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管理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中国人力资源网 > 正文
 

鲨鱼精神:中国企业是否需要杞人忧天危机文化(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14:18 新浪财经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危机,那么就必须清醒自己的头脑,时刻保持战斗的姿态,主动迎接危机的挑战。

  1、制造危机——头顶高悬斯达摩利克长剑

  竞争是残酷,有竞争存在的市场,避免不了就有淘汰者。而竞争就是为了生存与发展
,所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激烈地竞争中必须居安思危。

  作为企业的一员也必须意识危机的存在,企业与员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企业员工必须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如果企业的员工满足于现状,满足于眼前的成绩。那么企业失去了青春的活力,变得步履蹒跚,那么迟早会被历史所淘汰,危机就是高悬的企业头顶的斯达摩利克长剑。

  2004年,联想集团所发生的裁员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一系列得轰动效应。有的人不理解联想这一举动,有的人在网上甚至发出了“联想不是我的家”的感慨……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惊诧,如果我们深刻思考一下,其实这样的选择是非常正常的选择,因为联想是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危机,重新定位自己的文化。

  2004年春节后,联想的所有员工都收到了一封信——《狼性的呼唤》,这是联想总裁杨元庆企图对联想文化进行转型的探索。而2004年3月出现在互联网上的联想被裁员工的帖子《联想不是我的家》,却仿佛是新文化分娩中真切的呻吟。

  面对挑战,2004年联想没有退路,只有背水一战,重新在PC市场找回领导者的尊严;2004年的杨元庆别无选择,必须鼓舞士气,再现当年PC市场攻城掠地的霸气。对手是比联想强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惠普、戴尔、IBM等跨国公司。

  “要战胜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的自身条件将会更残酷,如果我们每一个细胞、每一个个体都不具有竞争力,那这个企业会有竞争力去抗争吗?”联想高层看到了这个明摆着的问题。

  这几年戴尔的攻势咄咄逼人。戴尔人均产出相当于800多万人民币,而联想的人均产出只有300万人民币。联想员工要适应丛林生存法则:优胜劣汰。这里只有对手,没有朋友。这里只有尊重,没有友谊。杨元庆需要一支虎狼之师来打赢这场硬仗。联想需要改变,文化需要重塑。PC市场留给联想的时间不会很多,半年,甚至更少。

  因此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PC业务,我们在怀疑的同时,更应该多一份鼓励。因为,联想已经意识到自身的危机,这正是联想新的探索的开始。

  2、避免危机——预见未来的风险

  中国的企业面对企业生死存亡的考验,显得手足无措。三株凋零、巨人倒下、德隆湮灭 、迅驰险殇、朗科折戟、格兰仕受谤、特富龙遭疑、巨能钙风波……零点调查最新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企业,那么目前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仅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难道危机就是这样的可怕?

  古老的非洲大陆,存在着这样的一则生存法则。清晨在非洲的草原上的

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就意识到危机存在,意识到新的比赛就要开始,对手仍然是跑的最快的狮子,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在速度上超越对手。另一方面,狮子思想负担也很重,假如跑不过最慢的羚羊,那么最终的命运也是一样,所以说,面对新的一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意识到危机存在,那么为了生存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跑的快一点!

  由此可见,无论是强大的狮子和弱小的羚羊,在物竞天择的自然界中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要想逃避死亡的追逐,首先要有预见危机敏锐地感觉。羚羊避免被狮子吃掉的危机,就要求自己必须越跑越快。如果它意识不到存在着这样的危机,自身稍一松懈,就会成为别人的战利品,而且,也绝对不会再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没有预先的意识,不及时采取行动,麻木的心态最终会让企业走向灭亡。危机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观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作为一类事物,企业危机也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一般来说,企业危机大致可分为潜伏——爆发——深化——高潮——结束五大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在危机的潜伏期,就能对危机做到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我们才能处危而不乱。如果,等到危机爆发以后,再经历深化期、高潮期,我们将束手无策。等到危机结束以后,面对一片狼藉,

马后炮的总结式发言,只能换来几滴同情的眼泪。但是,却挽救不了任何损失。

  3、驾驭危机——危机不是死亡,而是超越自我的动力

  那么既然意识到了危机,就必须认识和了解危机,想办法去避免危机,这才是企业实现健康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详细地危机管理计划、完善的危机组织、全面地沟通策略等诸多方面系统准备,才有可能避免企业的危机。

  危机对于企业而言就像人和疾病作斗争一样,只有不断地战胜了疾病侵扰,才是真正健康的人。那么对于企业的危机,我们就必须结合自身,有针对性进行诊治。

  企业的危机是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因素引起的。外部因素是不可预测的,但是往往有其规律性的一面,只有建立在详细而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上,才能对市场有一个科学而正确的预测。也才能做到有针对性防范。

  企业内部因素导致危机,主要在于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思想意识。因此,避免危机核心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也就是避免人的思想危机。而人才问题就必须依靠企业文化和体制来解决,机制可以造就人才,人才也可以造就机制,在两者当中人是第一位。而人才是凭着磨练打造出来的,包括了职业道德、工作水平、业务能力、管理经验等等。而要想网罗优秀的人才,效命于企业家的麾下,这就必须依靠企业文化魅力。

  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企业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

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

  在大多数企业里,实际的企业文化同公司希望形成的企业文化出入很大,但对那些杰出的公司来说,实际情况同理想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却很强,他们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公司得以成功的一大基石。

  总之,任何理论没有实际的行动支持都是脆弱的,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得到真知。既然,中国的企业家能够意识到危机的存在,那么我们就必须以百倍、千倍乃至万倍地努力去避免一切危机,战胜任何挑战。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