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业的危机应对与破局之策(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 14:15  《销售与市场》

  第二,国家对汽车消费的政策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倾向。2008年下半年实施的新的汽车消费税政策,应该说主要抑制的是大排量汽车的消费,对小排量汽车的消费基本没有产生影响,这与日本等国家对排量1.0以下汽车免消费税的做法不同。加上中国目前个人消费的倾向主要集中在排量1.0以上,因此要使汽车业快速发展,国家除了要在燃油税政策上引导消费者选择小排量汽车外,应该在相关的消费政策上鼓励国民的投资方向。

  第三,进入2008年后,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面临了新一轮发展的挑战,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汽车巨头的重心转移,真正培育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能力,在政策的层面我们还没有看到有关的内容。以美国三大汽车面临破产的契机为例,如果国家在政策上能够对目前具备条件的汽车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在全球汽车格局变革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作为的话,不但有利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提升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的市场地位。印度塔塔汽车公司在收购了福特旗下的陆虎和捷豹后,提升了印度汽车业在全球的影响,同样上汽集团与美国通用联手收购韩国大宇汽车后,有效地拓展了上汽集团未来的发展道路。

  汽车企业的因素

  对于我们的汽车企业而言,同样也存在一个市场预期的问题。一是年度的销售目标确立,二是新产品上市后预期的表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过高的心理预期只会造成市场更残酷的竞争,而结果就是企业目标难以实现,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发展出现更大的问题,这已经是有历史教训的。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一学丰田汽车,对任何一个目标市场进行科学的评判,然后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同时,在市场发生变化时,学会及时调整策略,避免为了盲目追求市场份额而失去了企业发展的动力。

  破局思考

  从中国汽车市场的情况看,强大的消费潜力注定了未来数十年内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起伏跌宕,但任何的狂风暴雨均不可能改变这个发展的方向。

  中国车市存在巨大的潜力,并不是说我们可以独善其身而置周边的市场发展而不顾,而应该结合实际,从有效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宏观层面促进车市的稳定发展

  第一,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的发展是促进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目前国家已经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4万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会对未来中国以及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重新树立国民的消费信心。

  第二,汽车消费倾向的引导和相关消费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如燃油税的实施、小排量汽车消费的进一步推动、个人所得税征税基点的提高、居民养老与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等都将有效地解决汽车消费面临的许多问题,将会有效地推动汽车消费的快速成长。

  第三,汽车消费环境的改变。遍及全国各道路网络上收费站的过路费和过桥费是整个汽车消费成本中最大的一块。乱设收费站点、超期收费的情况直接加大了汽车消费和运营的成本,打击了消费者的投资信心和投资热情。特别是对于商用车的消费者而言,如果运费达不到一个合理的价格,在目前税费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任何投资购车行为都将被消费者认为是非常愚蠢和不划算的。

  当然,这需要政府决策机构很下决心来解决问题。在这些问题有效解决之前,企业可以做的是在消费者投资信心的建立过程中正确引导,有效降低他们的心理预期。

  第四,还有一个宏观层面必须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我们发现较多媒体比较关注汽车的降价促销行为,经常把某些局部的、个别的现象放大成全局进行长篇累牍地报道,甚至推测发展的可能趋势,其结果不但无益于消费者的投资导向,反而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因为,他们的报道不断提升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强化了他们的持币待购行为。

  微观层面推进车市的有序经营

  尽管中国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不利正好与全球化的金融海啸不期而遇增加了未来发展的变数,但只要从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本身而言因势而为做好相关的工作的话,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指日可待。

  首先,汽车企业不要盲目地追求销量的快速提升。各汽车企业应该客观地评估一下自己的市场能力与在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市场发展的空间,制定符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规律的、合理可行的发展战略与目标预期,正确地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可行的阶段性的市场目标去赢得市场的认可。这当中,包括新产品的设计与优化、新产品上市的节奏控制、老产品的生命周期延续、渠道的建设和经商的利益保障等。不能为了盲目追求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而放弃应有的原则,即消费者、企业和股东三方的利益一个都不能少。

  从目前中国汽车市场遇到的问题来看,车企的多数问题都是“销量”惹的祸。我们可以看到,每年岁末都会有一个各汽车企业和各汽车品牌销量的排名,它象征着该品牌当年度的市场份额、市场地位和消费者的投资倾向,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各汽车企业不断实施阶段性地压库,其面对面的拼杀也在不断升级。正是因为整个行业都在追逐这样一个目标,才出现了“有为而不可为”的情况。诚然,市场的排名显示着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倾向,但正是“销量”这两个字让无数英豪竞折腰,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认真研究一下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丰田汽车是在2003年9月才成立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在各品牌都追逐销量的快速提升时,丰田公司并不盲目追求前十的排名,而采取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心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拓展自己的市场,其结果却是迅速提升了丰田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并将在2010年顺利实现其阶段性的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丰田公司并没有把价格作为竞争的利器,即使是在各个品牌全面降价的过程中,也是谨慎而为。

  其次,要关注经销商的成长,重塑他们的信心。从实际的情况看,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不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该品牌经销商的评判。虽然各品牌已经实现了销售终端的4S模式化,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注重的不是这些已经外化的东西,而是与这些经销商合作的可能性和持久保障性。从实际的情况看,汽车行业这些年的发展造成了一种后遗症:经销商的短期行为。目前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除了大型的集团化的汽车经销商外,相当多汽车经销商的投资者和管理高层由于目前与汽车制造企业合作现状的关系,无法判定自己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更谈不上企业发展战略,依附意识非常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在这些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更多的是短期行为:企业没有中长期的发展目标,造成人心不稳,人员大量流失,并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分散风险,这些经销商对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缺乏忠诚度,只要有条件就会选择多品牌经营;为了达成汽车生产制造企业规定的销量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牺牲自己利益,不注重细节的完善和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不愿意在员工素质与能力提升上投资,不愿意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和形象……正是因为缺乏一种把汽车销售与服务作为一种事业来经营的心态,让消费者产生了投资信心上的障碍,这一点尤其在自主品牌的经销商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此,避免短期行为,与汽车整车企业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市场,给消费者的投资信心构建一个坚实的基础将是未来必须关注的重点。

  重塑消费者的投资信心

  面对未来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与不利影响,中国的汽车企业要想在其中有更大作为,就应该从建立市场信心、消费信心、企业人员和渠道成员的信心上做文章,同时秉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以更长远的远光,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像丰田汽车那样,从最基本的方面入手,通过持续的改善与能力提升,而不要好高骛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赢家,才可能最终屹立在汽车之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