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报:窥一斑见全豹 伊利蒙牛亮剑东北市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16:38 财富时报 | |||||||||
文/符而利 窥一斑见全豹 2005年上半年伊利股份(600887)以主营收入56.59亿元,净利润1.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29%和11.48%,每股收益0.44元,位居乳业排行榜首,第七次入选“中证亚商50
蒙牛乳业(2319)以主营收入34.76亿元,净利润2.46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3.9%和33.6%,每股收益0.22元,位居乳业排行榜次席。 光明乳业(600597)以主营收入34.76亿元,净利润1.5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84%和2.78%,每股收益0.15元,位居乳业排行榜第三。 因三大乳业巨头,在冰淇淋市场运作重点不同,体现在东北市场上:光明冷饮零销售,故本文只对伊利、蒙牛冰品的市场运作,做如下剖析。 2005年上半年东北冷饮市场,更趋于品牌化,市场销售前三甲为:蒙牛、伊利、德氏。其次是和路雪、宏宝来、雀巢,再次是华义、礼拜天、中街……之所以出现如此格局,宏观讲:食品危机引爆行业震荡,食品安全备受国人关注;政策控制加快了小企业淘汰。微观上讲:伊利、蒙牛本土化生产、经营、销售,缩小了价格差距,品牌更贴近消费心理,但更主要的是伊利、蒙牛在东北冷饮市场的销售运作上技高一筹。 市场战略运作 伊利:重产品利润,轻市场份额。年初力挺1.5元产品百变圈、可米苏、浓粒苦咖啡,在没有突破巧乐兹的光环下,退而求其次,不想引爆冰工厂,滚滚红利,引得厂家百般呵护,促销、打折、让利,保障产品畅销,伊利大赚一把。 蒙牛:重市场份额,让利于市场。蒙牛一向以本土化经营为方向,沈阳分厂建成投产后,成本的降低,使得竞争优势突起,0.5元至1元产品大行其道,绿色心情、冰葡萄、纯脆、酸酸乳、纯冰糖、菠萝派、瓜浓,风靡一时,市场份额成倍增长。 市场战术角逐 伊利:轻装稳进。由于年初签定合同时,比较上年只低调增长10%至15%,销售额要求不高,造成部分经销商在资源配备,库存储备,品项搭配,边缘区域开发,明显不足,但对于主推产品,储备,销售非常理想,市场整体稳步前行。 蒙牛:重压狂奔。经销商销售合同基本是要去比上年度增长100%至300%,经销商在重压下,增加资源设备(车辆,人力,冰柜)、库存商品及品种,不择手段,倒货,窜货,压价,同时,在边缘市场乡镇的开发上,力度陡增,市场份额增长前所未有。 市场细节对垒 伊利:(1)布局上以吉林市场为中心600公里半径,辐射辽吉黑,以产品调控为手段,追求最大的效益比,但产能有限,品种不全,一些产品如大奶糕、小布丁限量或断货,盒装,杯装产品基本是外调,制约了企业发展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2)资源占有上:人力资源雄厚,但企业文化底蕴和团队精神,在市场表现不足,每个人都是雄师,和在一起却成了一群羊。社会资源占有,没有形成一条连续的、贴近市场的销售战略,频繁的人事变动,导致了政策的不连续性,对经销商的延续管理及资源占有,缺乏一套成形的经验和操作方法,尤其对经销商的培训及洗脑有待提高。 蒙牛:(1)布局上,讲究大手笔、大流通、大市场的运做,以沈阳分厂1.5亿支的产能布局,人人挑重担,层层压指标,以蒙牛企业文化,克隆了一大批管理奇才,但受制于产品技术开发。 (2)资源占有,初步形成了一套成型的经验和运做方法,强调企业文化,员工、经销商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讲座、学习、参观,逐步占有社会的人力资源,并通过他们去占有社会物资资源,从而控制社会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 伊利,以增加利润,相对减少市场份额为代价,为企业积累了发展的后劲,可谓志在千里,雄心远大。如能在企业文化、团队建设、经销商培训及社会资源占有上,加大力度,行业排头兵非伊利莫属。 蒙牛,以增加市场份额,让利于市场为突破,携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一流的员工,堪当行业先锋。如能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销售掌控能力上,更上一层楼,蒙牛将有更广阔发展空间。 看未来,逐鹿东北冷饮市场,笑傲冰品群雄,非伊利、蒙牛莫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