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专业取胜的薪酬旧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15:44 《职场》杂志

  文/万蕊

  我们在采访和调研中发现,很多依靠专业技术获得高薪工作的IT人士正陷入一种苦恼的状态中:一方面必须依靠精湛的技术赢得业绩和高薪;另一方面仅从专业技术的职业通道发展,职位和薪酬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但是还有一类专业人士,譬如建筑设计师,凭借专家级的专业技术赢得不可限量的发展。专业到底能否制胜?还是让我们看看文章吧!

  去年,我还在英国的时候,看到朋友Greg每天回到家都垂头丧气,长吁短叹。一问才知道,原来年近40的他两个月前刚从一家世界知名的银行分行调到了位于伦敦的总行,正好赶上了升迁调整。这原本是件好事,因为以他的工作资历,已够资格当Manager。可是,公司根据规定员工必须在总行待满半年才可以参加升迁,他失去了这个机会。

  “不要紧的,明年不是还有下一次调整吗?”我安慰道。

  “不,升迁调整之后紧接着就是裁员。”他懊丧地回答。

  或许一般人并不理解为什么升迁不了就要面临被裁员的危机。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这家公司的员工工资是按照基本工资乘以工作年限的系数计算得出的,同一级别的员工工作年限越长,他的工资就会随之增长。

  像Greg这样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但职位又比较低的人来说,公司为他们付出了极高的人力成本(据说甚至比某些资历较浅的高管还高)。付大价钱养一个低端员工,和同样的价钱养一个高管或更低的工资找来新人,如果你是老板,会选择哪个?

  “专业取胜”是个悖论

  其实像Greg这样遭遇薪酬和发展瓶颈的情况很多,尤其在许多企业的知识更新快速的研发技术部门,此外媒体行业也存在近似问题。

  有一个在国内著名IT搜索引擎公司做研发工作的朋友Polo常常跟我抱怨,说他们这行看似风光实则暗藏危机。新人进入公司,即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要技术过硬,年薪就可达10万元左右,如果只在专业上发展的话,可能五年十年后还是这个数目。而这份工作本身因为IT业的知识更新迅速,而他们又需要始终领先行业,所以压力非常大,年纪一大就很容易遭遇淘汰。Polo在入职前半年就开始忧心忡忡:早在实习时他就发现,自己所在那组的项目组长,已在公司工作四年有余,年薪只有12万多元——也就是说,四年间月工资只涨了2000元左右。“所以我不得不早点儿考虑自己的前途。可是不做技术,我能做什么呢?”

  Polo只是许多为自己的前途规划和发展方向愁得焦头烂额的人中的一员,很多公司会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技术通道和管理通道,于是大多数人——不管自己有没有领导才能、是否享受权力多过于技术——最后都会选择管理通道背水一战。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众人中,能当上管理者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人,绝大部分人只能对这个位置望洋兴叹而另谋出路。

  或许我们可以怀疑专业取胜在许多企业中都是个悖论:一方面必须凭借精湛的技术赢得工作和业绩,另一方面如果光有技术,职位和薪酬都不能获得很好的提升。

  你遭遇了“专业取胜”悖论?

  通常,出现“专业取胜”的悖论的职业多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针对范围窄(想做别的?没门儿);

  2.社会后备人才替代性强(你不做还有大把的人等着做);

  3.管理结构扁平化(普通职员多得恨不得跟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一拼,而管理人员很少)。

  4.常见于普通公司的技术部门、IT公司的研发部门。就连我所属的媒体记者行业亦属于这一范围。

  从事IT技术工作的职场人士似乎是这个悖论最大的“受害”群体。因为这一行业的专业门槛不高,市场性更强,外部的就业形势也使公司可以大肆降低员工薪酬,据说还有人遇到过工资节节后退的情况。

  其实换个角度想,当遭遇薪酬瓶颈时,说明自己的职业发展也陷入了困境。那么,面对瓶颈,该如何应对?是进——削尖脑袋奋力突围,把周围人都踩在脚下,还是退——另觅途径,绕道而行?

  打破“专业取胜“的悖论

  在对部分苦恼的IT人士进行调查之后,我们选择了几条可行的道路,并请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HR总监曹来京先生做点评。

  Solution 1:利用公司的员工发展制度

  我的师兄Du原来在国内最大的网络即时通信公司做技术,这家公司对每位入职的员工都实行技术和管理“双行线”式的规划。在做了一段时间技术工作以后,Du觉得自己其实更适合做客户关系,与上级沟通时,发现公司也早有此意。于是双方一拍即合,Du成功调任,很快,他就从普通的客户经理被提拔为地区经理,而工资不在话下,比原来翻了一番。

  HR点评: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公司的双向培训计划都是比较空洞的,但是如果员工以专业为中心,发展自己在不同领域的才能,就会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

  Solution 2∶向交叉领域进军

  同事的朋友小L,在一家地方性的报纸当了5年记者,积累了相当的人脉。在对自己的发展前途产生怀疑后,他跳槽去了世界前三大公关咨询公司之一,现任AD,年收入也由以前当记者时的12万元激增到了60万元。

  HR点评:在一个行业待久了,自然在专业上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于行业来说,如果能够为其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增值产品/服务,或是可以与其他领域相结合,这样的人才有价值,并且是现在咨询公司的稀缺人才。

  Solution 3:跳槽新兴公司坐收红利

  我的本科校友大熊在国内著名的一个门户网站做久了,不光觉得没有升迁的可能,甚至还失去了工作的激情。有一天他看到一家业内新兴网站的招聘启事。大熊了解到,这个网站现在已经融到了上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发展势头良好,并且有上市计划,于是计算机和经济学双学位的他在分析了该网站的经济价值前景后义无返顾地投向了其怀抱。现在虽然大熊的年薪只涨了2万元多,但是这个网站在相关领域的世界排名已经上升到前150,去年又获得了一笔千万美元的风投,相信上市为时不远矣。那时,允诺给大熊那1000股的期权兑现,IT世界就又多了一个百万富翁。

  HR点评:在很多行业,尤其是IT行业,底层的工作人员多做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这时需要全面理解行业,重新考虑公司的价值。跳去有上市计划的公司,是个好办法,不过你需要极好的投资眼光。

  Solution 4:自己创业

  表姐的朋友老包是一只美国大“海龟”,曾经在美国一家金融平台网站做了一年的技术支持,在对这份升职加薪遥遥无期的工作感到厌倦了之后,他回到了国内。好在他一直有积蓄,于是找了两个合伙人,在北京也建立起一个金融平台网站。现在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已经接到了好几个大项目。任何一个做成都能带来巨大的收益。

  HR点评:是先有老板意识,后当老板,还是先当老板,后有老板意识?很明显,前者更容易当一个真正的老板。当你有足够的资金,又自信对行业把握准确,那么不妨自己来当自己的老板。

  Solution 5:抛弃所有,换行!

  这是一个极端的计划,但不代表没有人敢做。很多时候成功的往往是那些不可能成功的人、不可能成功的事或者不可能成功的行业。

  我现在的同事小广东在从事媒体记者这份工作之前曾经做过销售、银行

信用卡、广告客户关系等等压根儿就不沾边儿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你不确定这行是否能给你带来发展,就干脆换行!”

  HR点评:当遇到瓶颈时,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什么样的人价值最大?努力的人、勇敢的人。

  Solution 6:不换工作换地点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非常热爱自己从事多年的专业,乐趣和兴趣、经验和业绩都在这个专业上,只希望可以一直从事下去,这时,更换你的工作区域比换老板、换行业更好。

  《留住权力》一书作者在采访了众多成功经理之后总结道:成功人士是从不介意更换自己的工作地点的,相反,他们从不把自己死死地固定在下来而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

  随着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成熟和逐步稳步发展,另外新兴经济体系,如印度、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可以为个人带来更多成功的可能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英美高级经理人大量转移到印度工作、中国台湾和香港人前往内地工作的原因了!什么?你是中国人,不是英美人?你抬起头向全球张望,定能找到你的地盘。

  HR点评:树挪死,人挪活。世界是平的,全球的人都在一个职场平台上竞争,别把自己拘束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怎么样,看完别人的成功先例是不是豁然开朗?

  对了,文章开头提到的英国朋友Greg,现在已经申请调到香港当地区经理去了。

  解决了IT人士的专业悖论难题,让我们转观另一类专业人士。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