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求解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十个问题(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2日 18:16  《企业文明》

  另一点就是要不要确认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样的关系问题。在八九年以前,经济学界讲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不涉及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界讲企业文化又不联系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两种缺陷,现在改过来了。应当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灵魂的部分。这个观念和认识应当确立下来,还要进一步认识到,不能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仅仅归结为某种技术、某种知识、某种设备、某种资源。如果进一步问:技术、设备、资源的魂在哪里?答案只能是:不在其本身,而在企业文化之中。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明确这样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对企业文化建设自觉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六、在企业文化设计中,如何挖掘和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根脉和深厚底蕴?

  我们建设的是具有国际视野而又扎根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体现“中国特色”有两个不可忽视:一是不能忽视中华民族悠久深远丰厚的传统文化根脉,实现现代企业理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二是不能忽视地域特色文化的长久影响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极大地影响着、渗透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包括企业家、企业人、广大员工的思维方式、思维惯性、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中。现在的问题是,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和经验总结还很不够,需要大大地深化和拓展。这里的关键是“融合”二字,在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和企业文化手册设计中,企业理念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是有机融合的,而不是机械套用、简单罗列起来的。中电国际“静水深流”的企业文化之所以受到重视,公认是一个范例,正是做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而且这种融合体现在了文化管理的各个方面。

  七、发展现代企业文化,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实践方略,怎样探寻体现大众化、通俗化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

  这就是要坚持多年来已被企业界广泛认同的“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即“四好”的建设方略。企业文化设计、企业文化手册要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简明扼要、有效管用,这是多年来众多行业的企业文化实践路径的经验概括。企业文化在企业是大众文化,而不是固守在学术殿堂中的书斋文化,要化繁为简,而不能化简为繁;要深入浅出,而不能浅入深出;要让人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这是我多次讲过的。我还说过,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设计是愚笨的做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即简明扼要表达出来的做法才是聪明的做法。在今天,仍有必要进一步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切忌繁琐化、玄虚化、空洞化、雷同化。如果把企业文化建设引入繁琐化的境地,引入空洞化、玄虚化的境地,引入雷同化的状态,那必然窒息企业文化力的勃勃生机。可以说,强调这一些,这也是企业文化在“中国化”的道路上,我们中国企业文化界的又一大贡献,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企业文化在实践中广泛认同并获得有效普及和持续发展的一大贡献。

  八、《企业文化手册》如何贯彻推行?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人们常常有这样一个困惑,就是企业价值理念概括出来,企业文化手册印制出来以后,不知该如何有效地推行贯彻下去。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己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并非一日之功,并非一时之力。不能说只有制订了企业文化手册才算有了企业文化,而在文化手册制订之前,我的企业没有企业文化,当然不能这样说,不能这样认识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手册的制作,这是对已有文化整合、提升的结晶,标志着企业文化的“系统化”、“精炼化”和进一步“行动化”,这毕竟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但是有了企业文化手册,有了自己企业的一套价值理念,这仅仅是第一步,重要的还在后面,这就是把企业文化手册所确立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贯彻到管理人员、广大员工的言行中,让人们认同、信奉和实践。我把这一阶段的做法概括为“两化”,即:化文本为行动,化理念为实践。当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么轻而易举,而且实施办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不同的企业可以创造、实践出许多不同的富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

  从已有的实践经验来看,对文化手册、价值理念进行贯彻实施推行,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就是发挥企业故事和企业格言的作用。企业故事就发生在员工身边,员工会感到很亲切,这就让企业文化易于理解,融会贯通。在国外,企业故事也叫企业神话,正如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的著作所讲的,“企业文化由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这些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对公司的员工有重大的意义”。

  近些年来,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这方面的新经验,作了这样的新概括:故事理念化、理念故事化。这两句话,生动地反映了企业故事与企业理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九、怎样看待企业文化“落地”、“深植”、“落地生根”,它们的真实、确切含义是什么?

  大家常讲企业文化要“落地”、“落地生根”,又有一种说法叫“深植”,“深植”是国外学者的话。

  这都是一些比喻的话。本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己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市场开拓中、创新发展中所生发、所凝结、所形成、所积淀起来的,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像种地、种树、种花一样种出来的。讲“落地”也好,讲“深植”也好,讲“落地生根”也好,这些形象化的说法,无非是要说明,企业文化不能停留在文本之中,不能仅仅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不能“双脚离地”,而必须入耳、入脑、入心,让理念扎根于广大员工的心灵深处,并且化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自觉、行为规范、行为习惯,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从而化为行动,转化为经营业绩。

  十、怎样看待企业文化的变革性和稳定性?

  作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领域和大家一起走过来的人,我知道很多企业已有了文化纲要、文化手册,但不要以为,一旦文化手册在手,企业文化建设就可以说到此成功了。无论对于哪个行业、哪家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都可说这样四个字:任重道远。

  对此,我想讲以下三点:

  一是确立一个观念,这就是:企业文化理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僵滞凝固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

  提出企业文化变革,不是你想变不想变的问题,而是到一定时候势所必然、不可阻止、不变也得变、不创新也得创新的问题。在今天,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应强调它的创新性。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因为:市场竞争的形态在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在深化,企业组织制度在不断创新,所以“企业再造”在不停发展,企业的运作形式也在发展变化。

  例如,过去是单枪匹马式的竞争,现在是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实现双赢多赢,叫“竞合”或“合竞”。企业的外部竞争形态发生了变化,那么,这就需要研究协作竞争的新思维、新文化。

  再如,过去是什么都由企业自己做,现在讲“外包”、“外购”,这是一种智慧型的运作。企业内部运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个问题上,也要有新的文化观念。

  又如,现在研究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还要从市场导向转向用户导向。市场导向与用户导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这个方面看,强调用户文化、用户价值是很有道理的。当然也不能把企业文化就等同于用户文化。

  这只是几个举例。发展变化还很多,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企业文化研究应当立足于企业本身的发展变化;而企业本身运作的发展变化又必然要求在企业文化上得到反映。这才是倾听实践的呼声,才是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大庆炼化公司坚持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传承和创新“三相文化”(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的经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二是把握一种操作艺术,就是处理好企业文化的变革性与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一个适当的“度”。

  文化具有变革性、流动性、创新性,也具有稳定性。讲企业文化创新、变革,也不是说今天金融危机来了,明天一早就开会匆忙修改文化手册。我看不会发生这样的误解。什么时候要保持稳定,什么时候要变、必须变,这是一种工作艺术和必须把握好的一个“度”。

  三是就目前来讲,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可否做这样一个新的尝试:对文化同战略、管理、品牌作“四位一体”的更为紧密的系统思考与整体规划。

  在我们的研究视野和建设实践中,千万不可忽视企业战略的确立及其调整的意义。国外有统计数字表明,企业家花在战略研究上的时间要占全部工作时间的60%。

  我们也千万不可小视品牌战略与品牌文化。对企业来说,无品牌战略肯定是带来许多麻烦而最终导致失败的战略。品牌文化与品牌价值的研究值得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文化的基础工程,而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亮点、闪光点和综合展示点,也是企业文化传承的一个纽带和辐射的一个光环。胜利油田胜利地质研究院在品牌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值得重视,称得上是一个范例。

  近来,回顾20多年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我常常自问:我们能不能从已有的知识局限中,从已有的成就、经验和做法中,从已有的眼光、视野中走出来,在新的起点上,迎接新的挑战,回应对企业文化的新需求及某些疑问呢?我说:能。企业文化这一概念,虽然是从国外传来的,但经过多年来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早已“中国化”了。企业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大家共建万紫千红、多姿多彩的文化园地,迎接企业文化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作者为原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理论组副组长、中宣部原理论局副局长、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