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父亲是不能死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 02:14 中华工商时报
几年前,我刚从老家苏北淮安到南京的一家报社做编辑。有一回,我的朋友孙东从淮安到省城学习,顺道来看我。我们在紫金山下的一家小酒馆吃了晚饭,喝得有三分醉,然后,在街头闲逛。那是初冬的夜晚,天空飘绕着几缕雨丝,清冷的感觉,似乎更能增强南京的忧伤。朋友在陌生城市的相聚,很开心的,借着酒兴,我们用话语彼此传递着温暖,谈理想与情怀,也谈压力与负担。 恰巧,当时孙东初为人父,我妻子也怀孕不久。做了父亲的男人,更懂得肩上的重量。扛着再大的理想,在另一边肩头,放置的还应是家庭。这是我和孙东的共识。后来,孙东就说起了他的女儿,那份疼爱,直接而细腻、真切而深邃,令我感佩不已。一阵静默之后,孙东看着我,突然坚定地说:“再苦再累,但我们又是不能死的,因为那孩子是来投奔我们来的,要是我们没了,那她怎么办呀。” 这句话,一下子就把我击穿了。天空的霏霏丝雨,在晕黄的街头下跳起了舞;身侧不时掠过的出租车上,刮雨器在玻璃上机械地忽左忽右地抹开雨水;古都金陵的飞檐廊柱在夜幕下更显俊逸俏丽。我们都不再说话,脚下的步伐紧了起来,后来,伫足于秦淮河边一方亭台之上,与那洇着六朝忧伤的河水,一起静默。在静默中,耳际,是孙东那句“我们又是不能死的,因为孩子是投奔我们来的”。我脸上湿湿的,不是雨滴,是泪水。 并不擅于表达的孙东,那天,用一句最朴拙的话,让我领略了话语的绝决与穿透。许多年以来,这句话,已深深烙进了我的灵魂。在我看来,在世间,父子情的书写,再过宏大的叙事,也断然是无法超越孙东那句“父亲是不能死的”内在的情感、意蕴与质地。那是父子情最素朴的自然流露。 我后来看过太多有关父子情所谓的艺术表达,总是感觉许多艺术化的父子情,太过伪饰。比如,前些天,我看到两位作家写他们女儿的文章,一个标题是《女儿是我的传世之作》,另一个标题是《女儿是父亲前世栽下的玫瑰》,标题就透着的矫情与造作,刻意雕琢的文本,也传递出强大的麻木与空洞。 至少,比起我朋友孙东那句自然流露的话,这些父子情的文学表达,太没张力了,太不能接近生活的本原了。这也让我觉得,我的朋友孙东,不只是个好父亲,更是个有情怀有境界的人。孙东的那句平凡而震撼的表达,也让人相信,生活本身,永远比艺术更真实,更精彩,更直指人心,更具睿智远见。真正的生活就是在民间。能真正表达生活的真谛与情感,也只能是最自然的话语,属于民间的,自然的。 证明我这些想法的,恰恰也是一篇关于父子情的文章。李修文写的,题目叫《每次醒来,你都不在》。这文章记述了一个油漆工,在夜半无人之际,常在工地的围墙上,用油漆刷写字,多写些“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古人写过的杀人句子。有一回,随意写了八个字:每次醒来,你都不在。如此煽情短句,为谁而写?作者好奇探询,那油漆工开始沉默,继而,号啕大哭,说,那八个字是写给他儿子的。他儿子,被前妻带到外地,出了车祸,死了。 看完这篇文章,立时,就有种力量,在击打着我的泪腺。拭干眼泪,长久,我心里还是刻满了“每次醒来,你都不在”。迄今为止,在我心中,有关父子情的书写,也只有这八个字,具有我朋友孙东那句“父亲是不能死的”相同质地。显然,这一回,击穿我的,绝不是作家的艺术表达,而是那个油漆工,是他的父子情,是他的父子情最自然的书写。 我的朋友孙东,和那个油漆工,也让我懂了,这辈子,作为一个女儿的父亲,作为一个父亲的儿子,我这样一个写字的人,哪怕拥有再好的表达技巧,也不会再去徒劳地去刻意书写父子亲情了。因为,这样的情感,不是书写出来的,而是自然生长的,必须用心去培植的,有了收成,也恐怕只能是父子之间的珍藏。也许,不为人知的,往往更弥足珍贵。 (单士兵)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