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可的“无用”哲学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5日 10:59  财时网-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海珍

  “服装之于我就如同油彩之于画家、石头之于雕塑家一样。作为一种单纯的个人创作、语言的独特表达,让人们不停留于对其表面形态的观赏,而走向内心世界最深处的交流与思考。”

  几十位非专业的模特演出者穿着“无用”的最新作品,缓步走上铺设在林荫之间的毛毡,闭上双眼,气定神闲站立等待。在毛毡最远的另一端,生命的循环开始展演──洒在地上一粒粒蓄满生命能量的种子,刚刚发芽的嫩绿青草在风中微微伸展,饱满的棉桃开出了满满的棉絮。然后,在古老的纺纱车上,第一位织布工人以灵巧的手指拈出纤长的棉线,第二位织布工人,端坐在已有百余年历史的织布机前,以贵州流传千年的古老技术,织出一樏又一樏的棉布……

  7月3日,马可携自己的“无用”品牌在巴黎皇宫内举办了一次独特的服装秀。

  奢侈的清贫

  与其说这是一场时装走秀,倒不如说这是一次行为表演。马可在巴黎高级时装周上的“反传统”举动,被一些媒体称为“反时装”宣言。这场“反叛”的时装秀却得到了法国巴黎高级时装公会主席Didier Grumbach的认可。他认为,高级时装周就是马可这类具有强烈实验性和反省性作品的最好舞台。

  不过,有人也保持着谨慎的怀疑。比如《联合早报》就有人撰文说:虽然其环保理念与简约风格受到赞赏,但这些俨如农夫装的创意似乎与城市环境格格不入,更别提想在以奢华与炫耀而著称的时装界中找到知音。

  对于马可而言,这一系列服饰反映了她的生活态度,是否能找到知音并非是她所关心的。据说,“无用”系列不会售卖,让“无用”做到真正无用,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高级时装无用的本质。

  从这一点来说,“无用”这个品牌只是一个概念。或者说,是马可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在这场名为“奢侈的清贫”时装秀中,马可想告诉别人的是:清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穷,而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的积极作用所最终创立的简单朴实的生活形态,是对物质世界的一种主动的叛离和节制物欲,是追求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行为。它包含着最低限度的对物质的占有;最为充实和自由的精神生活;执着于一切世俗的欲望,如权利、利益、名誉等。

  “我不满足于一般表象世界对于服装仅仅出于视觉上的赏心悦目,或一般人出于实际功能性的购买,我深信,服装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语言,具备观念传播、精神交流的无限可能性,甚至能够引发深思继而改变行为。”面对镁光灯总是沉默的马可,似乎更喜欢用服装本身表达自己。

  无用之根本

  “无用的创作,对于我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将只听从心灵的声音……我所做的是现代艺术,每件都是孤本,至于美与不美并不重要……就像在旅行中,我其实从来不会带着某种刻意的目的去寻找什么东西,只是任凭欲望去感知。我从不提前预想什么事情,我只是向人们敞开自己的心灵。这不仅是创作,这也是我的一种生存方式。”马可这样回复道。与媒体沟通,她更多地习惯于用互通邮件的方式。

  作为一家服装公司的设计总监,马可旗下有两个品牌,“例外”和“无用”。她和丈夫毛继鸿是令人羡慕的夫妻档,她主管设计,毛继鸿主管设计之外的一切事物,包括采访。因为马可是一个不愿意面对镜头的人。

  “例外”这个简单而独特的名字和她的反转体英文“EXCEPTION”曾引起几乎所有和她初次相识的人的好奇。而对于这个英文Logo设计意念的解释——例外就是反的,也正是例外设计风格的写照:“EXCEPTION”是不跟风的,她总是游离于大众潮流之外,却又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潮流;在不断打破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将梦想转化为现实。

  与“无用”相比,“例外”似乎更为亲民,她是可以被穿在身上的——“例外”的专门店已经开设了近60家。

  也正是因为“例外”,马可与贾樟柯结缘,贾樟柯的电影《世界》首映和后来拍主题歌《乌兰巴托的夜》的MV,女主角身上穿的都是“例外”的衣服。

  2007年,马可第一次带着“无用”系列参加法国巴黎时装周春夏时装发布会。那场以“土地”为主题的秀,带给人的是震撼而不是惊艳。当展出幕布陡然降落,《世界报》记者Florence Evin这样描述她的震惊:“在半黑暗的Stanislas体育场,她将27名真人模特(从8岁到75岁)放置于雕塑作品的底座上,有如米勒画作中描绘的农夫景象,将他们生活与劳作的一瞬间凝固,讲述了一个穿梭于新生到死亡的故事。一件经过烈火烘烤的无领无袖裙装,好似刚刚经历过一场战斗。一件超大号的和服大衣,以白色颜料反复涂沫后满布龟裂纹,仿佛是饱经了岁月风霜……”

  “发布会现场的设计让人难忘。记得在马可主创思想确定后,我们一步步地选搭建公司,挑化妆品,找化妆师,包括展览现场后面幕布上的电影都是我们自己按照‘无用’风格搭配出来的。”马可的丈夫毛继鸿说。

  之所以为品牌起名为“无用”,马可这样说道:“所有人都在追求有用,做个有用的人,做个有用的物件,买个有用的东西,是否有用甚至已成为我们做事的前提。但眼前的有用和未来的价值往往不同,我想做些眼前未必有用但以后会有价值的事,我想把人们眼中无用的东西变得有用,我想人们不再以是否有用作为取舍的原则。我喜欢无用,才能赋予它新的价值。价值从不在物件本身,而在使用的人。”

  对生命的探索

  贾樟柯或许可以称得上是马可的知音,在拍摄《无用》纪录片的过程中,贾樟柯触摸到了马可的哲学内核:“拍到最后,我发现其实我和马可做的是同样的事情,只不过运用的媒介不同而已。每门艺术都有对这门艺术本体的一些理解,比如做电影要理解影像和声音,马可对于服装就有她自己很长时间以来建立起来的独特理解,她的表述能力特别强,她的设计理念非常清晰,她想要通过服装传达出的对人、对社会、对这个时代的思考。在现实意义里面,她是一个做设计、做艺术都不是为了追逐金钱和名利的典型,她超越了这些东西。世俗需要的成功,她的商业品牌‘例外’都给到了她,但是她没有满足。我打心眼里认为她的身份绝不局限于是一个服装设计师。”

  “衣服是情感的传递和表达,时尚是不重要的。”马可说,“我认为,衣服就是皮肤之外,跟皮肤最亲近的一层东西,它的价值在于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流行、时尚都是不重要的。”马可再次强调。

  在“无用”的品牌中,几乎所有的衣物都采取了超码、做旧的处理,絮乱的缠绕和粗糙的缝制。仿佛下定决心和现代文明对抗。她经过去农村采风,或许正由于此,她的设计总是显得与现代都市相去甚远。她的衣服都是纯粹手工与天然的制程,是传统技术的延续与活化,她透过自己亲手缝制的衣服,邀请人们抛开消费的态度,珍惜手工之物的稀有性与感情。

  马可对于设计师的身份提出三种责任:生态的、道德的、文化传承的,即避免在制程中危害环境、主动担任社会良知角色、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创造力令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

  “我对服装和设计师的身份的认识来自于我对世界和生命价值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并成为我创作的巨大而持久的动力。我深信,正是这些对生命意义与精神价值的追求令我变得不再平庸。”马可如是说。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