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情人节遐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 02:55 中华工商时报

  近一两年来,“七夕”开始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越炒越热闹了,很有与西方的情人节分庭抗礼的味道。

  “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日,过去也称为“乞巧节”,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唐代林杰有咏《七夕》诗:“七夕今朝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首诗就描绘了人间少女向织女乞巧的浪漫多彩的情景。少女们认为织女能织“天孙锦”,必然是一位工于针线的巧手,故向她乞巧,使自己更加聪明伶俐。

  时过境迁,现在“乞巧”的意义已逐渐被人遗忘,相信这一天夜里,少女们宁可去看肥皂剧或去“蹦的”,也决不肯跟着织女小姐学织锦。于是,在爱情至上的年代,“乞巧节”就很知趣地让位给“中国情人节”了。

  当然,“

七夕”叫情人节也决不牵强,毕竟有个美丽的牛郎织女双星相会的
神话
故事为依托。早在《诗经》里就有记载:“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而这时候,西方民族还大多正处于茹毛饮血的蛮荒年代。到了汉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逐渐成形。以《古诗十九首》记得最为详细:“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怎么办呢?老隔河相望也不是办法,中国人可不欣赏柏拉图的“精神恋爱”。于是又有高人想出喜鹊搭桥的妙计,虽然一年只能见一面,毕竟聊胜于无,而且,秦少游先生还高度评价了这一爱情模式:“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说的这么动人,只是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年也只和苏小妹见上一面。

  后来,又给这中国情人节加了一把大火的,是风流皇帝唐玄宗。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朝天宝十年,七夕之夜,宫禁之中,66岁的唐玄宗与33岁的杨贵妃凭肩而立,仰望星空,感慨于牛女隔河相望而不能长相厮守,因而盟誓:愿世世为夫妇,说完执手呜咽。这事也不知是真是假,却让大诗人白乐天感动得一塌糊涂,含泪挥笔写下名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本来是很动人的故事,可惜,到了马嵬坡,在要江山还是要美人的节骨眼上,唐玄宗还是赏给贵妃一根白绫。试想,如果当时两人一起徇情而死,或者唐玄宗宁愿不要皇位也要保住贵妃,那就成了千古不朽的爱情绝唱了。当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爱德华八世那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动人故事,只能发生在浪漫的英国。

  这样,如果“中国情人节”也被大家认同的话,我们就一下子有了两个情人节。有情人的人,左右逢源,自然喜不自胜;还没有情人的人,则一年要难受两回,危机感油然而生。不过,对于囊中羞涩的人来说,过一次西式情人节要掉几斤肉,买一盒高档巧克力,买几枝“蓝色妖姬”,再共进烛光晚餐,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还没有听说“中国情人节”要送什么礼物,倘若这一天只是情人们并肩坐在户外,纤手紧握,远看银汉迢迢,先替牛大哥难受一把,然后再来几句海誓山盟,惠而不费,亲而不亵,我举双手赞成过“中国情人节”。

  陈鲁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