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业的危机应对与破局之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 14:15  《销售与市场》

  面对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海啸,汽车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巨大的消费潜能迅速激发。

  文/李欣禹

  金融海啸使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面临破产的压力与日俱增。而对于一直以赢利良好著称、历史性地创造了精益生产方式的日本丰田汽车,在强大的金融海啸面前也未能独善其身,在71年来首次出现了亏损,本田、日产汽车也概莫能外,而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汽车大国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汽车企业同样也经受着严峻考验,而不可能独善其身。2008年年初时人们热切盼望的千万产销时代的梦想成为泡影,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似乎出现了拐点。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是否出现了瓶颈?未来中国汽车产业是否还会再次出现之前的快速增长呢?对此,我们必须客观地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

  巨大的中国车市

  数年来,中国汽车年产销量都以超过10%以上的增幅快速成长。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8年9月底,全国私人汽车约4018万辆,比上年增长了13.71%。目前个人购车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政府和企业的投资,而且这个份额还在不断地扩大,进一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消费基础。以目前的产销量计算,即使按每年平均千万的产销量为基数,在不计报废的情况下10年后也不过新增1亿多辆的保有量。如果现有的保有量不减,加在一起也只是2亿辆左右的水平,这个结果也只是相当于美国快速发展了百年后的情况,如果与中国的人口总数相比还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更何况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用车辆将会报废,又重新形成巨大的需求。

  汽车保有状况与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为基础的消费市场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可以说,这是全球其他汽车消费市场所不具有的重要特性,这也是为什么金融海啸后,世界各汽车企业纷纷把未来发展的重心重新调整到中国,希望通过中国市场的发展摆脱金融海啸造成的影响。

  中国是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这个市场未来所爆发的强大消费动力将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只是面对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需求的释放受到了压抑,因此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惊慌失措。中国的汽车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这样巨大的消费潜能迅速激发。

  汽车产业的影响因素

  从目前以及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看,真正影响中国汽车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消费者的投资信心与市场预期

  除了政府计划性采购及其他公费消费外,大多数的消费者一般都会根据宏观层面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判断以及微观的层面对自己未来收入的预期来进行投资取舍,其中重要的是消费者对投资成本的判断。如果汽车市场上各汽车企业都在拼命降价,那么这个市场的消费不但不会促进反而会受到抑制,2004年的持币待购和2008年下半年的增速放缓,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2004年与2008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国家收紧了银行的信贷,实行了紧缩的贷币政策,汽车产销量随之而大幅下降。此时,各汽车企业为了实现年初制订的产销目标,纷纷采取价格促销的政策,甚至有的汽车品牌半年内降价超过三次,但消费者就是捂住自己的钱袋不肯出手。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消费者对市场价格稳定和降价空间之间矛盾的心理预期导致了消费信心方面的障碍,谁也不愿意在投资购车后的短期内发现自己的投资出现了缩水甚至严重缩水。这也是为什么东风标致在2005年开春后以6000万元的代价补偿2004年购车者的价差,以建立消费者信心。

  除了价格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外,影响汽车销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际原油的价格。原油每桶上扬到149美元高位时对中国消费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史无前例的。这样,准备购车的消费者面对如此居高不下的价格,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投资计划。在恐惧、担忧和对未来使用成本不确定之余,消费者还必须面对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汽车制造成本快速上升和汽车销售价格之间下降之间的矛盾。这一升一降让消费者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迟滞了他们的购车计划,以致2008年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史上最为惨淡的金九银十。

  消费政策方面的因素

  当前,对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政策因素,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投资信心,但这却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

  第一是燃油税的影响。虽然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开征燃油税,2008年12月19日降低燃油的批发和零售价格,但最终的含税的价格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以消费者用量最大的93#汽油为例,仅比此前的价格下调了1.9元左右。现在的原油价格只是原来最高价的约1/4,而我们消费的油价却是原来价格的2/3,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差距,是消费者不大愿意接受的现实。消费者较难理解的是美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我们,在没有任何公路收费的情况下,燃油的零售价格大大低于我们目前的水平。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心理压力。

  虽然在费改税后每月减少了100元左右的养路费开支,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心就是,约40美元每桶左右的原油所对应的约4元/升的油费,如果未来国际油价一直上行,将来油价再次达到历史高位时,油费将会是一个什么样价格。这样的心理预期如果不消除的话,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购车的积极性。

  从制订燃油税政策之始,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制订者在确定参照体系时,就过多地强调了燃油税对能源消费的抑制功能,而忽略了中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欧洲国家国民的收入水平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目前石油行业的垄断和缺乏竞争造成的高成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