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管理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亚商咨询 > 正文
 

亚商咨询:出身决定命运 中国产业利润的两极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15:29 新浪财经

  亚商咨询总裁 张琼

  国际著名的投资基金日前来中国考察了一批位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结果却并不乐观。就青岛啤酒而言,这个中国最大的啤酒酿造者的利润总额只有2.5亿人民币,近几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仅在6%——7%左右。进一步研究发现青岛啤酒在中国整个啤酒产业还是最好的,整个啤酒产业的盈利率都很低。类似的产业还有不少,比如各类家电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
等等。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像移动通讯、电信、电力、盐业、石油、石化等产业,利润率畸高。从公开的财务资料可以看到,中石化的净资产收益率是青岛啤酒的2倍,中移动(香港)是青岛啤酒的4倍。2003年中国大陆进入财富500强的企业都是类似的垄断企业。

  中国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极是尽管苦练内功,将现代化管理方法、营销方式、竞争手段发挥到极致,仍然收益菲薄,竞争惨烈;另一极是未见得有高超的经营方法,却坐收渔利,金玉满堂。究其原因,原来是“出身决定了命运”,产业的差异决定了企业

生活质量的差距。尽管,我们从管理学知道,产业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产业平均盈利能力的不同,但是像中国产业间的这种严重苦乐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正常吗?造成中国产业之间严重差距的原因又是什么?

  除了垄断,还有产业结构的自我破坏。

  首先来看垄断,垄断造成的效率低下和浪费是惊人的。有学者最近研究认为,近几年间,行政

垄断行业造成的净社会福利损失——既没有被垄断部门得到,也没有被消费者得到的福利——占GNP的11.5%。垄断租金则占GNP的3.68%左右。中国企业的垄断与Microsoft在
操作系统
、Intel在芯片制造上的垄断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以不断自我提升的技术和竞争造就和维持垄断优势,中国产业的垄断则是典型的行政垄断,是产业既得利益者的人造壁垒。

  再看竞争产业结构的自我破环。按照经典的竞争理论,一个产业的盈利程度是有五种力量决定的:进入壁垒的高度、替代产品的威胁、上游产业的讨价能力、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产业内部的竞争程度。如果产业内竞争的企业不但不能维护和提升产业的结构,反而是破坏这些力量,那么也就造成整个产业的利润率下降。以啤酒产业为例,经过近几年的购并整合,形成了青啤等几大啤酒集团,但也吸引了华润等实力雄厚的“业外人士”和“境外人士”参与竞争,产业内竞争异常激烈。由于竞争者实力相差不大,竞争战略雷同,基本以拼价格、拚投入为主,造成产业利润率下降。尽管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但大量的资源浪费在了恶性竞争上,也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整体下降。

  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解决以上问题。一是加快反垄断进程。垄断分为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包括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我国目前尤其严重应该关注的是反行政垄断。二是保护产业结构而不是破坏产业结构。这主要是产业内企业的认识和责任。不同的竞争战略,技术升级和产品推陈出新,规模经营、提高产业壁垒等等都是保护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利润的策略。三是加快资本的市场化发展,资本的机会成本和逐利性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央行吴晓灵副行长在今年第六届“中证 亚商 上市公司发展力论坛”上就曾精辟地讲到,资金是有成本的,企业的效益不能制服资金(资本)成本时,企业就要考虑其存在的价值。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