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陈绫蕙:选择北京是一种浪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 16:5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晏礼中 北京报道

    “我们不想做那种招很多人来看的冠冕堂皇的展览,这个‘大搞新关系、艺术伦理学’的展览是做给内行人看的,做的是主流收藏级的,不是观光展览,我希望我挑选的艺术家都能到主流的学术里面。我要让大家知道,帝门来了。让圈内人知道帝门是什么样的quality,要做什么”,陈绫蕙的话说得“超自信”。

  这个帝门艺术中心的总经理曾预计7月30日的开幕酒会能来一二百人,可当天来了上千人。这多少让她感到有些吃惊。“做给内行人看的展览”是台北帝门艺术中心进驻大陆的“处女展”。借着花篮、掌声、饮料、参展作品、寒暄……在这个烈日炎炎的夏天,陈绫蕙让798艺术厂区里有了第一家来自台湾地区的画廊——北京帝门艺术中心。

  忙碌完开展那几天的迎来送往后,8月初的一天早晨,帝门艺术中心总经理陈绫蕙坐在了我对面。这是她在帝门艺术中心的办公室。暖暖的阳光透过LOFT改造后的大玻璃窗均匀地洒在她整齐的头发上。尽管她语速极快、言谈泼辣,但不时迸发的笑声和时下流行的台湾口音还是很容易让人感受到这个中年女人的亲和力。

  “帝门来北京不是来迅速赚钱的,我们是想把在台湾20年的从业经验和观念都带过来,把一批新的台湾当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带过来,把他们带到一个更多元化的平台上,同时用我们的眼光在大陆发现好的艺术家。这是一个双向的交流。”陈绫蕙似乎把“来北京干嘛?”这个问题的答案背得很熟。

  台北帝门艺术中心是1989年由台湾地区的台凤关系企业设置的,据说当时开启了“台湾企业投入艺术产业的先河”。从1990年“夏卡尔 (M. Chagall)水彩及版画大展”到1993年“莫奈及印象派画展”、从1994年“NIKI作品展”到1995年“罗浮宫大展”、从1997年的“汉斯·哈同 (Hans Hartung)回顾展”到1998年的“毕卡索大展”,从1999年的“新罗马画派展”再到2002年的“文艺复兴先驱——乔托大展”……台湾帝门一直延续着自己引进国际艺术大展、介绍西洋名画、代理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成功艺术家的轨迹。

  “帝门对于台湾艺术发展的重要性讲也讲不完,不是一般企业投钱就能办到的。”27岁时,陈绫蕙就做为这家企业的副总,负责帝门艺术中心的运营,在集团的大会上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如何让艺术中心扭亏为盈的过程。5年前,台凤企业面临转型,使得台北帝门艺术中心正式脱离台凤企业。陈绫蕙在这个转变期,独立撑起了整个画廊。而经过多年的积淀以后,她又将北京视为了自己“梦想起飞的地方”。她可以更大胆地实现自己的各种心愿,因为帝门被她“独资”了。

  “我从来不跟别人比较,我只跟自己竞争。”对于台湾进驻大陆的第一家画廊“索卡”,陈绫蕙不愿进行任何比较。

  陈绫蕙“跟自己的竞争”是让进驻北京的“帝门”改变发展方向。

  “我会把传统一点的,知名度高的留在台北;把新的艺术家和他们跟这个时代紧密相关的作品带来北京。”陈绫蕙表示,北京帝门经营的方向是比较有实验感的当代艺术。

  “做画廊必须要往前走,必须把握这个时代的发展。我们不是美术馆也不是博物馆,我们要走在文化产业的最前线”,陈绫蕙本来计划在台湾帝门就实施自己对于当代艺术的热爱。但她觉得一半传统,一半当代的形象,会让人觉得“思路混杂”。所以,她决定将自己的“轨迹”分开。

  “展览的数量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重要了。我在这个领域已经有近二十年的经验了,做过的大小展览也有上千次,我要的不是那种流程的熟练。这里比较多元,我希望在这个多元的地方找到尝试性和特色。我要的是一种新的可能性出来,这才会让我觉得有意义。”

  与所有成功的画廊老板一样,陈绫蕙也相信做画廊最重要的是“眼光”。“画廊的获利不是迅速的,一个艺术家值钱很可能是几年以后,那些只能看到包装、宣传、炒作过的东西的人将很快被历史遗忘”。

  陈绫蕙说她评判一个艺术家的优劣是看这个人有没有质感。“有没有知名度并不重要,艺术家是靠作品来说话的,我会先听艺术家们谈自己的想法,然后分析他们的创作企图,然后再看他们的作品跟这个时代发生了多大关系。如果他们的创作态度是诚恳的,能为自己的作品负责,我的艺术投资就有保障。对于我们看好的艺术家,我们会和他一起成长。但如果没有诚恳做基础,一切就都没了意义。”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艺术界便开始了进入内地的步伐。到了90年代前期由于港台艺术市场活跃,古董商人和画廊进入内地大量收购文物、艺术品。“山艺术文教基金会”的创始人林明哲、台南索卡画廊老板萧富元可以说是代表人物。不过1998年后台湾艺术市场进入衰退期,而内地由于经济持续增长,艺术市场迅速发展,吸引台湾艺术界进入内地投资和开设企业。

  “选择北京是一种浪潮。2008申奥成功,不就是最大的浪潮吗?而798又是北京最火的聚焦点,这里凡是超过50年的建筑都不给拆,我喜欢的就是这种无法以任何外力改变的历史纹路” 尽管一些台湾地区的朋友给陈绫蕙捎来的建议都持负面,但她还是对这个区域有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喜爱”。

  “从最鼎盛的时代到现在比较低迷的时代,台湾画廊业发展的整个缩影我都参与其间了。”陈绫蕙用了三个词来总结台湾地区现在的画廊产业:保守、安静和清晰。而对于北京,她只用了一个词——混沌。

  “这是一个混沌的世界,你得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找自己的方向”,她说。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