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见习记者谭卓雯 黄俪
从去年9月份开始,大量的分类垃圾箱首次出现在南宁街头,垃圾分类回收正式开始推行。时过一年,垃圾分类回收的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近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垃圾分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未得到真正的实施。
街头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
记者在对人民路、朝阳路、东葛路等路段上的分类垃圾箱的调查中发现,朝阳路上的分类垃圾箱的箱体上已经清晰地标明了“可回收垃圾”为金属、纸类、塑料、织物等,“其它垃圾”则为果皮之类的不可重复利用的垃圾。而人民路以及其他路段上虽然没有标明两种垃圾的区别,但也有清晰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标志。
记者在朝阳路一个分类垃圾箱旁观察了十多分钟发现,尽管垃圾箱的设计醒目易懂,但扔垃圾的市民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在扔垃圾前仔细看过箱体上的说明或标志,都是不假思索地顺手将垃圾随便扔进其中一个桶了事。有的人把塑料瓶和纸盒扔进“其它垃圾”一边,而有的人把果皮和吃剩的食物扔进了“可回收垃圾”一边。记者又沿路观察了几个分类垃圾箱,发现箱内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混杂。
在采访中,一位市民对记者说,塑料袋,纸盒,纸杯等带有塑料的垃圾不能被降解,所以扔入“其它垃圾”内,果皮、树叶等能在自然条件下分解,是属于可回收的。他的说法恰恰与可回收垃圾的含义南辕北辙。另外,有的市民虽然清楚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区别,但他们认为,反正环卫工收垃圾时也是一锅端,他们分类也是白费,就索性乱扔了。
小区垃圾分类计划无奈夭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许多住宅小区里,垃圾回收的工作专门由物业公司承包,但是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热情并不高。记者来到古城路一住宅小区进行调查时,一名清洁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只要求住户在指定的时间内将垃圾装在塑料袋放在楼道里,并没有要求住户对垃圾进行分类。她说:“每户人家的垃圾都是装进一个塑料袋扔出来的,要他们对垃圾进行分类是不现实的,而垃圾分类需要相应的场所和人力,都不是物业公司能做到的。”在江南区的一个大型住宅小区里,记者同样没有发现分类垃圾箱。
业主刘女士告诉记者,原来他们小区的垃圾箱是分类的,但居民们扔垃圾时却没有分好类,这样分类垃圾箱就失去了意义,所以物业公司便把它们撤了,换成了现在这种普通垃圾箱。刘女士还表示,其实她也很清楚垃圾分类的长远好处,但现实环境不配合,也觉得很无奈。
而在放置了分类垃圾箱的新竹路一家单位的住宅小区里,许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小区摆放了4个比较大的分类垃圾箱,但是他家也和许多住户一样,平时会把能回收的废纸箱和啤酒瓶留下,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卖掉。生活中的垃圾大多为不可回收垃圾,因此分类垃圾箱里的垃圾也就根本没有区别。
垃圾回收过程令人失望
在朝阳路的一个分类垃圾箱旁,记者观察了环卫工回收垃圾的全过程。她先把可回收垃圾箱里的垃圾倒进垃圾车里,然后把里面的纸皮、纸杯、塑料等垃圾挑出来另外放到一个袋子里,最后再把不可回收的垃圾一齐倒进车里。记者以为她在将垃圾进行分类,但该环卫工却对记者说,她只是将垃圾里能卖钱的东西分出来自己卖掉,并不是要将垃圾分类。上面也从来没有要求他们分什么类。像这种分类垃圾箱里的垃圾都是一样的,他们回收也是倒在一起收的。其实,多数可以卖钱的垃圾都被一些拾荒者“先下手为强”了,能留在垃圾箱里的很少。
那么,垃圾到达中转站后,是否会有专门的环卫工人对垃圾进行分类呢?在兴宁路,记者跟随几名环卫工人运送垃圾到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垃圾中转站。在该中转站,记者并没有看到有人对垃圾进行分类。一位环卫工人表示,垃圾到了垃圾中转站后一般只是对垃圾进行压缩,然后就会装车运到郊外的垃圾填埋场。一名姓刘的环卫工人对记者说:“从街道、住宅小区运到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已经堆积如山,想要再按类细分是不可能的。
加上很多可回收垃圾根本到不了中转站,因此中转站根本没有必要对垃圾进行分类。”
作者:谭卓雯 黄俪
(来源: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