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理想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 02:14 中华工商时报

  赶上牛市,一个朋友赚了一笔。我们祝贺说,这下理想了。他摇摇头,说赚的钱有些还放在股市上,抽一部分买了房子。又问:离理想生活还有多远?他把胳膊摇了几圈儿,说,现在是俩轮的,还差俩儿。

  他的意思是还缺辆小汽车,现在还只是个骑自行车的。我由此知道,在他的理想生活规划中,是有辆私家车的。

  人活在世上,对生活总是有个愿景存在,古今皆然。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的理想是有很多大房子,许许多多的人欢欢喜喜地住着。这个蓝图,在房价飞涨的今天仍有参照意义。我最近认识了一个年轻朋友。这位朋友参加工作才两年,前不久赚了一笔,不买房先买了个车子。不要房子先要车,这与杜甫差别很大,倒和另一个古人冯谖有点相似。冯谖当孟尝君的门客时,先是敲着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就是嫌伙食差,要吃鱼。后来吃到了鱼,又说“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也就是要私家车。还好,他没有叫孟尝君给他盖别墅,而是一直坚持住集体宿舍,这也是理想生活的一种吧。

  普通人的理想生活,大约就是目前流行的说法:小康生活。“小康”一词源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本意是老百姓很劳苦,应该让他们稍得安宁。康,《说文解字》释为“因广为屋,向对刺高屋之形,凡广支属皆从广”,凡从“广”与从“宀”的字,都和房屋又关;又,康为糠之省,谷皮也,从禾为米。可见,咱们中

  国人最初的理想生活,不外乎有房住,有饭吃。但在后来,逐步包含了丰衣、足食、住房、交通等等。唐代杜荀鹤《献池州牧》一诗:“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总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可见即便是在唐代,和平的环境、安定的社会、清廉的官吏以及言论的畅达、心情的愉悦,已经是生活愿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志。

  理想生活,其指标不是单项的,而是多项的,是一种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这种生活在每个人的脑子里各有面目,比较一下,是有差异性的,甚至可能差别很大,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个先买了车子的年轻朋友。但在有些人的愿景里,可能根本没有车子。

  我散步的巷子里,傍晚时总有几个老者在那里下象棋。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没有问,但看看抹过屋角的夕阳和他们悠闲的姿态,就知道,这些也应该是理想的内容。

  现在的人,在对小康生活的追求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生活目标。我以为这个调整是好的,体现了为理想而奋斗的强烈进取心。我们常说“奔小康”,这个“奔”字是多么形象准确。扩展到社会范畴的时候,则表现为一种快速和谐的社会发展和进步。

  前几天在网上忽然看到一个《小康住宅标准释义》,其中有一条尤得我心:“垃圾处理袋装化,自行车就近入库,预留汽车停车位。”自行车驮着的是理想生活吗?也许是,也许只是接近。自行车的速度不太快,那有什么关系呢,前方不是预留着“汽车停车位”嘛,咱们就骑着自行车往前奔吧。(2H3)记者:   -胡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