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得意的一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 09:49 中国新时代 | |||||||||
文/本刊记者 陈益锋 “年龄偏大,”这是柳传志自己意识到的劣势之一。应该说这也是起家于上世纪的中国企业家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但61岁的柳传志面对此毫不忌讳,他用特有的嘶哑嗓音很肯定的表示,自己并不准备交班。
柳传志说这话的时候是在2005年6月23日“中国玻璃”香港成功上市之后,而联想控股子公司弘毅投资全资收购的中国玻璃的上市,也是联想在中国市场从IT业逐步跨进传统行业的一个新号角,同时,对于柳传志继续执掌的联想控股来说,扩张才刚刚开始。 在此之前,伴随着联想完成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一家PC年销售量1400万台、年销售收入约130亿美元的全球第3大个人电脑企业,新联想正式诞生。尽管柳传志常常自嘲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过关,但并不妨碍他将联想进行“国际化”的整合。至此,40岁才开始创业的柳传志,带领着11个人、20万元起家的联想跃到了中国企业20年来在海外破冰之旅的最巅峰,也标志性的完成了他个人事业的一段历程。 就像被誉为联想少帅的杨元庆所说,“柳总他们这一代人在20年前开始创业,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沟沟坎坎。” 对于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现代商业史而言,柳传志是必不可缺的人物,“以产业报国”的中国企业从无到有,一步步探索走来,并最终实现跨国企业的梦想,在柳传志带领的联想的身上,几乎得以浓缩体现。 或许,正因为联想的成就,柳传志得到了他40岁之前所没有得过的众多赞赏。政府官员钦佩他的操守,商界同行钦佩他的韬略,普通百姓钦佩他为民族企业带来尊严,即使他的竞争对手也往往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而柳传志认为自己能够成大事的主要原因,除了从一开始就具有远大目标之外,还摸索出了“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等管理办法的柳氏法则。在每一次面临挑战的时候,柳传志始终有预见地确保联想稳健发展,也使他个人度过了许多大风大浪。《联想局》一书的作者有这样的评价:联想的历史就是柳传志的历史,柳传志的故事就是联想的神话,是联想的创世纪。 尽管柳传志最不愿意听到过于肉麻的褒扬,但成就与荣誉还是把他捧得高高在上,以至外界不得不通过联想控股这一艘中国巨舰,来揣测这位处于半隐退状态老人的心思。在去职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后,柳传志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了联想控股的战略性投资上,这一点让人看到了韦尔奇的影子,而通用电气公司正是被柳传志认为是最成功的公司。韦尔奇所领导的通用电气最成功之处正在于,通过在20多年里对许多公司的收购,有力地推进了通用电气的扩张和收入的增长。 尽管联想控股的投资规模并不能与通用电气同日而语,至少柳传志已经表现出与杰克·韦尔奇相同的勇气和谋略。目前,联想控股是一个5+1的模式,即联想控股加上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和弘毅投资,联想的整体业务也开始由多元化经营向多元化投资转变。 与中国企业传统的中央集权架构不同,联想控股不介入子公司具体业务,下属的“联想系”在内部也被称为“联想大家庭”。柳传志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大家长”,依旧以“常青树”的姿态执掌着这家目前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与他同时代的知名的企业家正纷纷陷入困局:万润南在仕途上栽了大跟头、牟其中背负诈骗罪名、倪润峰遭受巨额亏损的责难……而当年刚刚从中科院下海,表现得诚惶诚恐的柳传志用他富有感染力的笑声,表现出了那个时代的企业家所特有的得意和豪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