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品牌 > 正文
 

光谷真相(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16:01 《商界名家》

  楚天激光的前世今生

  本刊记者 戴志军

  实习记者 樊菊艳

  激光,与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一起并称

  为20世纪的四大发明。

  在激光行业,楚天激光集团的知名度正在迅速提升,有媒体认为该公司“今天已发展成为‘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企业”,是“目前中国激光产业的领跑者”。特别是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央高层领导先后考察楚天激光集团,更是为楚天激光集团罩上了一顶顶耀眼的光环,令人目眩。

  光环之下,人们不禁要追问:楚天激光集团果真能够承载如此盛誉么?作为“武汉·中国光谷”的有机组成部分,究竟是光谷成就了楚天激光,还是楚天激光点亮了光谷?为还原楚天激光集团,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商界名家》记者全面展开了调查。

  民营企业原本吃“皇粮”

  调查过程中,《商界名家》记者将如今所有报道楚天激光公司的文章浏览了一遍,发现其报道口径几乎如出一辙:楚天激光集团是现任董事长孙文于1985年“下海”,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志”,贷款10万元创办的,其前身名为武汉光电子公司。见证了楚天激光集团发展历程的人们认为,这种割断历史的宣传与报道,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对楚天激光集团及孙文本人的发展也不一定有多少好处。

  那么,真实的楚天激光集团,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呢?

  1977年,年满22岁、政治条件合格的孙文,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进入华中工学院(即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并选择了兴起时间不长的激光作为自己学习的专业。

  尽管当时学校的激光教研室(后改为“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现与“光电子工程系”合并,组建成为“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时间才短短五六年,但在业界已经颇有成就。据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暨武汉市激光学会理事长李正佳教授介绍,从1974年开始,激光教研室就开始陆续承担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发工作。1978年,由激光教研室开发的激光应用项目获得了第一届全国科技大会奖。20世纪80年代初,激光教研室已经能够研制出2000瓦功率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以及性能优越的激光焊接机,在研发上堪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肩。能够进入一流的高等学府、选择一流的专业、师从一流的教师学习3年时间,这对于孙文而言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为他日后在事业上的崛起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孙文在校期间虽然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商业才能,其专业成绩也不是最优秀的,但他很勤奋、好学、谦逊,不懂的问题经常向老师们请教。”李正佳说,他是孙文在大学期间的指导老师之一。

  据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老教授何云贵介绍,在“用科技技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号召下,华中工学院激光教研室负责人之一李再光教授产生了组建企业的想法。他认为,老师们用智慧与勤劳得来的技术成果,倘若一直放在实验室里,孤芳自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转化成产品,才能真正造福于社会。

  李再光教授的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认同。时任华中工学院院长的朱九思教授亲自出面,争取武汉市科委的支持。当时担任武汉市科委负责人的吴官正也对此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表示,科委将尽全力支持激光企业的创办。

  武汉市科委负责人言出必行,在他们的领导下,武汉市光学研究所、武汉市光学仪器厂(现改制为“武汉市天力光学仪器有限公司”)与华中工学院三家单位联合组建了楚天光电子公司,厂房设在位于武汉市徐东路337号的武汉市光学仪器厂内,员工主要来自光学仪器厂新招聘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华中工学院激光教研室的李再光教授担任公司第一任法人代表,总经理则是由武汉市光学研究所委派的,名叫陆美华。这就是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那个时候,孙文刚毕业不久,被分配在武汉市光学研究所,从事普通技术研究工作,“拿着每个月不到50元的工资”。在楚天光电子公司创办一段时间之后,出于培养一批年轻人的考虑,李再光教授将孙文调进了楚天光电子公司,担任一名技术工作人员。

  “当时打算推向市场的产品有两个,一个是2000瓦功率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一个是激光焊接机。前一个产品的工艺开发难度要大一些,而后一个则相对小得多,而且更贴近于市场一些。因此,公司决定从开发激光焊接机着手。”何云贵教授说。

  图纸的设计,样品的研制,这些工作全都由华中工学院激光教研室负责,楚天光电子公司的主要任务则是将样品进行第二次开发,生产产品,并推向市场。“我记得第一次送图纸与样品到工厂的工作是我做的。”何云贵教授说。

  “可以这么说,楚天光电子公司前期的筹备、初期的运作,都是与孙文无关的。”武汉市天力光学仪器有限公司财务室工作人员余先生说,他在该公司工作了37年,也是楚天激光集团发展与变迁的见证人之一。

  楚天光电子公司(后改称“楚天激光集团”)成立的头几年时间里,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屡创佳绩,成为中国激光行业内一支不容小视的力量。例如,1988年,楚天激光集团突破了两束激光同时进行焊接的难关,研制成功了“双光路”高稳定激光焊接机,对我国的电话普及做出了贡献。

  市场拓展上也初见成效。“我记得第一笔订单来自于贵州省。”何云贵教授说。由于楚天光电子公司研发生产的激光焊接机质优价廉,因此前来订购的客户也逐渐增多。

  然而,这种好景却没有能够持续太长的时间,楚天光电子公司随即便走入了一种非常艰难的境地。据何云贵教授介绍,楚天激光集团虽然由华中工学院、武汉市光学研究所与武汉光学仪器厂三家组建而成,但三家却并没有给予公司太多的资金支持。李再光教授虽然是法人代表,但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做研发与教学工作;车间工人们基本上都是光学仪器厂的人,其人事档案等关系大都不在楚天光电子公司。既无专项资金,亦无稳定员工队伍的陆美华,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陆美华认为,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楚天光电子公司必须有自己单独的厂房,作为总经理的她必须有足够的人、财、物的支配权,企业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陆美华及其管理团队决定将公司搬迁至武昌区丁字桥。

  云遮雾罩的股份制改革

  换了新址之后,楚天激光集团仍然面临着管理与销售方面的一系列难题,作为陆美华助手的孙文这时显示出了其卓越才能。

  在企业团队建设上,孙文建议,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毕业生;对那些表现平庸的员工,公司给予降职或辞退的处理,而对那些有能力而且脚踏实地为公司做事的人,则许以重要岗位。例如,光学仪器厂原副厂长、楚天激光的创始人之一汤达,楚天激光从光学仪器厂搬走之后,汤达亦追随而去。据天力光学仪器公司的老职工们介绍,汤达这个人很实在,懂技术,且没有野心,工作上任劳任怨,为楚天激光公司前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孙文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社会资源为公司办事。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的研发资源便是孙文利用得最得心应手的一个。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激光领域占据举足重轻的地位,拥有李再光、李正佳、何云贵、陈祖海、韩晏生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他们更在乎的是能够将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不断地加以提升,以造福社会,至于如何赚钱,倒不是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对激光稍有研究的人们都会发现,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旦宣布在某个领域有重大突破,楚天激光公司便会马上跟进,开发产品,拓展市场。“母校是孙文最大的科研宝库,只是这一宝库不用花费孙文太多的资金。”有老师如此评说,“你想想,在一个知识产权保护还很粗放的社会,能够直接‘拿过来用’的技术,何须花100万或几百万去买呢?”

  在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上,孙文更是表现出与生俱来的天赋。1986年,四川省一家军工厂制造心脏起搏器,欲从国外进口价值百余万元的激光焊接机,但是没有成功。

  得到这个消息后,孙文毛遂自荐,到四川找到那家军工企业,立了“军令状”。那家企业要求孙文在一个很紧的期限里研制出产品。

  接到这笔订单后,因当时的技术资料有限,孙文及其同事们不仅要查找资料,还要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因此,他一直把自己封闭在工厂里。为了试验,他的眼睛曾被激光灼伤,现在视网膜上还有一个小黑点。经过数百次试验,终于成功了。

  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孙文,凭借自己的实力,一步步取得了对楚天激光公司的实际领导权。后来,陆美华辞去总经理职务,楚天激光公司已经完全掌控在孙文手中。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孙文领导着楚天激光集团开始了股份制改革的尝试。他开始向包括本企业职工在内的社会各界发售股票,以募集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改革到了最后,孙文碰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楚天激光原本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创办者的华中工学院、武汉市光学研究所与武汉市光学仪器厂理应成为楚天激光集团的三大股东,这一点,成为楚天激光公司民营化的“拦路虎”。

  但这一问题似乎并没有难倒孙文。在一次包括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会、楚天激光集团、华中工学院(当时已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等单位领导人在内的重要会议上,楚天激光公司创始单位之一、华中理工大学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某教授表态,华中理工大学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自愿从楚天激光公司退出,并且不占有该公司任何股份。为了保留“证据”,孙文还让该教授在这一声明上签了字。从此以后,楚天激光便在权属上与华中理工大学脱离了关系。

  如果说华中理工大学是以高姿态主动放弃了对楚天激光公司的股权要求,那么,武汉光学研究所、武汉光学仪器厂,这两家单位,又是如何拱手将本该占有的股权相让的呢?《商界名家》记者致电孙文,他以事务繁忙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而陆美华退休后,则与其夫回到了上海老家,而且为人处事异常低调,外界根本无从得知其下落。由此看来,楚天激光集团的股份制改革便成为了一个难解的谜。

  一波三折的脱困之旅

  据知情人透露,楚天激光集团在改制后不久,一度遭遇到资金不足的难题。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孙文想了很多办法。

  冒险涉足蔬菜配送、职业培训、影视娱乐等行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是办法之一。他的初衷是利用这些行业短、平、快的特点,尽快为公司赚钱,以解决主业激光在资金方面的困难。然而事与愿违,楚天激光公司新开辟的这些项目,不仅没有为公司带来利润,相反,因为贸然进入新的行业,孙文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管理团队的建设方面都得从头做起,大笔的前期资金投入进去,而所期望的盆满钵满却迟迟未见出现,再这样拖下去,不仅辅业搞不好,主业也有被逼退市场的危险。好在孙文果断地对多元化“踩了刹车”,才不至于让自己辛苦建立的家业毁于一旦。

  善于把握时机,瞅准政策方面的有利条件,大赚优惠政策之钱,是楚天激光脱困的办法之二。

  2005年11月14日,湖北省信息产业厅发文确认了一批软件企业,原本与软件业无关的楚天激光集团,作为一家嵌入式软件生产企业被列入其中。这意味着楚天激光公司将享受软件产品

增值税退税的优惠政策。

  办法之三,就是寻找国际合作伙伴,与跨国公司结成战略同盟,捆绑式发展。

  1997年底,楚天激光与全球最大的医疗激光公司——以色列能量系统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能量”出资510万元控股,投放两个产品到合资公司,一个直接销售,一个在楚天激光的工厂组装出产。

  合作不到3年时间,能量系统公司就以2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一家美国激光公司。消息传来,楚天激光的高层与员工们非常高兴,认为公司跻身世界500强的理想触手可及。但是,他们显然兴奋得太早了。

  楚天激光频繁与以色列公司联络,刚开始时对方还有所回应,但逐渐地就失去了音讯。

  渐渐地,对方发货的速度慢了。2001年底,形势再变。“能量”通知楚天:合资公司不再代表“能量”在中国开展业务。原有品种的经营,由“能量”中国办事机构负责。

  原来,当年能量系统公司寻求合资,是为了与欧美企业争夺中国市场。后来,能量公司收购了欧美公司,现在反过来加强对楚天激光集团进行“围剿”,是为谋求更大的战略利益。受合资公司颓势影响,2001年下半年,楚天激光医疗产品销售额减少了50%。而此前,每年增幅至少可以达到40%。

  吃了以色列人一记闷棍的孙文,在深刻反省之后,并没有改变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想法,相反,他决定展开更大、更广领域的国际合作。

  2005年,楚天激光集团迈出国际合作新步伐:先后与

意大利艾伦(ELEN)集团、美国马肯(MARKEM)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密切合作,联手抢滩中国高端激光市场。

  但愿这一次,楚天激光的步伐能够迈得更稳健一些。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