小宪和班子成员经过认真调查分析,根据个人表现的优劣,把7名分行行长级干部先后进行调整。让能者上庸者下,大大的提高了各级领导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

  陈小宪对于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也进行了反复阐述,他指出,稳健经营的含义不是慢而是快,但前提是今天的利润不能牺牲明天的质量。因此,陈小宪上任不满三个月就带领中信实业银行大打品牌战。平日里在理财市场上默默无闻的中信上海分行于年初同时推出6项外汇及人民币理财产品, 与此同时,陈小宪又在中国的商业银行机构设置中首创了“资金资本市场部”。

  总分联动、整体营销。扎实出效益,细节出黄金。如今,“选择中信银行,实现出国梦想”给每一位出国留学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中信服务,天天进步”,是中信的品牌营销口号,也是现在很多人对于中信实业银行切身的感受。

  作为银行家,陈小宪更是一位“思想者”。他对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的专著《风险、资本和市值》里,他反复地呼吁和强调“市值”的概念,他说,所谓“市值”,通俗地讲,就是要让银行一年比一年更值钱,创造一年比一年更多的财富。正是这种理念的引领下, “拓展个人银行业务、加大产品创新、提高服务能力”已经成为每个中信实业银行员工的共识和努力。

  陈小宪不断地去打造中信实业银行品牌营销的效率杠杆,通过有效的结构调整,用有限的资本去撬动相对更大的规模。而实际结果是: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变化比较大,各地都感到中信发展了,动起来了;最大的变化就是活力,中信银行有活力了。这是陈小宪在一次内部座谈会上的评语。

  而外部也给予了陈小宪和中信实业银行这种努力以肯定。IBM公司于今年5月26日授予中信实业银行“技术开发创新成就奖”,表彰中信实业银行在混业经营渐成趋势的今天,发挥集团优势,依托中信控股,运用IT技术,为不同金融企业间共享IT 资源,建设资源公共平台、探索多元化金融业务经营以及在提升银行竞争力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而此次大会上,银行业界仅有中信实业银行和汇丰银行获此奖项。

  陈小宪的品牌营销“纵横联合”的策略也初见成效。4月28日,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基金代理业务合作框架协议签署。8月24日,中信实业银行与搜狐公司在北京正式宣布双方开始全方位战略合作。此次合作将成为国内金融业与互联网合作的典范。

  陈小宪说,此次与搜狐这样颇具实力的互联网公司合作,将拓宽中信实业银行信息化道路,使中信实业银行这块品牌借助网络的翅膀飞向千家万户。.c.“善为人先”的郭友

  成立于1992 年8 月的中国光大银行,经过短短五年的练兵,于1997 年1 月正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成为国内第一家国有控股并有国际金融组织参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截止2004 年底,该行已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个经济中心城市拥有分支机构370多家,总资产超过4300亿元,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207位。在这种喜人的形势和气氛中,2004年7月,一直以金融专家著称的郭友走马上任,开始为光大光大银行的品牌锦上添花。

  郭友,历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储备业务中心外汇交易部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投资公司(新加坡)副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副司长,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党组成员兼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兼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挑起光大银行行长重担以来,郭友凭借在金融界多年的摸爬滚打、国内外厚重的金融理念及在光大(集团)银行多年职位的累进中,对光大银行的理念了然于胸,有人称他为“专家”行长,而光大员工则更愿称他们行长为“理财总管”。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该行个人理财业务在经历了2004年的红火之后,2005年一季度继续快速发展,当季共发行外币理财产品1.24亿美元,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63.88亿元,本外币理财产品共募集资金折合人民币74亿元,达到2004年全年发售额的43%,继续保持了市场领先地位。

  “领先就是竞争力”,这是光大银行的口号。提出这句口号,是颇具勇气的,因为在中国银行业高度同质化的今天,每一次的领先,每一步的前进都殊为不易。这需要的是专家的智慧,专业的眼光,专注的精神。而对“善为人先”的郭友来说,最专注的莫过于光大理财。因此,郭友和光大人一起把理财这块业务做“透”了,让人难以望其项背。在《卓越理财》杂志社与搜狐网理财频道联合举办的“理财中国”评选活动中,“阳光理财B计划”被评为“2004年最有影响力的理财产品”,其中在网民的评议中,阳光理财B计划以14.63%的得票率高居榜首。阳光理财业务的走向,已被媒体称为“银行理财业务的风向标”而深受关注。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光大银行和阳光理财的品牌形象得到良性传播,品牌资产得到积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高。如今,“居家好理财,请到光大来”、“理财到光大,阳光进万家”等口号已为越来越多的百姓所熟悉,其潜在效应难以估量。 

  专家有专家的严谨。郭友一再强调,面对新的变革,需要很好论证。如中西结合,具体该如何结合,在哪些方面结合;对公业务发展要靠产品创新,关键是创新什么样的产品等等。在市场竞争格外激烈的情况下,这种严谨保证了光大领先的速度与效益一直保持同步。

  用金融创新步伐丈量市场,郭友以一位资深金融家的眼光不断地审视银行发展的路径。今年初在上海召开的光大银行2005年工作会议上,郭友提出:2005年,全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私人业务,做强理财业务和中间业务,进一步树立理财阳光的品牌形象,以此促进业务发展战略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和增长模式。这是在辉煌的数字背后发生的更深刻变化,是光大银行的理财业务带动全行业务结构进一步改善,业务发展模式进一步转型,盈利能力与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的全新举措。

  以创新为本,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首家开发的全国一柜通业务;率先推出的“全程通”汽车金融网;全国唯一一家拥有全面代理中央财政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在国内银行同业中首批获得短期融资券主承销业务资格;国际业务快速发展,保理业务量2004年跃居同业第一。

  郭友行长和他的团队一直是敢为人先的榜样,也是善为人先的榜样。他们在一路前行中,不断发扬光大着光大银行的品牌。

  “10亿股头”吴建

  华夏银行成立于1992年10月,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北京。1995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制变更为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银行)。2003年9月12日,华夏银行公开发行10亿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因此,行长吴建被称之为“10亿股头”,他本人和华夏银行也备受业界关注。

  相比其他上市银行,吴建和华夏银行的上市之“路”较为坎坷。自2001年春节过后,华夏银行便向外发布公告称拟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华夏银行上市路途“一波三折”,终于在今年2003年尘埃落定。

  但上市仅是华夏的第一步。吴建说,华夏要用5年时间,办成接近或达到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商业银行,而这个捷径正是“上市”。到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对华夏银行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通过向市场募股,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实力将得以迅速扩大;而另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将规范化和具有透明度,随时接受广大股东的监督。这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实现机制的真正转变,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办事。

  作为“10亿股头”,吴建一直在努力为他的股民打造一份欣慰的财富梦想。在全国22个大中城市建立分支机构,在实体世界扩张自己的经营销售网络的同时,一个小银行、大网络的架构,一个从数据大集中到华夏互联通的各项服务,一个依托网络世界、依托信息技术的新战略逐渐浮出水面。吴建和华夏银行并以此提高行销手段和理念,以“有形服务、诚信无限”,来打造华夏银行“信誉”的知名品牌。提高精细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能和产品的竞争能力。在“2005中国最具影响力财富企业评选”中,华夏银行一举荣获“2005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富企业”的光环。

  而这光环在吴建看来,还并不完美。在成功上市之后,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就成了华夏银行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首家外资股东也已产生。来自新加坡的一家基金公司最终以每股3.5元人民币、总价10.11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为了华夏银行的法人股东,持有华夏银行6.88%股权。资本的扩张、先进经营理念的引进,使华夏银行正在国际化的路途上阔步前行。

  作为国内银行贷款首次进入广告领域,与驻京外资银行的业务合作,成功举办第一期少儿理财营活动。正是在吴建这种深耕细作的理念影响下,从“二次创业”—赢得创新与速度,到股份制改造—激发生机与活力,再到精品化战略—创造实力与品牌。吴建正在把股份制建立起来的优势转化为建立良好内部治理机制的动力,转化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助力。

  截至2005年6月,华夏银行总资产3239.37亿元;存款余额2805.42亿元。各项存款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营销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全行贷款投放结构趋于合理。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打造精品银行,这是吴建的梦想与期待,他正率领他的团队为此而执著不懈。

  吴建,高级经济师。历任信贷员、副处长、主任、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副总经理、总经理,交通银行副行长、纪检组长,2004年6月29日任华夏银行行长。

  “营销先锋”张光华

  在2003年度的全国金融行业中,张光华三个字俨然成为创新奇招营销术的代名词。在他一招一式的点拨下,广东发展银行各种业务狂飙突进,攻城掠地,创造了一个个奇绩:首张细分市场的广发女性卡引领业界风光之先;广发信用卡稳居业内第一品牌;“广发民营100”则更被称为银企政三界的最佳互动品牌,张光华也因此被誉为金融业的营销先锋。

  而张光华却给自己定义为“首席客户经理”,他说,行长要带动大家营销自己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全方位提高形象,提升整个银行的公信力。

  2003年,张光华瞄准了优势中小企业的无穷潜力,将广发行定位为重点“为中小优势企业服务”的银行,并独具匠心地打造了为中小优势企业成长提供全程财务解决方案的“广发民营100”。并借政策东风一鸣惊人,抛出“向150家民企一次性授信150亿”的大手笔。借助媒体的渲染,广发行此举一时轰动银企政三界。此后,广发行趁热打铁,在众多核心城市展开本土化营销。主管中小企业的国家发改委闻知广发行的声势后,主动接洽联手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工程,并最终结成硕果——政银携手启动全国10大城市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计划试点。凭借政府资源和政策助推,广发行“民营100”迅速成为知名品牌。

  打理完批发业务,张光华又把目光瞄向零售业务,提出“个性生活、真情服务”的口号,巧妙地契合了目前个性张扬的族群生态。而广发女性卡就成了这一理念的载体,“情人节”当天,借助各界成功女性的形象,广发女性卡出世,一时间引领国内银行业女性卡风潮。而张光华不失时机,连续出击,针对商旅人群,广发在“十一”黄金周前推出“广发南航明珠卡”,笼络高端客户——“空中飞人”。针对CEPA推动下的香港旅游潮,广发及时与香港旅游通公司推出“广发旅游通”信用卡,广受旅游者的追捧。此外,广发财富管理亦秉承了细分营销的理念,为每一位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理财方案。与广发证券结成广发系紧密联盟,与粤财信托搭建“粤系组团”,广发行的财富管理概念深深满足了每一个细分客户的内心诉求。

  张光华的营销不仅在点上精耕细作,更是在面上发散追踪,延展客户链。由点到面,由企业到产业,张光华的如意算盘打到了家。广发旗下郑州分行贯彻发散营销理念,把金融服务延伸到铝产业价值链的众多企业。通过铝电行业上游企业铝氧粉生产商,发散一批优质的铝锭生产商,又通过铝锭生产商发散一批铝板、铝箔生产商和电力行业,与河南省绝大多数铝电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从而创办了铝电特色行,并进一步探索银企合作的模式,成立“广发·铝电VIP俱乐部”,渗透到铝电业整个价值链上的各个企业。铝电银行、手机银行、汽车银行……一个个特色银行提升了广发行的核心竞争力。

  出色的业绩使张光华顺利地完成了从一个中央银行监管人到商业银行领导者的角色转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非常清楚自己在两种身份之间的差别,作为银行监管者我要冷静,作为商业银行行长我时刻要燃烧热情。现在我每天都以旺盛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准备冲刺。”

  张光华,1957年生,吉林人,经济学博士。历任国家外汇管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2002年8月起任广东发展银行行长。

  洋人行长韦杰夫

  在这期的封面风云人物中,有一位洋人行长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深圳发展银行行长韦杰夫先生。

  韦杰夫和中国颇有缘分。1971年开始学习中文,之后一直在华语世界里工作,韦杰夫说他感觉自己前世就是个中国人。有人曾问他如何学好汉语,他说,你先打好基础,然后再用30年,就可以了。

  韦杰夫很喜欢中国,他说他现在基本上是每两天要在中国的不同城市间进行飞行。他喜欢中国的飞机。他说,中国的飞机要比美国的好,一是平均飞行时间要比美国少,二是登机手续比较简捷。

  语言的优势、丰富的经验、对中国的热爱,使韦杰夫在中国如鱼得水。记得1988年,美国花旗银行在深圳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分行,韦杰夫成为美资银行在中国的第一任行长;2004年,在深发展成功引进了国际战略投资者——美国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 Asia AIV III,L.P.),从而成为国内首家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资银行后,韦杰夫凭借着在花旗、运通、渣打等国际先进银行的从业经验,于2004年12月出任深圳发展银行行长,他也因此成为惟一一位在深圳当过两次银行行长的外国人。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韦杰夫就是这样一个“会念经的洋和尚”。他来到中国,首先做的就是把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业务操作方式带到深圳发展银行,并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深圳发展银行原有平台融合起来,创造出深圳发展银行新的业务平台,给客户和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他始终相信我们会慢慢地看到一个新的、更好的银行出现。

  韦杰夫认为深圳发展银行的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打基础,然后才能去扩张。不能够超出能力本身去做事,那样的话,就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他说,每一个宏伟的目标都需要通过许多细节的努力去实现,董事会对我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我们必须将他们的愿望逐一地转化成现实,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在这样的时候,我常常会庆幸,我的专业知识有充分发挥作用的机会,我的中文尚能满足需要——它帮助了我去与全行各个层面的员工们畅顺沟通。中国有一句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希望正是如此。

  韦杰夫不太喜欢“困难”这个词,他不希望用这个负面的词来形容所面临的一些情况,他认为,他的使命本身就是要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韦杰夫说,深圳发展银行已经上市十多年了,对于这样的一个银行,我有着非常强的责任感,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大家能很快看到我们的成绩,我们会给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给股民带来更多的回报。

  谈到深圳发展银行今后的宏伟蓝图,韦杰夫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设想,并对此充满信心。他说:“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继续努力拓展业务、开发市场,在规模和效益两个方面均保持较高的成长性。发挥在贸易融资、货押、产业链金融、石油领域的优势,发现和利用市场需求,加大力度开发专业化服务产品。虽然资本充足率低是深圳发展银行面临的主要难题,但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成果会自然而来,对于这一点,我很有把握。”

  韦杰夫,1979-1980年在北京大学作为外国专家授课一年,1982-1990年任花旗银行台湾公司信贷业务部业务经理、深圳分行行长、香港客户服务部副总裁、花旗贸易服务公司(香港)副总裁/业务经理,1990-1994年任美国运通银行副总裁兼总经理(台湾消费金融服务部),1994-1999年任台湾美国运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地区经理(台湾旅行相关业务),1999-2002年任台湾渣打银行行长、消费信贷部负责人,2003年至今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公共管理学院商业和管理中心高级研究员,2004年12月至今任深圳发展银行行长。

  “创业领袖”马蔚华

  在金融界,马蔚华被认为是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他有着银行家典型的翩翩风度,而且时常在IT圈人士聚集的互联网大会等活动上出现,畅谈银行信息化。招商银行也因为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和善用,甚至贯彻“科技兴行”的银行战略,从一家后起的小银行,成为外刊评论的中国最健康、最有潜力的银行。

  2005年5月23日,马蔚华获得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等单位联合评选的“2005中国十大创业领袖”;5月28日,在“第六届MBA发展论坛”组织的 “中国十大最具战略思维的企业家” 评选中,马蔚华行长榜上有名。

  而在这之前,马蔚华获得的荣誉远远不止这些,由近及远推之:4月23日,他成功当选“2005年广东省优秀企业家”;2月,他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为“2004年度希望之星”,成为惟一获此称号的中国银行家;1月24日,由《互联网周刊》评出的“2004中国新经济年度优秀企业TOP10”,招商银行位列其中,马蔚华同时当选为“2004 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1月16日,在2004年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马蔚华被评为“2004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之一。

  2004年12月31日, 在《中国经营报》“谁是最优秀的企业家——20年20位影响中国的本土企业家”评选活动中,马蔚华位列其中;12月29日,亚洲管理创新人物征评活动颁奖典礼,马蔚华获得最高奖——“首届亚洲管理创新十大新闻人物”奖;7月6日,亚太文化财富论坛、亚太文化-财富报和亚太华商领袖联合会主办的“2004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评选活动,马蔚华获此盛誉; 5月25日,第五届中国MBA发展论坛评选出“首届中国十大创新企业家”和“首届中国十大MBA创业英雄”,马蔚华位列第一;4月19日,马蔚华被《亚洲资本》杂志评选为“中国企业变革50人”;3月19日,国际经理人组织和《世界经理人杂志》联合推出的2003年度“杰出经理人”评选中,马蔚华荣获2003年度“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2月3日,2003年度中国最具价值的商业领袖评选揭晓,马蔚华荣获商界MVP金奖。

  这些显赫的学术身份,这些辉煌的荣誉称号,使马蔚华获得了“创业领袖”的美称。而招商银行也在马蔚华这种创业冲动的带领下,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断开拓,锐意创新,连演了“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国际化”三出大戏,在革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创造了数个第一,较好地适应了市场和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被广大客户和社会公众称誉为国内创新能力强、服务好、技术领先的银行。截至2005年6月末,在已经公布2005年年中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招商银行总资产规模高居榜首,46项指标位居上市银行首位。公司卓越的业绩是对马蔚华“创业领袖”称谓的最好解读。

  作为创业领袖,马蔚华习惯“远视”。在他看来,只有“远视”才能规避风险,才能抓住机遇,创业才能成功。面对经济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马蔚华提出,质量是前提,规模是手段。招商银行要以“力创股市蓝筹、打造百年招银”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经营战略调整和管理国际化进程,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招商银行建设成为有知名品牌、有鲜明特色、有较高社会认同度的现代商业银行,实现股东、客户、员工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作为创业领袖,马蔚华常有创新之举。在他看来,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金融品牌的竞争优势愈发突出,金融品牌的营销功能弥足珍贵。招商银行将从四个方面“多管齐下”:以先进技术支撑品牌创建;以特色业务确立品牌定位;以上乘质量奠定品牌价值;以有效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在品牌建设上有进一步的突破。

  在此次的行长联席会议上,马蔚华又向世人展示出自己的魄力,正是在他的召集下,促成了一次银团贷款,向云南省的两家企业意向性贷款26亿元。马蔚华说,这件事的象征意义很大,我们股份制银行讲合作讲了好几年,今天终于做成了一件事,我们的共同行动也就从今天正式开始。他还给这次会议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腾冲行动”。

  马蔚华,吉林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荣誉博士,高级经济师。先后在辽宁省计委、辽宁省委办公厅工作,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分局任职。1999年3月任招商银行行长兼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联合开发研究院理事、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兼职教授。

  “诚信行长”金运

  浦东发展银行自建行伊始就提出了诚信立行的经营思想,提出在发展中要以心换诚,以信换信,报效社会,惠及客户,为股东赢得丰厚的利益,为员工争取发展的机会。行长金运因此被誉为“诚信行长”。

  作为诚信行长,这些年来,金运和浦东发展银行一直致力于与客户建立“感情账户”,存储进增进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信赖”,做到内外一心,共创圆满。他认为一家银行要保持长盛不衰,必须要靠规范兴业、诚信为本、谨慎立足,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你可以一时欺骗市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市场。诚信与真实的培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早起步、早强调、常抓不懈。如果把企业比做一棵树,诚信与真实就是根,根深才能叶茂。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笃守诚信,求真务实”?金运指出,从银行的经营管理来看,重点是要做到三个方面的统一:一是信息传达与事实相统一;二是规章制定与执行相统一;三是所言所诺与实践相统一。

  对于如何切实贯彻“诚信、真实”的原则,金运表示,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为讲真实、讲诚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逐步完善银行的职业道德建设体系。树立浦东发展银行笃守诚信的品牌形象,使浦东发展银行的经营理念真正赢得大多数客户的认同和信赖。同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财务制度体系建设,为正向激励提供支撑。为此,银行要加强内部控制和过程管理,强化监督检查。

  诚信是树,利润是果。正是在金运的精心呵护下,浦东发展银行树壮果丰。2003年,《亚洲周刊》“中国上市企业100排行榜”中,浦东发展银行以总市值456.881亿元名列第六,这也是浦东发展银行连续第四年入选该排行榜;2004年,浦东发展银行入选《互联网周刊》举办的“2004中国商业网站100强”,并获“最具发展潜力”单项奖。

  诚信赢得市场,诚信也赢得朋友。金运的“诚信工程”今年又收到了满意的回报。近日,浦东发展银行与花旗银行的合作掀开了新的一页。金运说,引进国际著名战略合作者参股的目的,是希望率先一步嫁接国际银行运行的通行准则、经营理念、管理水平、技术手段以及业务做法,通过借鉴和移植国际战略伙伴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品牌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银行经营管理的全面升级,增强我行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目前我们和花旗银行的战略合作,对于提高我们的经营管理已经发挥了预期的作用。

  金运, 1946年出生。曾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常务副行长、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1996年起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党委书记。

  “引资”行家李仁杰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 1988 年 8 月成立,是我国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 1000 强排名,按照总资产兴业银行列第 273 位,跻身全球银行 300 强。 2003 年,该行成功引进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等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比例达 24.98% ,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商业银行一次性引入外资股东家数最多、入股比例最高、定价比例最高的案例,被国际权威媒体评价为“中国政府加快金融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行长李仁杰由此被人们誉为“引资”行家。

  李仁杰执著于银行业已有20多年,他似乎与银行结下了不解之缘:1982年-1984年6月,任人民银行福州市支行宣教科干部;1984年7月-1994年9月,任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办公室正科级秘书、计划处副处长、处长;1994年10月-1998年4月,任香港江南财务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长城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1998年5月-2001年9月,任兴业银行深圳分行行长;2001年10月-2002年4月,任兴业银行副行长;2002年5月,任兴业银行行长至今。

  而今,李仁杰正带领兴业银行积极准备IPO。李仁杰说,银行公开上市不是根本目的,在上市准备过程当中,进一步规范各方面的管理,提升经营能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兴业最后决定,先采取公募,引进香港恒生银行等三家外资机构,占兴业股权比例接近25%,以提升该行的经营管理工作。

  外因引来内果,李仁杰带领他的团队借助外力练好内功。兴业银行近几年连年盈利,实现了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在国内各家银行中保持了最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世界1000家银行最新排名,兴业银行各项排名大幅上升,按照总资产排名位列第210位,比上年提升86位,按照核心资本排名位列第325位,比上年提升109位,成为近几年来国内银行国际排名提升最快的银行之一,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作为国内成长最快的银行的行长,李仁杰高兴之余却并不轻松,“引资”行家正在为转变成“合资”管家而努力。作为银行最高经营者,李仁杰坦言:现在开董事会的压力比以前大多了,过去“股东只要拿到分红就好,不必管太多”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要求。在引资和并购中与外资董事的理念“碰撞”,其实是对我们公司治理水平的一次极大提升。看来引来的不仅是资本,更有观念。

  成功地引资,并成功地打造出引资的后续效益。李仁杰为兴业银行造就的是卓越的价值创造能力。这种“价值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兴业银行各项业务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股东的投资回报上,还体现在为广大客户和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强大支持上。秉承“服务源自真诚”、“与客户同发展、共成长”的经营理念,兴业银行通过不断壮大资金实力,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积极支持国家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等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并与广大公司客户、同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建立起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仅是近三年,兴业银行已经累计向各类客户投放贷款超过9000亿元,重点支持一批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

  作为一家新兴商业银行,引资后的兴业银行从区域性银行向全国性银行的成功跨越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建设一流银行,打造百年兴业”,这是兴业银行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

  而“引资”行家李仁杰仍旧在小心翼翼地引导着兴业银行急行的脚步。

  “商业精英”董文标

  2000年5月,43岁的董文标就任民生银行行长,他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年轻的银行行长。他当选获得的是董事会的全票通过。虽然和民生银行前两任行长相比,董文标显得有些“稚嫩”,但董事会看中的是“他比较年轻”和“资历更市场化”。

  上任第四个月,他就发起了民生银行的第一次机构重组,一个月内总行人员精简了1/6。在民生内部,董文标提出了“在控制住风险的前提下超常规发展”的口号。2000年11月,也就是董文标上任半年后,民生银行走进中国资本市场,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董文标出任民生银行行长以来,民生银行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低风险、快增长、高效益”的发展道路,资产规模由2000年初的366亿元发展到今年的5123亿元。董文标亦被国外舆论评为“真正按商业规则运行的银行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家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民生银行实现股票成功上市后,进入了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据统计,目前民生的票据业务量、同业存款均位居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首,而债券结算代理户数则是全国排名第一,民生银行发行的民生卡入网刷卡成功率为99%以上,在国内15家银行中居首位。而这一系列漂亮战役背后的指挥者,正是民生银行的行长董文标,他的一招一式都对直面入世挑战的中国金融业具有示范作用。

  作为商业精英,董文标的精明之处在于对未来的精确把握。2004年初,他就放言,从今年开始,在公司业务的发展上,我们的战略思想已进行了重大调整,逐步分行业去做。比如说,在电力行业,我们有一支30多人销售队伍,专门研究电力,他们提供的研究报告连专业搞电的人也很佩服。从2004年开始,我们计划围绕电力、电信、路桥、航空等行业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把每个行业都做实做精,使客户简单化。像我们福州分行贷款客户只有35个,都是福建最好的企业,他们业务运作方式就是让这些客户每年业务提升一番。将来我们的客户数可能只有1000个,但一个客户可能产生利润一个亿。这将是未来银行业最深刻的革命。

  当其他银行还在拼数量的时候,董文标的“质量说”。确实显得与众不同。与他有着同样特质的民生银行在他的引领下正在走制度创新之路,“大集中”、“三卡工程”、“事业部制”等,每一次的创新都成为业界的亮点和先驱。“制度创新是根本的,零敲碎打的局部创新无法带来质变。”

  作为中国金融界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职业经理人,董文标的改革正成为中国金融业前进的参考标本。

  董文标,1957年生人,经济学硕士。1975年高中毕业到农村插队。1978年参加高考,进入海南省银行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先后到陕西财经学院、厦门大学财经系学习。河南省银行管理学院成立后,董文标出任副院长。1991年,董文标调入交通银行郑州分行,任行长。在其任职期间,该行的业务量由2个多亿升至40多亿,成为交通银行系统里的一面旗帜。1993年初,调入交通银行总行,随后出任海通证券的第一任董事长,并按国际标准化股份公司的形式组建海通。在其任职期间,海通证券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1996年,中国民生银行成立伊始,董文标出任副行长,2000年5月,升任行长。

  “精品”当家姜喜运

  姜喜运,1949年11月出生,山东省龙口市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曾任烟台市住房储蓄银行行长、党组书记,高级经济师,中共烟台市九届全会代表。

  他1968年步入山东计划统计学校的校门,2年后毕业,来到黄县建筑工程公司工作。以后历任黄县建筑材料厂厂长、黄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经理,黄县建委副主任。当房改拉开帷幕的时候,烟台市捷足先登,决定组建全国第一家住房储蓄银行,姜喜运走马上任,担任了这家银行的副行长。后任恒丰银行董事长。

  长期以来 ,姜喜运一直坚持“以卓越的服务创卓越的品牌”,“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努力打造现代化精品银行”的发展战略,姜喜运和恒丰银行已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了“重承诺、有实力、可合作、能依靠”的良好形象。而姜喜运也获得了“精品”行长的美誉。

  恒丰两字分别来源于“恒久的友谊”、“丰厚的回报”,意味着恒丰银行长久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精品”当家姜喜运近年来,潜心钻研,不耻下问,结合本单位实际,写出了一批具有独到见解的理论文章。《办好全国第一家住房储蓄银行》(发表在中国《桥》杂志1991年第4期)、《建立住房基金,办好个人购房低息贷款》(发表在《中国金融》1992年第10期,在1993年全国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成果研讨会上荣获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最高决策咨询奖三等奖)、《拓宽服务领域,支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发表在《外向经济》1992年第6期)、《银企携手、共建大厦》(发表在《外向经济》1993年第11期)等。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出精品的必要条件。姜喜运先后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管理办法,在坚持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努力追求效益最大化。短短的时间,他带领恒丰银行由小到大发展成为一家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行的总体管理水平在发展中有了较大提高。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壮大,银行的盈利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04年实现利润9224万元,呈现跨越式增长。全行资产流动性比率为126%;备付金比例为15%;资本充足率为15%,具备了一流商业银行较强的流动性和风险承受能力。此外,恒丰还对一批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实行倾斜,巩固扶持了一大批上市公司、优质市属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在硬件建设上,姜喜运也是精益求精,加快电子化建设,实施科技兴行战略。目前,已经建立完成了起点较高,功能较强,具有较高金融电子化水准的计算机处理中心;全行网点电子化覆盖率达到了100%。已经推出的“九州卡”业务,现已加入到了可以跨行交易的“银联”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银行融资速率,推动了恒丰银行追求“精品新银行、服务大网络”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打牢基础后,姜喜运正在带领他的“精品”银行“跑马圈地”:以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为优先发展区域,向中西部经济中心城市渗透,同时以上海、香港为基点,衔接境内外,进行国际化经营。

  “精品”当家姜喜运还确立了恒丰银行“建立一流全国性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目标定位,并计划立足烟台,辐射山东,面向全国,推进“有形机构扩展与无形网络延伸、有形产品创新与无形体制改革”两个虚实结合,增强核心竞争力,明确业务策略,找准市场定位,保持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业务发展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利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效的运营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产品服务功能,培育并发展目标客户群,藉此谋求风险有效控制下的规模快速扩张,实现股东回报的长期可持续性增长。

  目前,恒丰银行正在努力与现代商业银行接轨,确立了“做强、做好、做大”的发展战略。创建中国最佳管理、最高回报和适中规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恒丰银行不懈的追求,这也是姜喜运为恒丰这个精品银行所定下的精确内涵。

  “民营”行长龚方乐

  浙商银行前身为“浙江商业银行”,是1993年3月20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中国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和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四家共同出资4000万美元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2004年6月30日,中国银监会批准,更名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从宁波迁址到杭州。由于浙商银行15家股东中有13家是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占85.71%,被业界授予“中国第一家货真价实的民营银行”的称谓,行长龚方乐也因此被称为“民营“行长。

  龚方乐 ,196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高级经济师。历任中国人民银行绍兴市分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金融管理处处长、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局长,浙江商业银行筹建协调工作小组副组长。2004年任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行长兼党委书记。

  作为“民营”行长,龚方乐以前却是个官员。就任“民营”行长,对他来说,是“二次创业”。他说:“我原是人民银行的支行行长,是监管者,是‘坐着办公’;而现在我是商业银行的行长,是职业经理人,是经营者,是‘站着办公’。身份变化了,职责变化了,理念也应该变化。现在我的理念就是办好浙商银行,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为员工营造以人为本的发展环境,为民营资本参与金融业探索一条更好的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最“新鲜”的银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取名为“浙商”,意在表明这是浙江商人投资兴办的银行,以浙商精神为基石,具有浙江商人良好的经营理念、经营作风和经营业绩,有利于银行借助浙江商人和浙江经济的良好形象发展业务。同时,这还体现出了对“浙江商业银行”这个名称的继承和扬弃,也符合银监会关于新设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好不以区域冠名的要求。

  龚方乐把浙商精神总结为“灵活而诚信,吃苦而创新,冒险而务实,发展而低调”。他说,浙商银行也将秉承浙商精神,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在新的时代谱写浙商新的篇章。

  由于带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龚方乐和他的浙商银行还将把根深深扎在浙江的土地上,但他们的视野却早已瞄向了全国。龚方乐给浙商银行确定的目标是:先在浙江发展,争取三五年内取得良好业绩后再跨省设立分支机构。具体说,浙商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在3-5年内,使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等主要业绩指标达到同业先进水平;2020年前后,逐步建设成为经营有方、富有特色、业绩优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一流商业银行。

  办好商业银行在我国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领先,这是龚方乐为浙商所做的路径设计。

  而商业银行中的民营银行如何经营,更是少有经验。民营“土”,但也“土”得亲切、“土”得灵活。龚方乐说,在起步阶段,浙商银行将实施以管理特色为主体的经营战略:实施机制战略,发挥以民资为主体的机制优势;在此基础上实施效率战略,尽可能减少管理层次,发挥决策链短的优势;此外,还将实施本土战略,发挥浙江第一家法人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理念、社会和股东等方面的“本土优势”,结合客户的本地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创新。

  作为“民营”行长,龚方乐少不得在“民”言“民”,他说,我们是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银行,今后自然要以民营经济和个人为主要的服务对象。目前,限于组建之初分支机构少,我们只能在中型企业上下功夫,但在具体行业和企业的选择上,必须主动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浙商银行还将积极为中高收入阶层综合理财,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比如企业需要重组、并购或升级换代方面的理财类服务时,处于分业经营阶段的国内银行显然无法单独满足。浙商银行已决定组建投资银行部,加强与证券、信托、租赁等各类金融主体的合作,为企业带来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以安全为前提,以客户为中心,以发展为主线,以效益为准则,以回报社会、股东和员工为目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内一流商业银行,年轻的龚方乐和年轻的浙商银行将与“民”同飞。

  当这期封面即将写完之际,业界又传来一盛大喜讯:筹备将近一年的渤海银行各方股东于2005年9月6日正式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宣布渤海银行筹建工作进入开业准备阶段。前不久刚刚卸任的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兼行长羊子林,将出任渤海银行董事会主席,中国工商银行原信用卡中心总裁马腾出任渤海银行行长。《中国金融家》杂志也期待着在今后的封面故事中能出现他们的身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