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瑞士表:奢华精致45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5日 07:16 财经时报

  本记记者 刘恒涛

  名牌战略是瑞士手表的另一制胜法宝。瑞士各手表品牌质量稳定、性能可靠且各具特色。那些享誉国际的著名品牌都没有放弃“瑞士制造”的标志。名牌与“瑞士制造”标志互为支持,为消费者提供了最佳的品质保证

  说起和瑞士制表业最有关联、也最富纪念价值的建筑物,既不是工厂,也不是作坊,而是一座屹立于古城日内瓦峻峭险峰旁的歌德式建筑——圣彼德大教堂。瑞士制表业的诞生和当时的欧洲新教运动有着深刻的渊源,而这座教堂正是新教运动在瑞士的摇篮。

  中世纪灾难后的奇葩

  15世纪后期,欧洲从中世纪的灾难中逐渐复苏,地理大发现更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的是从意大利波及到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1517年,一个叫马丁·路德的人发起了新教徒运动,但在此后的二百年里,新教徒在许多国家一直受到压制和迫害。

  当时,欧洲钟表学主要集中在德国和法国,前者专于时钟,后者长于腕表;那时的日内瓦则以珠宝驰名,当地的饰金匠及上釉工匠之作品闻名于欧洲,然而腕表工匠却屈指可数。

  1536年,激进的新教运动改革者卡尔文(Jean Calvin)从法国来到日内瓦,他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一切。首先,卡尔文把日内瓦变成收容新教徒难民的中心,这些难民许多都是来自法国巴黎、卢昂及其它腕表制造中心的工匠。其次,激进的卡尔文以强硬的手段推行苛刻的宗教制度,通过订立取缔浪费律例,禁止奢华的生活。由于首饰也在禁律之列,城中的饰金匠和上釉工匠只得和新教徒难民合作,制造有实用价值的腕表——瑞士豪华腕表工业由此诞生。这为瑞士的制表业奠下了基础。

  日内瓦的制表工匠大多是虔诚的新教徒,他们的行业守则中规定每次行会前必须一起祷告;另一条守则则规定了每位工匠必须把自己的名字或标记铸于每枚其所装配的表底上。所以,每枚腕表不仅是工匠的心血作品,亦是其家族荣誉的佐证。而此时的日内瓦,成了一个“Cabinotiers”的世界——“Cabinotiers”是日内瓦的法语,意即“制表工匠”。直到今天,日内瓦仍然是世界顶级手表的殿堂。

  背后的日本

  1959年,瑞士一位名叫赫泰尔·马克斯的钟表工程师发表文章,指出轰动理论界的观点:石英钟表将是未来钟表业的主流。文章全面地阐述了石英的特性以及其应用于钟表工业的可能性,引起各方的注意。事实上,早在1930年,世界上就有第一台石英钟问世了,但由于该篇文章继而指出,石英表还将成为手表业的主流,这就让钟表业厂商大为吃惊。

  然而很快这阵喧闹就平息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赞美之辞,使瑞士钟表商坠入了云里雾中。就连瑞士政府也很快忘却了这场争议,它太相信自己独领风骚的钟表业了,因为这时瑞士钟表企业同样已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石英钟表,更不用说王牌机械表了。

  然而瑞士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场威胁钟表王国地位的科技挑战正在日本的精工舍秘密地进行了,其突破口就是石英电子表。很快,一项旨在开发未来钟表的研究计划形成了,他们将这次研究革新命名为“59A计划”。这一年正是1959年。

  59A计划小组的目标就是在东京奥运会之前全力完成可以携带的石英表。为了能够携带,就必须以干电池来带动。随着计划的推进,精工舍开始出成果了;1961年精工舍制造完成了石英表951一型机。1962年,精工舍又把一型机改造成二型机,由于它拥有高精确度,开始被日本马拉松采用,并且在日本国内的每次钟表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麻痹遭遇失败

  1964年5月,瑞士开始不安了,奥委会批准了日本精工舍向东京奥运会提供计时设备的申请,要求日本“全面加以协助”,这个消息在瑞士引起轩然大波。在瑞士人的眼中,只有他们的钟表才有资格,才有能力承担奥运会的计时,而且这也似乎成了奥运会的惯例。如今突然失宠了,这让瑞士觉得不是滋味。

  接下来的事情更是糟糕,在东京奥运会上,石英表951大出风头。和59A开发目标一样,它是一种能够携带的,世界上最早使用干电池带动的石英表,重3公斤,平均日差仅为0.2秒,裁判用一只手便能轻松的携带,而且2个干电池可以用一年,这和1957年有一部小型卡车那么大的石英钟表相比,是相当惊人的进步。

  它的出现带给瑞士深深的震憾。许多有识之士纷纷上书政府,要求政府敦促企业加紧加快石英钟表的研究,否则享誉几百年的瑞士钟表将遭到致命打击。

  瑞士政府召集全国各大钟表厂商研究对策,在会议上,各大厂商纷纷检讨对待石英钟表上的策略失误。“应该加强我们石英钟表的高精确性研究,我们能够做到的。”一家厂商的代表建议,这个建议很快得到大多数与会厂商代表的附和、支持。会议上也有人表示异议:“比赛并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的,别忘了,我们的成功是要看我们是否掌握了市场的方向,也许石英表能够对手表业有所启发。”但在一片“教训日本”的叫喊声中,他的呼吁被埋没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主导了这次会议,也影响了处于十字路口的瑞士钟表业的决择。

  瑞士庞大的科研力量展开了提高石英钟表精确度的攻坚战,他们要挽回钟表王国的面子,为了在来年的竞赛中重登冠军宝座,瑞士拨出了大量资金。他们的努力在日内瓦比赛中收到了成效,瑞士石英钟表独占了前三名,然而瑞士的石英钟表从此走入歧途——他们制造的是越来越复杂的高水平的比赛专用石英表,以获取竞赛胜利为唯一目标,离商品化却越来越远了。

  力挽狂澜

  瑞士联邦内阁召开紧急会议,不惜一切代价挽救钟表产业。在瑞士政府的协调组织下,以瑞士银行公司和瑞士联合银行为首的七家银行,联合投资10亿瑞士法郎,收购两家最大钟表企业——ASUAG和SSIH公司98%的

股票,并将两大公司合并,于1983年5月组建为ASUAGSSIH公司(后改组为SMH公司,即今天SWATCH集团的前身),并委任欧内斯特·汤姆克担任总经理。

  此时的汤姆克可谓是“受任于危难之际”,两个月之后,汤姆克和他的智囊团向瑞士政府以及七家银行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详细分析了瑞士钟表业在过去十几年间走向衰落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弃旧图新战略。瑞士也成立了一个类似59A计划小组的攻关小组,他们肩负着把瑞士钟表业带出泥滩的艰巨任务。最后,他们的项目成功了,在采取了上述战略之后,汤姆克的改革初见成效。

  20世纪80年代,瑞士钟表行业进行企业整合,推出“斯沃琪”石英塑料时装表,重新点燃了瑞士钟表业希望。在以后的20年里,“斯沃琪”成为世界著名品牌,销售出3亿块,创下世界腕表销售的纪录。1994年,瑞士钟表出口总值重新夺回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重整河山

  眼下,瑞士钟表业以其顶尖的工艺追求,赚取的是超额利润,劳动效率极高。瑞士表早已超越了以技术为主导的产品阶段,进入品牌境界。瑞士表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品牌而不是技术。瑞士表早已抛弃“钟表=计时器”的狭隘观念,而是依托其独一无二的传统资源,将钟表作为艺术品、

奢侈品、装饰品,赋予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全力营造品牌的贵族气质。

  名牌战略是瑞士手表的另一制胜法宝。瑞士各手表品牌质量稳定、性能可靠且各具特色。那些享誉国际的著名品牌都没有放弃“瑞士制造”的标志。名牌与“瑞士制造”标志互为支持,为消费者提供了最佳的品质保证。

  瑞士手表是世界上被仿造最多的产品之一,这当然是成功的代价。盗版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盗品牌,盗表款,盗金属上的品质证明标记,盗“瑞士制造”或原产地字样,甚至盗一些技术词语如精密时钟等字样。假冒产品对瑞士手表业造成严重损害,不仅使其收入减少,而且对整个品牌产生不利的影响。不足为奇的是,整个瑞士钟表行业为同这些行为做斗争付出了巨大努力,以保护自身产品的价值和消费者的信心。

  保护“瑞士制造”标志,与防冒者做斗争是瑞士钟表协会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一斗争需要运用各国的法律及国际协定来执行,其中包括瑞士与欧洲数国达成的双边协定、世界

知识产权组织及世贸组织制定的多边协定——TRIP协议。瑞士立法机构更是以身作则,通过法律武器来行使保护职责。

  瑞士有关法律规定对“瑞士制造”做出了比较详尽的解析。在“表类‘Swiss’标识使用条例”中,详细规定了可使用“瑞士制造”的手表所必须达到的要求。这一条例的基本原则是:判断一块瑞士表的质量要看其有多少工序是在瑞士境内完成的。即便有时需使用部分外国部件,但表的机芯及整体组装,以及对机芯和成品表的最终检验都必须在瑞士境内完成。瑞士产的零部件还必须占到50%以上的比例。

  根据瑞士钟表业联合会统计的数据,2005年中国已经成为瑞士表第十大进口国(3.51亿瑞士法郎),比2004年增长了25.7%。在前十位进口国中,中国属于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瑞士对中国这个日渐增长的市场也越来越重视。

  链 接

  1979Ebauches公司/ETA公司生产出世界上最薄的表,仅0.98毫米

  1982浪琴公司生产出高精确度的模拟石英表

  1988瑞士Le Phare Jean d‘Eve公司生产出第一块不需要电池的自动石英表,通过手腕的运动提供动力

  1988ETA公司生产出世界上最复杂的石英天文计时机芯

  1991Ronda公司开发出可使用20年的锂碘电池石英机芯

  1992IWC公司生产出世界上最复杂的机械腕表, 共有750个零件, 21种功能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