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礼辉:中行奥运赞助已收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9日 17:38  《新财经》

  文/本刊记者 张 程 摄影/三 天 淡 水

  李礼辉,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行长,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微笑。他之所以笑得那么甜,是因为中国银行近年发展势头着实不错。中国银行是北京2008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中行日前公开宣布,其在奥运赞助上的投入已经收回

  2008年7月16日,刚刚从中央党校学习回来的李礼辉,应邀参加中行-北大“2008奥运?冠军论坛”合作启动仪式。借此机会,《新财经》记者对这位微笑行长进行了专访。

  李礼辉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是个“老金融”了。他42岁出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2004年8月3日从海南省副省长调任中国银行行长,此时离中行成立股份制公司仅差23天。

  中行的“无阵痛”改革

  面对23万人的大盘子,做一个行长并不轻松。当时,中行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最关键时期,百业待兴——要进行人力资源改革,转变岗位设置的行政化;建立市场化的薪酬体系,将过去行政化的工资变为岗位工资和绩效奖金两部分,引入市场化考核机制。此外,风险内控体系、财务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改革等,都排在了行长的工作日程表上。

  在这些任务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力资源改革。中行原来是国有商业银行,过去的结构是行政干部体系设置。改革首先要打破这种官本位,去掉处长、科长的头衔,同时转变职能,按照市场化商业银行的需要设置岗位。

  中行在进行岗位改革时,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大刀阔斧地裁员,而是针对中行的实际情况,在改革中实行了“三不政策”——不大规模裁员;不搞强迫提前退休;不搞买断工龄。“三不政策”使中行成功地避免了转轨的阵痛。

  阵痛是避免了,可多出来的人怎么办?中行决策层将目光集中到了拓展新业务上,如开展保险业务、基金业务等。“人多人少是相对概念。”“关键是整个构架如何达到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能够创造价值。”

  “保守”疗法成功推进了中行的平稳改革,也使中行的业务更加多元化。自此,中行在大踏步赴港、沪上市的同时,积极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使改制后的中行,呈现出一个全新面貌。谈及中行的改革,李礼辉说:“通过改革,建立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改变了过去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了业务创新。”

  谈及中行下一步的打算,他说:“从长远看,中行的外汇资产更多,多元化平台更多,这有利于中行成长。”

  作为行长,李礼辉十分看好中行的发展前景。

  对话一:关于中行

  《新财经》:请您谈谈中行的战略定位,您认为中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独特之处在哪里?

  李礼辉:最独特的应该是多元化的业务平台。除商业银行业务外,中行还拥有投资银行、直接投资、保险租赁、基金等业务平台,产品品种能够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新财经》:据悉中行将加快海外并购步伐,具体有何举措?

  李礼辉:总体上,我们是希望强化中国银行国际化的优势,现在我们的海外机构已经有很多,除中国内地外,我们在26个国家和地区有近22000名员工。

  关于海外并购,我们首先还是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哪个部分的平台比较薄弱,就会加强那方面的业务。另外要考虑的就是区域发展战略,比如建立我们的分行支行,当有合适机会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并购一些机构。

  《新财经》:风险管控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关于内部风险控制,中行曾有“切肤之痛”。中行现在如何防范?

  李礼辉:我们这几年做得很好,以“三道防线”建设、基层建设、案件治理为重点,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全年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及涉案金额分别比上年下降63%和96%。我们现在的案件金额和营业收入、案件数和机构数的比例已经下降到同业中最低,今年上半年仅发生了3起案件。

  另外,我们还在优化流程,对流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漏洞进行改进。再就是加强人员的教育,强调问责文化。当然,银行内部控制永远很难,我不能说绝对的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