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大片集结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14:09 财时网-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翟志琳

  “2007年,华语电影追上了国际电影工业的浪潮,在跨地域、跨文化制作方面突破显著。”这是上海大学影视技术学院教授石川对2007年中国电影的解读。

  国产电影在2007年收获颇丰,已经连续3年在国内电影票房收入上“打败”进口大片,占全年票房总收入的60%左右,以往好莱坞当道的局面大有改观。从2007年1月至11月,国产电影的年产量已接近400部,而2007年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主旋律电影类型化,过去的主旋律电影相对单一,此类电影更好地与商业相结合,创造出大量较好的票房。

  2001年,《卧虎藏龙》在奥斯卡的巨大成功为其赢得了良好的海内外票房收入。之后从《英雄》开始,中国式大片正式有了起点。此后《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走向国际的古装巨片使中国电影重新令人瞩目,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国内媒体及观众褒贬不一的口水战。

  然而,伴随中国电影产业复兴的同时,我们看到的是海外观众对中国电影很大程度上的误解,以为中国只能拍这类古装、武侠电影。“古装+功夫+江湖”的模式使中国大片进入了一种模式“怪圈”,加之豪华的场面,极尽奢华的布景与打斗,影片没有任何形式的创新和情感。从《卧虎藏龙》1亿多美元的票房到《无极》在北美发行中的受挫,中国古装武侠片在国外的关注并未能如预期般红火。

  或许是单一重复的电影题材造成了审美疲劳,古装题材的中国电影已经降温。事实上,当我们撇开对当今市场上众多古装武侠电影的逆反心理,站到一个客观的角度上看,无论是警匪枪战、魔幻恐怖,还是古装武侠、现实爱情……自电影出现之日起,这些电影题材本身就从未降温。而真正造成影片受关注程度下降的,还在于电影本身缺乏新意的内在表现。

  电影本身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并未能体现出来。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人类共通的精神价值。这与电影题材无关,既可用古装的形态表达现代的文化,也能以现代的包装传承古代的精神。

  在度过了众说纷纭的5年之后,中国大片终于在2007年走出了中国大片的“怪圈”模式。

  2007年,李安和《色,戒》在威尼斯诱发了一次华语电影革命性的话题。尽管引起了种种争论,我们却不能不承认,李安的这部电影,将上世纪40年代的民国史──包括它的精神面貌和物质生活,像拍纪录片一样写实地纪录下来。让“西方人看到了不同的中国”。

  临近年末,一部《投名状》,一部《集结号》,更是为2007年的电影市场带来了惊喜。

  《投名状》显然是一部纯粹的男人戏。导演陈可辛说,这是一部充满了荷尔蒙味道的电影;又试图探讨人性的复杂,杀与被杀的人眼中都有泪水。他说,他想给大家看中国人在竹林、湖水、丝绸、飞侠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集结号》更可以说是冯小刚的一次难得的冒险。影片投资1亿元人民币,没有大明星,故事完全本土化,跟莎士比亚毫无关系。

  显然,从拓展中国商业电影类型的角度看,《集结号》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不容低估。在《集结号》监制陈国富看来,《集结号》是一部开拓性的影片:“电影的开创者很重要,这样的尝试能提高电影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并扩展市场的想象空间,大家发现中国原来也有能力做出超高水平的战争大片。”

  一部《投名状》,投资方近10家。平时独立门户的内地电影公司,都愿意为这部最终能够在市场留名的电影共同承担风险。而冯小刚说他的《集结号》,虽然不能在片中植入广告,但支持的品牌广告商是历年之最,排在前面的都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品牌银行。

  2007年的国产大片,终于进入了一个相对理智和冷静的阶段。-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