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销售管理 > 正文
 

读科老的书 做自己的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 18:42 中国经营报

  作者:吴悦 来源:中国经营报

  在菲利普·科特勒巡回演讲的上海站,中国企业家亲切地称呼他为“科老”。记者有幸全程追随科老中国巡讲。

  第一次见到科老是在西安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身材挺拔,行走稳健,淡定的眼神、
儒雅的举止是科老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科老身后,其弟米尔顿·科特勒的出场也让人印象深刻,略显发福的米尔顿头顶白色礼帽,身着黑西服,红领结,手持拐杖缓缓走来,俨然一副19世纪庄园主派头。这样的气质倒也蛮符合他们自身定位的。哥哥是新思维的思考者+咨询师,弟弟自称为客户服务。兄弟俩人一个研究,一个实践,让“科特勒”三个字在中国几乎变成了营销的代名词。

  上海场嘉宾新天国际副总裁金炜曾替科老总结了自我营销之道,即“忽悠和走穴”,也许大师还没有理解这两个词的准确意义,金炜的发难又开始了:“科老的营销理论对于中国企业是否有效呢?一个成功的案例胜过千百种理论,请问能否举出科特勒营销理论在中国成功的案例?” 面对质疑,科老肯定地说:“营销在全球是通用的。我也很想拿中国的案例分享给大家,但是我的客户在这方面很低调。”科老接着略显严肃地说,“我只是一个学者,我希望今天和大家在这里讨论营销的问题,而不是针对我本人和KMG科特勒咨询集团的。”也许大师觉得这样的问题唐突了他,但是中国市场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正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营销环境下,才有那么多企业营销人士成为营销大师们的追随者——他们太需要答案,中国企业对于营销新知寄予太多渴望。

  中国企业面临很多问题,论坛北京站就有学者提出为什么我们有世界最精彩的商战,但却没有世界最精彩的品牌?中国企业不断在市场上制造奇迹,出奇招,以奇制胜,但是一旦一奇失败,企业将难以为继。科老认为中国企业应该用可持续营销战略系统的思考,“我观察到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一个长期的品牌战略,短视行为严重,也许企业在中国可以找到太多的投机机会。”我想不得不停留在这个阶段的中国企业,对科老的理论有些望尘莫及。

  另一方面中国充满着需求变化,是世界上新需求产生最多的国家。每天在互联网上都能产生新的需求。科老预言在手机增值服务、电视领域将有很大的创新空间。需求变化正为水平营销提供了用武之地。创新才能生存已经成为中外营销界达成的一大共识。科老提出大企业应有整合创新思路,服务的创新如海尔,渠道的创新如国美,形象的创新如轩尼诗,而留给小企业的创新是创造差异。

  营销本来就是一种理念,同时提供了一些方法。但是决不能把营销理解成结论,基于此“全球智慧,本土知识”应该是对本次营销盛典的恰当评价。科老年届 74的高龄,如果你打算在他的演讲中发现新的知识、新的商机,恐怕会令你失望。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那些费神寻找不断变化的需求,创造伟大市场的任务就交给年轻人去做吧。就好像孙子兵法,一个初中生就能把它完整的背下来,但是运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达到何种境界,就看徒弟的悟性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