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死结形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 16:07 《经理人》

  

死结形态

图片来源:《经理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咨询方案执行不力,是企业有问题,还是咨询公司提供的方案本身就没有可执行性?

  文/曾立平

  中国管理咨询市场的50%以上被以麦肯锡、罗兰贝格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所把持,国内大大小小的咨询公司则瓜分其余不到50%的市场份额。但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
他们与企业之间的矛盾点却有诸多共同之处。

  死结的主要表现形式

  “企业花了钱买咨询项目,迫切希望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这个目的是否合理;咨询公司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对企业也有诸多要求,但企业的配合往往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有些小咨询公司为了赚钱而急功近利,无论企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都一口答应,最终的结果却与企业的要求相去甚远。”深圳市管理咨询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李朝曙先生认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与咨询公司的“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咨询方案不能有效执行,谁的责任?

  看起来再完美的方案,如果执行不尽如人意,最终的实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也是目前在咨询业广为流传的“100-1=0”的规则——100分的咨询方案,缺少

执行力就等于0。执行不力,是企业有问题,还是咨询公司的方案本身就没有可执行性?企业和咨询公司都会犯嘀咕,尽管有些时候,这个矛盾没有被太过激化。

  企业与咨询公司的价值观与理念没有达成统一,是产生执行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咨询项目很难推进,更不用说对细节的追求了。

  执行方案的流程不清晰,也会造成执行不力。一般来说,咨询公司进入企业,首先要对高层进行“洗脑”,得到高层的全力支持后,再将这种支持从高层向中层、基层传递。如果没有这种系统的传递与过渡,就无法使企业的观念、行为和习惯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使咨询方案的执行成为“夹生饭”。当然,即使流程对了,但流程执行过程中的标准有偏差,也很难实现有效执行。“这就对咨询公司提出了疑问:你所制订的标准是否经过实践的检验?这套标准是从哪些行业提炼出来的,在这个企业是否适用?”李朝曙说。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请咨询公司的目的和动机问题。有些本土企业不按规矩出牌,甚至仅仅把咨询公司当成自己需要时拿来一用的工具。有家企业年年要请咨询公司对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但老板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借咨询公司之手将认为不需要的人清理掉。咨询方案自然会成为摆设。

  也有些企业的老板对实施咨询项目没有坚定的信心,也使咨询方案最终不能落地。有家企业请咨询公司做了一套绩效考核方案,但老板发现,这套方案尽管比较科学,但实施起来会提高公司的某些成本,便对咨询方案自行修改,使方案的最终效果大打折扣。

  2. 沟通不畅,问题出在哪里?

  咨询方案出来了,企业却读不懂,或者脱离企业实际,企业对咨询公司颇有微词,咨询公司也是叫苦连天。很显然,这是双方的沟通有问题。

  沟通不仅是指对咨询方案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表述,还是方案制订阶段的重要工作。有家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每年都斥资请咨询公司做管理咨询,但由于种种原因,咨询公司做出的方案却无法让企业的管理者快速理解。“有专业性太强的原因,也有其他原因。如果要达到有效实施,我们首先要花大量时间去理解和消化咨询公司的方案。”这家企业的一位高管说。

  “实际上,最好的咨询方案是咨询公司与企业合作的结晶。一方面,在这种合作过程中,企业配合咨询公司提供相关资料,找出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能有效地促进咨询公司更翔实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贴切的方案。另一方面,参与方案的制订过程,也能使企业认识到这套方案的真正价值,能更有效地推动方案的执行。最高明的咨询师在做方案时,即使对这套方案成竹在胸,他也会极力诱导企业自己将方案做出来。”深圳市爱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爱基说。

  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本身就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遇到这种情况,咨询公司一定要问清楚企业到底想达到什么目标,如果有些目标不是咨询公司或企业的能力所及,事先就要沟通协商好,将这些不切实际的要求砍掉,不要给将来留下吵架的余地。”刘爱基说。

  3. 咨询顾问,角色如何定位?

  咨询公司和咨询顾问到底是什么角色?是企业的老师,是合作伙伴,还是其他?不少企业和咨询公司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五花八门,“死结”也由此产生。

  有些咨询公司很擅长与企业的老板搞关系,惟老板的需求是瞻,实际上成了企业的“高级秘书长”。也有些咨询顾问以企业的老师自居,总想努力改变企业,推翻企业固有的东西。“当咨询顾问试图改变企业时,无形中就否定了企业在多年创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要素和经验。这最终会成为企业与咨询公司矛盾的导火索。实际上,咨询顾问应该做的是把企业优秀的东西提炼出来,变成标准,让其持续发挥作用,再添加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位国内某知名纺织企业的高管说。

  有些企业的老板还没有足够的胸怀接纳外界的思想,在咨询公司做项目的过程中,他时时想控制咨询公司的方案和进程。这种作法,大咨询公司是不会接受的,但一些小咨询公司则会迎合企业的老板。但由于执行的效果问题,最终都会与企业产生矛盾。

  咨询顾问在企业介入过深,也会使自己不经意间陷入企业的矛盾漩涡。有些企业内部矛盾重重,帮派林立,如果咨询顾问不能站在很客观的立场去解决问题,就会使企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和显现。广东某大型民营企业请了位较有知名度的职业经理人,这位经理人很推崇某咨询公司,极力在老板面前推荐,但在方案运作过程中,经理人受到企业各方的排挤,咨询方案也因此而无法有效执行。一年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不显著,老板就认为经理人在引进咨询公司时从中吃了回扣或者做了手脚,项目结束之时,也成了经理人的离职之日。

  刘爱基认为,咨询顾问只能给企业做方案,不能插手具体事情,不能介入企业的经营。“如果咨询公司以顾问身份来建议老板改善制度和流程,与员工没有矛盾,但如果介入具体执行,很可能与企业的高管产生矛盾。所以,现在业界有一种时髦的说法,说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的关系就像夫妻一样,需要知己知彼,相互理解支持,但不能走得太近,这个分寸的把握很重要。”

  4. 责、权、利,怎样才算清晰?

  咨询项目在实施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出在企业,还是出在咨询公司?要减少在这方面的扯皮,双方的责、权、利必须界定清晰,并落实到合同层面。

  “任何一个方案的执行最终几乎都要牵动企业的全部资源,所以最高领导者必须参与。在给企业做咨询的过程中,我们把要求老板如何参与,在什么情况下参与,如果该参与时最高领导者缺席,出了什么问题企业该负怎样的责任都在合同中写得很清楚。”深圳市慧泉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羊建文说,“另外,企业做管理咨询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经过认真权衡,在现有资源下可以实现的目标,也要在合同中写清楚。”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是小的咨询公司胆量越大,企业提什么样的要求都敢接受,实际上他既没有优秀的咨询顾问,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和案例积累,只有满腔的热情和生存的压力。这样为企业做咨询,结果可想而知。

  而像麦肯锡这样的优秀跨国咨询公司,他们在与企业合作之前,会签订非常详细的协议,对企业的制约条款也很多。企业签字确认过的条款,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中外管理咨询死结的异同

  跨国咨询公司和本土咨询公司各有优劣势,由此也使得他们与企业形成的“死结”也存在不少差异。

  “洋咨询”的软肋

  麦肯锡这样优秀的跨国咨询公司,最大的软肋是很容易忽略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忽略中国企业的特殊性。

  “中国改革开放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但国外许多企业有些经过了100多年的成长。拿100多年的标准衡量一个20岁的‘孩子’,矛盾显而易见。有些国外咨询公司进入企业后,力求使企业管理来个90度甚至180度大转变,势必会使企业消化不良。还有些‘洋咨询’将国外的管理模式及方法简单套用在中国企业身上,尽管他们做的咨询方案很系统,但在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有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高管说。

  另外,跨国咨询公司对中国人的有些行事方式也无法理解。“如此种种,都是社会基本环境和社会文化作用的结果,跨国咨询公司的咨询过程是流水线式的,咨询顾问按照固定的模块各负其责;本土咨询公司在接咨询项目时,则可能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贴身的服务,想出一些比较适合这个环境的土办法。尽管这些办法并不高明,但比较管用。”羊建文说。

  本土咨询的劣势

  市场、人才等问题常令国内咨询公司头痛。跨国咨询公司总结出的成熟工具、方法以及操作模式,也是本土咨询公司很难比拟的。“譬如跨国咨询公司签订合同时非常规范,合同中就包含着他们对行业和企业管理的认识。甚至对咨询过程中可能犯的错误,他们也说明得很清楚。”羊建文说,“不少本土的咨询公司,特别是中小型咨询公司在做项目时知道企业应该改进的方向,但具体怎么做,并没有太成熟的办法。因此,工具、方法和案例的积累,是本土咨询公司的当务之急。”

  目前本土咨询公司较大的困境是:对处在半成熟阶段的企业如何提升,他们也很迷茫。他们只能不断地借鉴外资咨询公司或者优秀企业用过的方法来尝试,或者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来研发出一套东西。但本土咨询行业的蓬勃发展毕竟不过三五年时间,无论咨询公司的研发能力有多强,他所研制出来的许多方案都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这些都可能会与企业形成“死结”。

  另外,咨询项目一定要获得企业管理团队的支持与认同。但目前中国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咨询顾问的凝聚力有限,那么他所提出的方案、标准和方法,只有在他参与或辅导的时候才会运作得比较好,一旦咨询项目结束,顾问撤出企业,就可能被改得面目全非。一方面,可能方案本身就不太成熟,经不起时间检验;另一方面,顾问没有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出认同和凝聚中高层管理者的机制,他一走,企业就没了方向,这些都会使咨询项目的价值大大缩水。

  但是许多事实表明,跨国咨询公司与本土咨询公司正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企业与咨询公司也像一对“欢喜冤家”,只要有合作,就会有“死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