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安利:公益已成为一种文化(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14:06 《新营销》

  访谈

  黄德荫:把公益当作一种习惯

  2006年12月1日,在拿到直销牌照后,安利中国区总裁黄德荫终于可以轻松地度过这个冬季了。此前的几个月里,他一直在大家的询问中静静等待,而现在他可以神态悠然地与记者畅谈公益营销了。采访是在广州一家酒楼的包厢里进行的,在这家酒楼,黄德荫将宴请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的老总。

  这一天,黄德荫的心情很好。“在阳光洒满的地方最适合谈公益了。”一位陪同采访的安利高管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句话准确地传达了此刻黄德荫的心境。经过了乌云密布,现在的安利(中国)已是云开雾散,许多人认为这应该归功于安利(中国)持续不断的公益活动。虽然黄德荫没有明言,但不管怎样,公益活动的确给安利带来了想象不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对于公益活动,不少批评者认为这是企业的做秀之举,但不可否认,它确实是企业获得公众认同的一条有效管道。该不该做公益已不是讨论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将公益活动与企业经营完美地契合起来。黄德荫的阐述也许能给出一个很好的答案。

  “如果要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公益项目要单一”

  《新营销》:国内很少有企业能把公益提升到战略层面,而且做得如此细致、出色。安利是如何做到的?

  黄德荫:安利的慈善理念源于这两个创办人家族的传统:作为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家庭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企业也都应该回馈社会。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为它所服务的社区解决问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和理念,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安利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是出于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从投资的角度看,它能提升企业的美誉度,提升企业的被接受程度。当人们更加接受并认同企业,自然就会相信企业的产品,这对经营也是有好处的。公益是一个双赢的做法,大部分跨国企业做公益活动的出发点都是如此。

  《新营销》:安利现在确定的公益营销的主题是儿童、环保和健康,为何集中在这三个领域?

  黄德荫:其实,可选择的公益项目非常多,但如果要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选择的项目单一一点会更好,所以我们只选了三个主题:“关爱儿童”“致力环保”和“倡导健康”。

  首先是关爱儿童,我们认为儿童代表未来,有无限潜力,对他们的点滴帮助,都可能改变其人生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将全球的主题确定为“爱心手牵手”;保护环境则是由于环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对环保的关注和重视不仅体现在产品和生产环节上,还体现在爱护环境、倡导环保的公益行动中;至于健康,这和安利企业本身的产品有关,也和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有健康才有将来”的理念下,安利进入中国11年来,一直扮演着全民健康和运动的积极推动者。

  “安利已经把慈善变成一种习惯和实际行动。”

  《新营销》:有人认为,公益活动是安利的一项投资行为。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黄德荫: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希望不断地产生效益,但如果单纯地将公益活动看成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投资的话,那是非常片面的。

  从个人角度来说,那些有爱心、经常参与公益活动的人,往往更善于与人相处和沟通,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在销售上也容易出成绩;从公司角度来说,如果公司的业务发展得好,就可以有更多的能力做公益事业。安利已经把慈善变成一种习惯和实际行动。做社会公益事业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如果心态不正,把企业的商业利益放在首位,那么从一开始这条路就走歪了。

  《新营销》:虽然很多跨国公司也在做公益活动,但相对而言,安利的力度似乎更大,这是为什么?

  黄德荫:其实有很多跨国公司都在积极地推动公益活动,只是公众很少看到,例如可口可乐。安利的公益活动看起来好像遍地开花,是因为安利在全国有很多分公司,每一个分公司都有自己的预算。另外,安利在中国有庞大的营销团队,公司可以调动员工一起投入到公益活动中,所以我们的活动一般都做得比较有声有色,但总的投入比例跟许多跨国企业比起来,差不了太多。

  “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倡导志愿者文化”

  《新营销》:公益已成为安利的一项传统和理念,如何让一般的员工认同这种理念并积极执行?

  黄德荫:其实每个人都是愿意帮助别人的,关键是有没有能力而已。安利的公益活动是没有报酬的,也没有其他激励,之所以每次公益活动都有很多人参与,是因为他们完全发自内心地想去帮助人。另外,慈善是安利的一个重要理念,它一直是两个创办人多年来的心愿,几十年来,它从一个传统已经变成了公司的文化。在耳濡目染下,我们的员工和营销人员自然会接受并认同这个理念。在我们组织的大多数公益活动中,实际参加的人数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多。

  《新营销》:在未来几年,你对公益活动的期望是什么?

  黄德荫: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倡导志愿者文化,现在我们安利的志愿者已超过1.8万人,在各地都成立了志愿者协会。我们希望安利的每一位营销人员、每一个员工,都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安利(中国)的公益理念根植于心;也希望通过公益活动,提升每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最终开创出全新的人生和社区形象。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志愿者活动这个平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与社区的融合度,提升企业的美誉度。

  “客观上,公益活动与美誉度与知名度的提升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新营销》:在直销企业中,安利的经营是比较低调的,但在公益活动中却是较高调的,这是为什么?

  黄德荫:在中国,我觉得经营的时候低调一点是比较合适的,公益活动看起来高调那是因为我们的创意是很多媒体所乐意报道的。我们并不否认一些公益活动会成为一个新闻点被报道出来,能造成一些正面的舆论。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希望尽量选一些在创意上更有新闻价值的公益活动。

  《新营销》:公益项目大多和公司业务没有直接关系,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你如何看待公益活动的这种非盈利特性?

  黄德荫:一家成功的企业首先要能够在诚信经营中取得成功,它在持续投资、创造就业、促进财富增值、投身公益事业、回馈社会等方面做出的成绩是综合评价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指标。因此,企业作为企业公民,所需要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经济资产,美誉和社会责任等无形资产也应该是它们努力争取获得的重要部分。

  《新营销》:安利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都超过了90%,公益活动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何因果关系?

  黄德荫:一个企业赢得美誉度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这是不是一家有诚信的公司;二是产品质量是否足够好;三是企业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四是企业的经营方式是否为公众所欢迎。从客观上说,公益活动与美誉度、知名度的提升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新营销》:对于一项公益活动,安利如何评估它所产生的价值与影响?达到何种效果才符合你们最初的预期?

  黄德荫:安利从来不在做公益事业之前做回馈效果的评估。我们参加公益事业是出于信念,是出于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在企业履行对社会的义务时,会对企业声誉带来某种积极影响,但这不能作为我们参加公益活动的目的。我们每年都通过第三方的市场调查公司来做公司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调查,发现公司的知名度、美誉度每一年都有所提升,但这应归结于公益活动还是广告宣传、产品品质,我们无法衡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