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看好莱坞创新与现实之间的角力(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6日 16:20  新浪财经

  创新派之于保守派

  科尔斯纳根据对待技术革新的态度把人分为三类:

  1.视新技术为机遇的创新派,

  2.视变革为威胁的保守派,以及

  3.“等到看事情如何发展的”骑墙派。

  书中断定大多数的技术进步都包含着创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创新派希望进步,保守派则希望维持现状。虽然这个斗争历程贯穿着整个电影的发展史,但阅读科尔斯纳的编年史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历史。虽然科尔斯纳指出阻挡每个变革的力量是难以抗拒的,但我们还是可以找到新发明顺利被好莱坞制片人接受的例子,譬如斯坦尼康(Steadicam)摄影机稳定器。进步的真正敌人或许不是惧怕技术进步本身,而是害怕新技术会削弱成功的商业模式。大家考虑得更多的是利润,而不是电影拍摄和分销中利用的某个特定技术。

  虽然电影业中这种技术进步与现有业务模式之间的冲突数不胜数,但正如科尔斯纳所言,这种冲突并不是电影行业特有的现象。“好莱坞或许比其他行业,譬如保险业,要稍微多些吸引力,但它仍是研究任何大型成功行业应对新创意之道的绝佳案例。”

  事实上,其他阻碍技术创新的行业还有很多,譬如摄影胶片制造商拒不承认数码摄影技术的影响,唱片业反对音乐数码发行方式等。但电影业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电影的制作与发行过程中贯穿着无数的技术。但经济利益却使这个行业特别不愿尝试新创意。考虑到每部大片上映带来的收入,天平正在朝维持现状的一端倾斜。科尔斯纳的书中贯穿着对新技术可能会破坏原有计划的担忧。科尔斯纳的书跨越了从19世纪末电影诞生到目前的整个历程。

  保护会下金蛋的鹅

  许多电影公司老板都在竭力保护“这只会下金蛋的鹅”,但托马斯·爱迪生是他们中的第一人。

  华纳兄弟哈里(Harry)在默片的全盛时期曾经说过,“谁稀罕听演员在说什么?”但收音机的崛起催生出有声电影,因为音频技术提高了复制声音的能力。而且收音机还让千家万户可以直接免费收听娱乐节目!电影行业必须奋起直追才能与之抗衡。

  同样的,好莱坞虽然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发明了最初的宽荧幕格式,但一直没有激起电影公司或剧院太多的热情,这种局面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才有所改变,因为当时电视机的问世吸引了很多观众在家里收看节目。

  随着电影业的细分程度加剧(复杂程度也在增加),1948年联邦高级法院判决电影院从电影制作公司分离,于是电影制片人与影院老板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为技术进步制造了更多的障碍。目前仍在缓慢进行的向数码放映技术转变就是很好的例子。

  电影发行人斥巨资制作和运输电影胶片。对于制片商而言,数码发行方式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将每套影院设备更新成数码放映估计需要10万至25万美元,这对于任何一个影院老板来说都没有太多诱惑力。虽然已有各种方案在制片人和影院老板之间分摊数码转换的成本,但影院老板对此普遍都不太热心。如科尔斯纳在书中写道,“虽然[数码放映]技术在不断改善,但由谁来为转换买单的问题可能会起到阻碍作用。”

  这些只是科尔斯纳书中生动的例子之一。他的书还探索了所有电影行业的技术进步,从声音、色彩和宽荧幕的出现到数码放映、数码摄像机(无胶片的拍摄),以及全球互联网业务中使用的新业务模式。

  前途未卜的影院

  目前宽带互联网接入和家庭影院的日益普及给好莱坞的业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文件共享网络非法下载也可能减少发行电影和影碟的收入。但即使是合法的下载也会影响到好莱坞传统的业务,因为它给减少“电影发行窗口”造成了压力,即减少电影首次上映到以影碟、在线等形式发行之间的时间间隔。

  虽然蓝光等高清格式可以延长影碟的寿命,但许多人都相信数字下载将是未来的趋势。NetFlix公司的客户目前是付费购买影碟,然后通过美国邮政服务递送。该公司之所以取名NetFlix是因为其创业CEO里德·哈斯汀斯(Reed Hastings)认为,电影最终可以通过网络观赏。他在2001年的时候说过,“我们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提供从网络下载的影碟。我们的十年计划是在该领域成为全球领头羊。但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如何吸引客户,吸引几百万订阅用户,他们喜欢在网上挑选电影。这些人就是会下载的客户。对公司而言最有价值的就是客户关系。”

  然后就是家庭影院系统的问世。这种价格合理的消费品提供高清晰度的大屏幕影像和多频道环绕音响,效果堪与电影院媲美,但观众却不用忍受电影院油腻的地板、昂贵的零食和举止不雅的观众。电影观众数量开始减少。科尔斯纳引用了下列数字:“2005年总共售出14亿张电影票,这是1997年以来最低的票房数字。”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与美国在线(AOL)的联合调查显示,73%的成人选择在家看电影。

  但在这种情况下,或许先进的技术可以解决这个由于技术进步造成的问题。好莱坞电影公司对3D电影的兴趣日益浓厚,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希望观赏3D电影的体验可以远胜即使是最顶尖的家庭影院效果。上世纪50年代好莱坞推行宽荧幕电影就是为了抵抗电视的诱惑,这次也是家庭影院造成的威胁在推动好莱坞前进。

  然而许多好莱坞人士都倾向于认为,电影院有着天生的魔力。不论家庭影院的屏幕有多大,环绕立体声道有多少,它的魅力都是其他任何方式不能替代的。科尔斯纳引用编剧兼导演奈特·沙马兰(M. Night Shyamalan)称,“电影观众有着‘集体灵魂’(collective soul),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去电影院看电影……其他任何企图说服我们的话都是在撒谎。”

  但正如其他对技术进步的诸多怀疑一样(“谁稀罕听演员在讲什么呀?”),这样的话听起来仿佛是在顽固地捍卫现状。

  而乔治·卢卡斯这样的革新者却对目前技术变革的浪潮抱着更加乐观的态度。科尔斯纳指出,卢卡斯相信影院不仅不会销声匿迹,反而“会成为未来的文化中心,也就是成为你和朋友碰面、约会然后一起娱乐的地方。”他对消除电影发行窗口甚至更加乐观,认为新片最终将实现影院与影碟同步上映。科尔斯纳写道:“[卢卡斯]用踢足球打比喻:球迷可以去球场与众人狂欢加油,也可以留在家里看电视转播。不论采取哪种形式观看比赛,国家足协和球队都可以赚钱。”

  不论电影院是经历卢卡斯所称的浴火重生,还是挣扎着与家庭影院角力,好莱坞应该会象过去一样,从诱人的影片内容中寻求获利之道。但假如事实最终证明爱迪生的观点并非很荒谬,多数人宁愿独自在家看电影也不愿去电影院,那会让有些人觉得很讽刺,也有些人会觉得很悲哀。 (供稿:沃顿知识在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