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收藏热该降降温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3日 01:02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刘恒涛

  现在的专家多如牛毛,我前几年认识的一些人,那时候也就讲讲课,讲讲文物知识,这几年都变成专家了,什么某某协会专家,某某博物馆专家。你去潘家园古玩市场看看,周围贴满了这专家那专家的鉴定广告。

  “有人统计目前中国搞收藏的人已经达到了7000万,把所有的古董打碎,一人一片也分不过来啊。”文物玩家白明穿着一件老式的对襟衣服,身材精瘦,眼神灵活犀利,整个人透着利落。也许是长期从事古玩收藏的职业习惯使然,谈起对目前收藏热的看法,他的声音显得有些急迫。

  近期,白明根据自己和周围朋友的经历,写成了一本名为《打眼》的图书,书中记录了自己在收藏古玩中“打眼”的经历。

  “打眼”是古玩收藏家们的一句行话,意思类似于“走眼”,就是把假古董当真的买了。白明“抱着牺牲精神”,在书中“把自己那许多年来吞进肚子里的牙,一点一点给‘吐’了出来”。

  自曝“打眼”经历

  白明印象最深的一次“打眼”,是2000年他最春风得意的时候。他那会儿刚刚在北京南城开了一家中国古代陶瓷标本博物馆。一位名叫老康,自称“祖籍山西,曾是一户晋商,晚清时期落户北京,在南城一带开过金行”的“冒儿爷”(北京话,指看起来很憨厚的男人)找到他,说家里有一堂的红木椅子要出让。为确保万无一失,白明带着一位懂木器的朋友一起,去对方家里看看。

  一见到那把椅子,白明就喜欢上了。无论从制式还是从线条上看,它都很像一件“真玩意”,那位朋友验证之后也表示这是个真货。白明害怕朋友也看上这件宝贝,就找个借口把朋友支走了。

  老康不在屋子的时候,白明又发现了椅子旁边的一个小柜子,凭着粗浅的木器知识,他认定这是明代的“影子木”。他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一口价买下椅子,要求老康再“搭”上那个小柜子。老康起急,说那是祖宗留下的宝贝,“贵着呢”,还说这把椅子现在还卖不了,因为是一套,另外几件还在几个兄弟那里。白明最后一咬牙,花三万元买下了那个“影子木”。

  因为惦记着买那把椅子,白明时不时就要去老康家一趟,每次老康都会让他发现一些“好玩意”。白明依次从老康家买走了一件箱子、两把军刀,到最后还是没有买到那套椅子。

  后来经朋友一看,他买的这些东西都是“瞎活”(赝品),前前后后他一共搭进去小四万块。

  “这都是愿打愿挨的事,人家也没说是哪个朝代的,是你自己看准了要买的,怪不得别人。这是这一行内的规矩。”白明说,他一开始还去找老康理论,后来也想通了,现在和老康还成了朋友。

  “我还真佩服他,演戏演得那么好,把我都给蒙了。”白明说。

  专家也“不灵”

  “几乎每个古玩玩家都会有‘打眼’的经历,只不过有的人不肯说罢了,怕现眼呗。”白明说,很多人买到“瞎活”,往床底下一塞,得了。“不过也有人不甘心,再接着忽悠别人,把它卖出去。”

  白明告诉记者,现在的专家也不可信,他有一个朋友买一件古董,自己怕走眼,特地找到一位专家来鉴定,专家认定是真品。朋友于是花了近百万元买下,还付给专家价格不菲的鉴定费。最后多次到别的地方鉴定,认定这是赝品。但卖主已经溜之大吉。朋友一怒之下把专家告上了法庭。最后法院裁定专家无罪。“鉴定这东西,完全就是凭个人感觉,专家个人认定这个是真的。你有什么办法?现在也没有相关法律来规范这个,也不好规范。”

  “现在的专家多如牛毛,我前几年认识的一些人,那时候也就讲讲课,讲讲文物知识,这几年都变成专家了,什么某某协会专家,某某博物馆专家。你去潘家园古玩市场看看,周围贴满了这专家那专家的鉴定广告。”

  白明说,现在买古玩要鉴别真伪,找专家也要鉴别真伪,因为专家的水平良莠不齐。“就像电视上的文物鉴定节目一样,专家鉴定那些文物值多少多少钱,不能算数,到时候要还是要看物品的实际情况,那上面的专家鉴定也只能是做个参考。曾经有个人给我说他的东西在电视上被专家评定值多少钱,我告诉他,那你找专家买去。”

  白明和很多专家打过交道,他说自己将会出版一本名为《片面之瓷》的图书,专门讲讲专家鉴定的事情。

  鉴宝类节目就是一个娱乐

  对于目前在电视上走红的鉴宝类节目,白明觉得在某些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这些节目普及了文化知识,弘扬

传统文化,给观众带来了乐趣,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对上面出现的所谓“捡漏儿”(古玩行里的一句行话,指买主以极低的价格买到珍贵的古玩,其真实价值远远高于报价)持怀疑态度。

  “很多人都喜欢看这类电视节目,觉得一个人花几千块钱买了个东西,到电视台来一鉴定,哇,值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这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投机心理,觉得很戏剧性,很刺激。其实哪有那么多漏儿让你捡啊,况且即使碰到真宝贝,也需要你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经验才行。”

  “王刚热爱文物,是一个很喜欢收藏、很用心的人。” 白明和王刚认识,对于王刚节目里“砸赝品”的环节,白明有自己的看法,“说白了,那也就是一个电视节目,既然是电视节目,就有表演的成分,观众看了一乐也就完了。”

  “文物赝品分两种,一种是尊古,就是仿照以前的文物做一个仿品,我的博物馆就有过景德镇仿品展;还有一种是欺世,造出来就是为了骗人的。但这错在人而不是错在物。再说了,那么多赝品,你砸得过来吗?”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现在科技发达了,文物鉴别也有了一些科技手段,比如近年来出现的热释光鉴定,根据古玩辐射来推断年龄断真伪;还有成分分析,根据光谱来分析文物成分鉴别真伪。白明告诉记者,这两种方法刚出来的时候确实非常管用,但是过了几年,造假者就找到了对付的方法。“真古玩因为时间久远,接受的宇宙辐射多,有的造假者就把赝品带到

医院,做个透视,赝品的辐射就和古玩的辐射一样多了。至于成分分析,造假者了解了真品的成分,然后把那些成分掺到赝品里,就鉴别不出来了。”

  “中国现在是历史上第五次收藏热,而且规模空前。有统计数字说现在有7000万收藏家。”白明说,“这当然和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希望通过投资古玩获取收益,其实这个是很不现实的,古玩是一个长线投资,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对收藏热的理性思考。”

  “我们的文物只有千万分之一的遗存,留下来的少之又少。就那么多东西,有那么多人买,造假者当然要投机取巧了。”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