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建摊薄的先行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13:59 《当代经理人》

  “中建(CSCEC)把工地搬到曼哈顿了,欧美建筑公司要小心!”美国《华尔街日报》曾这样描述。

  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泰国拉玛八世皇大桥、俄罗斯联邦大厦、美国曼哈顿哈莱姆公园工程……一系列富于象征性的指标式建筑,均由中建承揽完成。海外运营为中建带来了丰厚利润,据统计,中建海外经营的营业收入只占总公司的25%,实现利润却占到总公司的75%。这其中就有越南市场的贡献。

  挺进越南

  中建总公司最早是在1992年随着中越两国政府的经贸交流活动进入越南市场,算起来也应该是最早走进越南的中国企业之一了。但当时越南刚刚改革开放,经济较弱,建筑市场远没有大规模展开,因此承接的项目极为有限。实际上中建真正展开项目是在1994年,当时一家台商企业要在越南建设电厂,需要工程承包商。恰恰中建在国内就已经做过很多电厂项目,技术、施工经验都非常丰富,双方一拍即合,这也成为中建在越南抛砖引玉之作。

  随着项目的展开,中建在越南的路子也逐渐趟开,不仅承接电厂项目,还将项目拓展到污水处理、环保项目、道路、桥梁、高层建筑、工业厂房等等。经营范围已经基本囊括了越南市场所有的建设项目。

  2007年之前,中建在越南共有三个营业机构,一个是中建越南代表处,分别在河内和胡志明市设立分处;另一个是南方基础联营公司,这是中建为了项目承建方便而与当地企业联营注册成立的;第三个公司是与台商合作建立的中奥太平洋建设公司。三家公司已于2007年统一合并为中建越南分公司。据了解,目前中建在越南的中方人员有一百余人,越南籍管理人员将近五百人,雇佣的越南当地工人达到三四千人。现在每年的合同金额达到1.6亿美元,完成项目收入大约在1.2亿美元。截至2006年年底,中建累计完成和正在完成的桥梁工程有61座,道路122公里,房屋建筑70余万平米,电厂、污水处理等基建项目7个,监理工程63个,房屋设计工程32个。

  看着这一张令人艳羡的成绩单,谁能想到它当初的艰辛,而今天能成为越南工程承建领域的“带头大哥”,其经验与教训足够让已经或即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受益不菲。

  背靠大树

  作为以工程承包为主的建筑公司,能够拥有项目充足的大业主是获得稳定收入的关键。进入越南十几年,中建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与大业主建立了稳定长久的合作。当初帮助中建打开越南市场的台湾电厂建设商,有了第一次合作后,与中建建立了长久的关系,至今已经合作了十余年。

  与日本、欧美等工程公司相比,中国在越南的工程公司普遍缺乏融资功能,近几年中铁、中国路桥等公司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中建却一直还是以工程承包为主,这就注定了中建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越南本地公司由于劳动力的低廉,工程承包价格自然要比中国企业低得多,但是它们除了成本的优势外,技术、管理是它们的致命缺陷。而在这一点上,中建就有了优势,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较高、人才充足,虽然价格相比要高一些,但是由于技术管理的保障,工程效率明显要高于它们,这就保证了工程能够按期交付。如今,越南交通部已经成为了中建的稳定大客户,而之所以获得这个工程大户的青睐,那是中建凭自己实力赢得的认可。2002年,中建承建了交通部的法来大桥项目,这是中建第一次与交通部合作,而此前由于交通部的很多项目都没有能够按时完成,饱受指责。副部长受部长批,部长受总理批。在这一年的工程中,惟独中建承建的法来大桥不仅保质而且提前交付,正是这一次合作彻底征服了交通部,以致后来交通部主动邀请中建承建的项目参加每年的越南“鲁班奖”评选。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中国建筑企业在管理上与西方工程公司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中建越南分公司总经理余索对《当代经理人》坦陈,“但是只要比起技术,我们中国公司绝对不逊色于欧美公司。我常对我们的工程人员说,在欧美工程专家面前,我们在技术上不要有任何不自信。咱们中建三十多岁人建的楼,少说也都在三十多层以上,而一个五十多岁的美国老头建设的楼房也不过三五层。”

  中建准确找到了自己在越南的定位,与欧美公司拼价格,与越南当地公司拼技术、拼管理、拼效率,这也成为了中建的生存之道。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