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O摄影在一片快门声中快步从欧洲的幕后走上了中国的前台。它带来的不只是一种相机的品牌,也不仅是一种摄影理念。更多的则是隐藏在这种古董相机背后的“业余”精神
□本报记者 杨时旸
那些生活中原本平庸的物体,在LOMO的镜头中往往会幻化出超凡的艺术气息。
“以LOMO的精神只要你不拒绝它,它也绝对不会拒绝你。用它拍出的照片,也一定会让你的生活鲜艳起来。LOMO对于我们来说不只是一种品牌的相机,那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标志,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精神象征。”中国的LOMO迷们坚持认为。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相机说话,如同这次展览。
LOMO迷的拍摄趣事
一个年轻的LOMO迷,一天,他出门后就一路拍摄,忽然见一女子闯入取景框。由于当时过于专注,在按下快门的同时自己也被车子撞倒在地,当他自己明白过来的时候发现相机已经找不到了。
几天之后,他竟然惊奇地发现在家门口收到了他的相机和一堆照片,原来那位女孩按照他一路拍摄记录的景物找到了他的住处,这些故事就像照片一样充满色彩。
LOMO的爱好者中绝大多数都有用LOMO记影像日记的习惯,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是LOMO与生俱来的使命。这种记录还引出过一个浪漫故事。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充满未知与新奇,每天都是故事,因为我们拥有LOMO”。阿拉法特死之前就一直使用LOMO相机。在中国也正在形成LOMO群体。
这次摄影展的策展人阿羚就曾经因为对LOMO兴奋过度而走错了火车站。她说有一次,她到上海筹备建立中国LOMO之家。因兴奋三天没有睡好觉,而且提前一个星期就定好了去上海的车票。出发当天,阿羚一下班就直奔北京西站,直到进站她才发现那趟车是从北京站发车的!
圈中人经常有人碰到过因LOMO而遇险的事情,因为LOMO讲究的是在碰到有感觉的画面时不加思考地按下快门,所以也就有人只顾得拍得一张好照片而得罪了拍摄对象。有一次,LOMO圈中的核心人物威子在地铁站看到了一位乞丐大爷,随即拿出相机按下快门。可那位大爷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激怒了,把威子打得到处乱窜。最后在车站群众的帮助下才得以解围。
人人可以当艺术家
几乎所有参观过LOMO摄影展的人,都会被那一墙的缤纷色彩所震撼,那一幅幅超越常规的构图,一抹抹诡异模糊的影像。冲击着人们的审美神经,让传统鲜红的摄影规则渐渐模糊起来,LOMO随意自由的艺术理念很快便流传开来。
REM乐队主唱也是LOMO迷,他说现在 “人人可以弹吉他”,如今的时代不需要技巧大师,需要的只是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手段,只要自己内心的意愿可以表达出来,被人们看到,那么所承载这些思想内容的手段也就已经无关紧要,所以“人人都能拍照片”。这也是LOMO要传达给大众的一种理念,这是一种艺术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没有艺术家与爱好者之间的
巨大鸿沟。
摄影的业余时代
“艺术本来也不应存在专业与业余的分别。”一些摄影艺术家也表示,如若非要硬性分开,业余一词也决不应该被视为是劣等作品的同义词。它更应被理解成是一种更加亲近大众的、更加自由多元的,也更可能游离于僵硬的艺术规则之外的一种形式。
“每个人都有权让自己的生活艺术化,也更有权用艺术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对于这两点LOMO都做到了。”使用LOMO相机的人觉得LOMO所拍出的照片始终充满意外,用它拍出的每一张照片都不会一样,而当你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你也并不知道照片究竟会是什么样子,这些特点正与生活本身相同。
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始终充满意外的可能。用这样的相机记录生活本身是一种多么有趣的经历。而这种意外和趣味也会让平庸的生活充满艺术的色彩和灵动的气息。
当我们独自一人游走在街头路边,看到一切有感觉的画面,然后拿出LOMO按下快门。这便是LOMO的生活,LOMO用自己的镜头高唱着:艺术的业余时代来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