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赴一场精神盛宴的狂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3日 01:02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杨时旸

  音乐节这种露天狂欢的方式,把聚集在都市人心中的激情释放了出来。伴随着音乐节开始的,不仅有时尚的展示,还有小吃、唱片等商业出现,尤如美国的“伍德斯托克”,成为都市人的精神盛宴

  5月1日,长假第一天,对热爱摇滚的乐迷们来说,这才是他们节日的开始。2007第八届迷笛音乐节也在这一天正式开幕。中午刚刚开始售票入场不久,平时冷清的北京海淀公园门口就被几百米的队伍环绕住了。很快,所有的套票销售告罄。“没想到这一届音乐节这么火。”一些乐迷嘟囔着说。

  从音乐到生活方式

  现场,演出已经开始。主舞台上,年轻的乐队“后海大鲨鱼”正在掀动着高潮,舞台下三面摇动的红旗上写着几个著名摇滚乐网站的名字,迎风招展的旗帜和上百双高高举起的手臂,衬托在蓝天白云和轰鸣的音乐下。

  侧面的小舞台又是另一番景象,几位低调的电音DJ用笔记本和数据线制造着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世界,时而迷离时而狂躁的电子音符吸引许多同好者坐满舞台前面的草地,和主舞台的疯狂不同,这里的乐迷显得更加内敛。

  围绕在周围的跳蚤市场也聚满了人。各类的唱片、影碟、充满创意的袖标和体恤,各类有趣的小玩意,铺满了通往舞台的几条小路。

  公园的中央,一片空旷的草地上支满了五颜六色的帐篷,打扮各异的青年在阳光下弹着琴打着鼓自娱自乐,有时也能吸引一小群人跟着他们一起舞蹈。玩着飞盘的,躺在草地上晒着太阳的,这里的一切显得如此悠闲自在,就像某个小摊上的一条标语:所有热爱音乐的人们团结起来!

  如果说七年前那个还不成规模的迷笛音乐节带给人们的是全新的音乐展示的话,那么今天,这个由众多国际品牌提供赞助,门票单天50,大小五个舞台,持续四天的露天演出更多的是带给了人们一种与平日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中国乐迷的音乐“结”

  迷笛音乐节的创办人是迷笛音乐学校的校长张帆,这个把无数无名乐队推向前台的“摇滚校长”身上充满着谦和的气息,甚至有人评价说他“看上去像个理工科的小知识分子”。当他站在台上声音轻柔地说“我是张帆,这次音乐节的总指挥”时,那些桀骜不驯的朋克们都站起来大声叫着“校长!”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这个音乐节是大伙推着我做到今天的。2002年的时候,我实在太累了,跟我的同事说,不行咱们歇一年吧。结果他们跟我说,要不你歇着,我们来干!”张帆告诉记者,很多朋友见到他都会问,今年音乐节什么时候开始啊。“我真是很感动,于是就这么一直做下来的。”

  2004年,北京石景山政府邀请张帆他们在雕塑公园做一场户外演出。当时公园门口有个孩子问他的爸爸,“这是什么节日啊?”那个人告诉孩子说,“这是雕塑公园的疯子节。”就是这个“疯子节”让“迷笛”第一次走出自己的校园。“后来第六届我们在北京海淀公园做,其实有很大阻力,我们准备了无数的报告、安全预案,开了好多次会才做成。”对于最初“创业”的艰难,张帆至今仍记忆犹新。“现在已经好多了。有了品牌的赞助,我们主舞台的设备都是顶级的。”

  然而相对于迷笛最早的免门票到现在收取票价,有人开始抱怨迷笛变得商业了。对高票价的诅咒在各个音乐论坛上屡见不鲜。张帆对此显得很平和,“我们的音乐节一直没变的就是概念本身,一直是一个不太商业的,有一种独特风格。但是我们也想和商业结合好,我们也想有赞助有投资,商业赞助是要服务于音乐节的,而不是倒过来,这个度是我们一直在把握的。”

  商业与艺术的博弈

  策划人黄燎原组织的音乐节是少数几个能赚钱的音乐节之一。他曾组织的贺兰山音乐节和雪山音乐节,均以盈利凯旋。甚至在后来知道黄燎原策划了新的音乐节,音乐人汪峰主动给他打电话说,“贺兰山那场我玩得很爽,这次我不能落下,钱不钱的无所谓。”仔细分析一下黄燎原策划的音乐节,不难发现,他所做的活动都是大牌老牌的乐队带着新乐队一起演出。前者能带来稳定的受众,后者能注入新鲜的血液。

  “用商业的眼光去做音乐节也没什么错误。你必须考虑为投资人赚钱,才会有人给你投资,才能做大,要不谁没事陪着你玩啊。”黄燎原说,“别总以为有商业投资,有商业化的考虑,音乐节就不纯粹了。没人想拿钱非得去奴役音乐,人家就是想收回投入,那对你做的内容没什么影响。”

  而单蔚策划的北京流行音乐节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子,方法是引进国外的大牌乐队来华演出。但是这些大牌在一些资深乐迷看来大多已经过气。

  早在筹备阶段的时候,单蔚就想邀请国外的一线大牌乐队过来,可是最终还是选择了面对现实,一步一步地来。“我们可以请鲍伯·迪伦,可以请Radio Head,可是国内能有这么大的市场接着他们吗?”甚至,单蔚都已经和著名的OASIS乐队认真讨论过来中国演出的事情,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他说,“如果我把像那样的大牌请过来,我们希望能有5万人到8万人来看演出,但这个市场没有这么大。那样亏得太多,这个音乐节的品牌就更没法持续下去。就这样我们这个投入已经超过500万了。”

  能解决这一切的,在单蔚看来只有时间了。“我们还在磨合,一点点地培养观众的音乐节意识。所以我们请的这些乐队也不会是随便的,他们肯定是在国际上有一些地位,音乐水准很不错的,等这样一点点地把观众群培养起来,才能真的把鲍伯·迪伦那样的音乐人邀请过来。”

  中国的“伍德斯托克”梦

  提到音乐节,中国的乐迷就会想到伍德斯托克,那个1969年的夏天,逾50万人,长达3天的音乐节被导演马丁·斯科西斯用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被中国的乐迷所熟悉。那个充满着理想主义光芒的音乐节已经不可能再被复制,那只属于那个年代,因此,真的想要做成中国的“伍德斯托克”,只能是乐迷心中的一个精神象征。

  “去音乐节的人实际上没有多少是为了音乐本身而去的。”一位音乐节的常客这样说。虽然崔健和其他音乐人一直大声疾呼“要来看现场,不要只听唱片”。但是人们仍然清楚,现场的音效其实远远不如唱片纯正。所以这么多人仍然盼望着音乐节的原因显然像那位乐迷说的一样,并不是为了音乐本身,更多的则是现场辐射出的氛围。

  中国一直缺少狂欢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中,户外音乐节还能从乐迷的小圈子拓展成为大众的一个节日,就是因为音乐节特殊的精神内核,就是那种狂欢的,可以打破平日生活规则的快乐和放纵的借口。

  链 接

  迷笛音乐节

  2000年由迷笛音乐学校主办,最初只是在北京香山脚下的校园内举办的学生汇演性质的演出,并且坚持免票。在2002、2003年逐渐扩大规模和影响、并且邀请大量校外和海外乐队演出后,2004年迷笛音乐节改在北京雕塑公园举办,并开始收取门票。

  最近三届迷笛音乐节都在北京海淀公园举办,除了音乐内容不再拘泥于摇滚外,第八届套票价钱也升至100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