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求解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十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2日 18:16  《企业文明》

  文 贾春峰

  我是1983年接触企业文化的。1982年我由中共中央书纪处研究室调到中宣部工作。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有个中国行为科学研究会,他们找到中宣部点名要我兼任副会长。虽然我是副会长,并没有参加过行为科学研究会的任何会议,但是我从行为科学接触到了企业文化,看了翻译过来的美国最早几本企业文化著作,当时号称“管理新潮四重奏”的书都看过了。从1983年算起,已经有25年的时间。25年,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回想起来也是感慨万千啊!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段是放在“文化力”与企业文化研究上了。近来,我常常坐在桌前,摊开许多企业文化手册,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翻来翻去做些比较研究。我知道,这是饱含着多少位企业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劳作啊!今天,我就是以一个企业文化手册的收藏者、学习者、见证者、研究者和随意性的感想发表者的身份来发表评论和建议的,主要从实用的角度、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层面、从实践给我们的启示讲以下十个问题。考虑到我们正处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起点上,更考虑到我们的企业正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新挑战,我认为,研究一下这样的问题,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扎实有效,是很有现实迫切意义的。 

  一、在企业文化设计中怎样把握和体现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和要素?从目前状况来看,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方面值得改进?

  企业文化设计的主要内涵和要素是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这也可称之为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当然不只是这两个方面,包括文化手册设计中还要加上视觉系统和企业故事等,但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绝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现在我们许多企业规划、设计文化手册,基本上是照这样的内涵要素来做的。至于价值理念中以多少条目为合适,这要从企业实际出发,以简明扼要为好。

  怎么看这样的做法?这样做并非来源于CIS,而是对企业文化内涵要素的准确把握和实践经验的理性总结,是由此提升、提炼出来的。从丰富繁多的企业文化内容中突出这两个方面,便于操作实践,这是中国企业文化界作出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普及和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我对比了国外的一些相关图示,感觉还是我们现在多数企业的做法清晰明确、有效管用。我们没有必要去照搬照套或者去“接轨”国外的一些繁琐化的做法,不能搞那些罗列堆积、不得要领、如入五里云雾的方案和做法。

  但回头看,我们现在通行的一些做法在实践中也有需要纠正、改进的地方,有些则需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

  从我国一些企业的文化手册来看,我认为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也是两点建议:

  一是不能把企业文化手册搞成若干理念口号的简单汇编,而没有行为规范、没有行为文化。那样做不仅会失去体系上、逻辑上的完备性,而且失去了企业文化的实践性和可操作价值。这个缺陷,多年以前比较突出,现在大多已经改过来了。

  二是特别需要引起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是在一本企业文化手册中,应注意解决好理念系统和行为系统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我多年前就提出过,讲了好多次,总想在这方面多找一些范本、范例。优秀的《企业文化手册》,不仅应当有特色鲜明的理念系统,有不可缺失的行为系统,而且还表现在要处理好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是需要专门研究而长久被忽视了的。那么理念系统和行为系统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相互应和的内在统一关系。价值理念本身蕴含着应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行为习惯;而行为方式、行为规范、行为习惯又体现着价值理念的引导,二者有内在逻辑,是浑然一体的。这也可以说是理念引导行为,行为体现理念;理念渗透于行为,行为使理念看得见、摸得着。我们绝不能把二者搞成机械的、互不相干的、失去内在联系的、孤立的两个板块。

  二、提炼和确立企业的价值理念有没有需要把握的总原则?

  有。提炼、培育和确立企业价值理念,有一个总的原则,这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实施企业价值、员工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包括用户价值)的有机统一。这三个方面一个也不能少,必须是均衡协调发展,而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单打一,不能择其一不要其二,也不能择其二不要其三。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与企业文化应引发哪些启示与思考呢?这是值得专门研究的。我认为,这其中之一就是企业必须重视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而决不能道德伦理缺失,不能社会价值缺失,不能社会责任缺失。

  三、在企业文化设计与企业文化建设中怎样避免文化“双脚离地?关键点在哪里?

  我认为,关键点就在于企业文化要与企业战略目标实施相融合,要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相融合。两个融合也可以叫作两个融为一体,而不能搞成“两分开”,搞成“新两张皮”。人们不难想象,如果企业文化脱离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实践相脱节,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那样的企业文化还有什么用?!冷静客观地说,这个关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这也是社会上一些同志对企业文化发生疑问、制约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切实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将企业文化力渗透在诸如战略、管理、人力、流程、营销、品牌以及各层级人员的行为中,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建设实践来说,都有一系列复杂多样的问题需要探索、研究和总结。两个融合的问题解决不了,两张皮就会永远存在,企业文化就永远是花架子。我们应当在这方面拿出更多更好的经验,找到许多有效途径、方式方法和具体措施。

  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文化与员工文化是什么样的关系?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与员工文化的有机统一,而不能把企业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老板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要坚持两个“文化自觉”,实现“两个大家”,即是说既要有企业家、企业决策者、企业领导人的积极性和文化自觉,还要有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文化自觉。这两个积极性、两个文化自觉缺一不可。企业家、企业领导人是企业文化的第一倡导者、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和第一实践者。纵观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深深地打着企业家的思想烙印、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但我们绝不能把企业文化与企业家文化简单地划等号,以为只要有了企业家的积极性和文化自觉就可以了。在一个企业中,企业文化必须为广大员工所认同、所确认、所信奉、所实践。卓越的企业文化,都有这样一个特性。这也叫做“两个大家”:大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大家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如果变成少数几个人的文化,甚至一个人的文化,那这样的企业文化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肯定是不能长久的。事实一再说明,企业文化要做好,要体现在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要表现在经营业绩上,就必须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实践。

  五、怎样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点?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深化什么样的认识、确立什么样的观念?

  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点,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于增强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

  在这里,有两点值得强调、值得明确:一点就是深化对于“以人为本”的认识。现在各个领域都在讲“以人为本”,经济工作“以人为本”,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科技“以人为本”,建筑“以人为本”,社区“以人为本”等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要问题已不是要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而是应当深入研究在企业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怎样体现“以人为本”,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