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学院 > 正文
 

地产与艺术的歧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 17:33 《中国商界》杂志

  在房产商眼里,陈家刚是一位艺术家;在艺术家眼里,陈家刚又是一位房产商,在艺术家和房产商之间,陈家刚的身份是“模糊”的。

  一个背后有着传奇故事的建筑师,在传奇故事里,他是一个忧郁的地产商。没有像其他同行那样暴发为福布斯富豪,名噪一时的他因为坚持,最终惨烈地败走麦城。

  房地产界的盛会,2005年12月,“2005第二届中国城市地产展示交易博览会”,即CCPE2005第二届中国地博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天津、广州、上海等全国四十多个城市的百余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相关产业企业参展,绿地、万科、上海城投、上海前沿控股、上海城开、复地集团、农工商房地产集团、大华集团、中远三林等中国顶级品牌开发商参展,甚至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菲律宾等海内外楼盘也到现场展销。

  其间颁发了多个房地产大奖,16家企业或楼盘获得了金榜评委会颁发的年度大奖,在众多的

房地产商人中,一位来自成都岗嘉设计有限公司的建筑师陈家刚获得了新锐建筑设计师杰出贡献奖。

  这是一位有着翩翩风度的建筑师,他在会上热切地发表着关于建筑与居住的未来,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聆听。有品质地居住,这并不是一个梦想,他曾经用双手编织过这个梦。梦未成,他亦逃离。

  还记得那个“充满回忆的新城”吗?它曾经牵动了业内业外多少人心。当1998年成都市盐市口第一次挂出上河城的巨幅广告时,人们都在想象,一座“充满回忆的新城”到底是什么模样。然而它最终也没让人们如愿。经历了漫长的修建、停工,最终烂尾的过程,2005年9月14日,再被接手者重新改建后,“上河新城”再次开盘。

  曾经历经波折的上河城,就是陈家刚那破碎的艺术地产梦。

  倾城名盘

  “在自己的私家花园里种上一棵常青的桂花树,透过双层生态窗欣赏河景和绿意,使得建筑也成为一个充满人性的绿色城堡。”上河城当年的广告语充满诗意。

  开盘前夕,如同上河城的广告语一般,陈家刚的楼盘营销也充满了诗人般的创意。当年,成都最大的商场“王府井百货”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城的事件。那天早晨,一些消费者像往常一样走进王府井百货,他们吃惊地发现,一座按照1:1比例搭建的商品房样板间矗立在商场大堂正中。“以前没见过”。还有商家的一句口号“Fortune新生活运动”也让人不解。20分钟之后,人们恋恋不舍地走出样板间,诸多感叹化为一句:“太好了,就是买不起。”

  这套样板间便是陈家刚的成都豪斯物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上河城二期爱舍尔花园的模型。虽为电梯公寓,却完全是别墅配制,最有特点的是每家一户的60平方米空中花园。项目利用紧临河湾的天然优势,在保留颇具地方风情的明椽斗檐坡屋顶的基础上,运用了鲜艳的色彩和明快的造型,在户型空间布局上巧妙地引入了游戏空间和模糊空间。每平方米6000元的均价使之成为成都市最贵的楼盘。

  在有意与无意中,真实比例的样板间还没有拆掉,一场成都房地产的论战如火如荼燃起。陈家刚趁此机会在媒体上发表公开信直指地产老大王石,并抛出“Fortune新生活运动”八点主张,直接向中城房网提出的“新住宅运动”发出挑战。虽然袭击的招数被对方以巧妙的太极推开,但陈家刚还是趁此机会大大扬名了他的上河城。

  “环境私有化”的概念(即每户拥有私家花园的产权,环境不再是公共设施),消费理念上提出“买房子不是买平面,更是买空间”(标价不再采取元/m2,而采用元/m3)。陈家刚提出的这些概念诱惑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都市人。他本人也因“八点主张”被业内人士称为“陈八点”,其理论被认为是房地产界“一股清新的空气”。

  事实上,与其说是房子,不如说陈家刚卖出是概念,是文化。尽管真实比例的样板间最终不可能售出,生命的长度也只有10天“卖期”,但成都豪斯物业有限公司由此获得的收益是:平均每天1万人次的访问量,短期内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影响范围传播到京广沪等房地产业发达城市,直接的经济效益,自样板间亮相以来意向性预订金额已超过实际销售金额1倍多,间接的品牌效力,上河城在业内无人不晓。

  负责成都豪斯物业此次策划的顾问公司曾透露,制作现场样板房的总造价是310万元。再加上媒体广告180万元,全案策划共花费500万元左右。

  然而经过项目的重新策划与革命性的营销推广,上河城项目的售价由3200~3800元/m3提高到5400~6500元/m3,整体项目的总售价提高到3.2亿元左右。这笔账算下来应该是,用500万元进行营销策划,最终创造出近1亿元的价值。

  吃螃蟹的结果

  第一个提出诸多居住的概念,第一个把样板间建成真实比例放进大商场……陈家刚吃掉许多领域的第一只螃蟹,却未能吃进最关键的一只。就在上河城声名大噪,订房者蜂涌而至之时,成都豪斯物业有限公司破产了,上河城资金链断了,陈家刚跑路了。

  2002年10月,豪斯物业被银行全盘托管;同年12月23日,四川博雅拍卖有限公司受托拍卖上河城二期,开创了成都拍卖标的最大、最高档的房地产项目记录。然而,因债权债务关系复杂,上河城于2003年初搁浅停拍。

  豪斯物业的法律顾问廖勇曾对外透露,通过法院和仲裁委确定,豪斯企业欠承建商中铁二局股份公司建筑材料款6000万元,加银行债务1亿多元。购房者的资金也被大量占压,最多的一户交了108万多元房款。购房户一般也首付了二三十万元。廖勇参与了2002年3月以后上河城的所有诉讼。

  如此畅销怎么会没钱?

  “不是上河城没人买,更不是住进去以后物业、管理或设计出现问题,而是豪斯物业根本就没钱把楼修完。”有业内人士指出。

  两位豪斯物业的前副总将原因归结到陈家刚身上,“主要是管理混乱造成的”。曾经的商业搭档毫不讳言地指出陈家刚“作为建筑师,陈家刚是成功的,但作为商人,他是失败的”。

  由于艺术情结,上河城一期销售成功后,陈家刚投资几百万元在上河城内兴建了上河美术馆,成为成都第一个私人美术馆,也是国内唯一入选世界美术馆联合会的中国美术馆。名声出去了,但代价沉重。据了解,花这么多钱建的美术馆只是一个临时建筑,没有产权,其实是“不值钱的东西”。而今它早已另作他用。

  “在开支上大量占用公司的流动资金,而在成本核算上,陈家刚却一塌糊涂。”法律顾问廖勇说,几百万元就可做的广告,陈却花了上千万元。“豪斯物业的官司是一打就输,很多经济合同在签定时就有漏洞。”

  更危险的是,陈家刚对财务不熟悉,但企业还得他说了算。成都豪斯物业设了近10个副总,管理人员有100多人。业内人士称,根据行业一般水平,60~80人就要开发10~20万平方米的项目。豪斯物业的员工队伍大大超出一期13万平方米的工程需求,仅工资每月就花去几十万元。

  而政府也在上河城的破产中扮演了某种角色。廖勇说,当时政府方面认可陈家刚为法定代表人,政府派出的董事长从来没在企业出现过。“投资和经营的关系没理顺一直是豪斯物业的致命缺陷。”员工认为企业是国家的,就尽量让自己得利。一个例子是售楼小姐为了多提成,不断对客户让步,结果公司仅因售房合同一项就赔偿违约金600万元。

  据了解,1992年豪斯物业成立时,成都市青羊区经协办牵头,通过老干部集资1000万元入股,成立股份公司,这成了房地产项目主要的启动资金。“上河城一期销售回款1.1亿元,资金回笼很快。但除去高昂的拆迁成本,企业一年上千万的花销,利润很大部分还集资利息了,无力支付土地款,就更多依赖银行贷款。”廖勇透露。

  因资金紧张,豪斯物业找铁道支行贷款5000万元。后无力偿还,银行催还款,便把修工程的资金扣留下来。没有得到工程款的中铁二局股份公司急了,申请法院查封豪斯物业。于是,豪斯物业被银行全盘托管,以至于沦落到被拍卖的境地。

  艺术梦破

  “上河城资金链断了、陈家刚跑了,不论跑到哪儿,钱总是要还的……”

  梦想和现实的遥远距离往往超乎想象,现在的陈家刚是格外落魄的,他那座“充满回忆的新城”早已作为烂尾楼被拍卖了,而上河美术馆也早已挪作他用,而他自己则负债累累。他的身份也不再是风光的“有着高雅艺术品位的投资商人了”,而是正“痴迷”于设计与摄影的普通人了。

  与陈家刚熟识的媒体人士曾评价“如果一定要给他的身份排序,应该是艺术家——地产商——设计师。”这就是他失败的根本的性格原因。正如有评论认为,陈家刚本身没有错,但陈家刚以艺术家的姿态修房子就错了。“上河城”是个很好的概念,陈家刚是个好的创意师,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万光年,房子总归要修在泥土上,艺术家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以一种绝尘标准看待事物,把梵高的“向日葵”拿来普及种植,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拿来筛选保姆,再在院子里挖一眼安格尔的“泉”,拒绝现实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被现实拒绝。

  陈家刚的好友潘石屹曾公开表示,陈家刚天生可能就是一个艺术家,但他后来又要做个优秀的商人,才最后导致他的失败。

  但很多成都同行并不如此认为,“不认真卖房子”成了私下大家对陈家刚的定论。某成都地产商认为:“陈家刚真正厉害的是他的策划和包装,是他的很多理念。在一个人栽了的时候说风凉话不道义。但作为一个商人,把房子卖掉了有人住才是第一位的,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而且,他认为陈家刚的垮台同他把过多资金投入上河城美术馆甚至支持一些艺术家有关,“你看他身边围着那么多艺术家,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把他当哥们。”

  已经逃离艺术地产梦想的陈家刚认为自己还没有失败。虽然他曾坦言,“现在还有债务,而且有点多,天天都有人催债……”但是这个建筑师还是决定“要回到房产界,会选择一种温和的方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