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牛根生:产品出现问题企业是有罪的(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 17:07  《中国企业家》杂志

  奶源漏洞

  “老牛,你之前究竟知不知道原奶里加有三聚氰胺,是不是蒙牛主动为之?”千言万语汇成这一句话,网民问、媒体问、社会各界都在问。

  “我真的不知道啊!”一说起这个问题,牛根生表现得激动又无辜。

  他说,“第一,我把股份全捐了,这在企业界是最早、最彻底的一个,我不可能捐了钱又骗钱。第二,我48岁就把总裁让出去了,法人代表也让出去了,这说明我不贪权。第三,我对自己的家人要求很严。在国营企业干的时候,老婆才30岁出头,就让回家了,一失业就是20多年。创业后,直系亲属都不准进公司。一个钱能捐出去、权能让出去、每年还拿出两三千万做慈善事业的人,能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

  “这在逻辑上说不通。说得简单点,一个想留芳百世的人,谁会冒险做有可能让他遗臭万年的事?”

  对于质疑,牛根生觉得很冤。他说自己半辈子都在打假。“奶源造假不仅是全国人民的公敌,更是我们这些想做百年老店的企业的公敌!”他说,凡是已知的假,没有不打的。

  “但永远是先有假钞,后有验钞机啊。”牛根生叹气说,“企业与造假分子之间的斗争,一直是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之间打着拉锯战。”新配方层出不穷,而企业的检测总是相对滞后。他讲道,后来有些配方农民就做不出了,某些中高级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开始研究配方,再由一些团伙四处贩卖。更重要的是,即使企业费尽周折,联合公安执法部门当场抓住一些造假分子,也会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而很快释放。最多就是罚款,遇到无赖或是有背景的人根本没办法。低犯罪成本进一步刺激了不法分子的贪婪。

  “今年还有人给我电话,问我买不买蛋白精的配方(其有可能就是三聚氰胺的配方)。”呼和浩特上土城村奶站的负责人郭先生小声地对记者说。在郭的口中,他幸运地坚守了道德底线,而某些牧场、养殖小区以及奶站的经营者却抵挡不住“暴利”的诱惑,与倒卖配方的不法分子勾结,最终造就了臭名昭著的“毒奶”。

  为了表示自己和当地奶农的清白,郭先生让记者参观了其奶站收奶的全过程。清晨6点,奶牛们跟随着自家的主人,自觉地在奶站门口排好队,依次入场。奶站里大约三四名工作人员正忙碌着,他们先用消毒水为奶牛清洗乳房,再挤掉奶牛的头三把奶(头三把奶细菌含量最高),再将奶杯吸在乳头上,自动吸奶。白色的牛奶顺着管道直接进入奶罐,并汇入能将牛乳温度从35度迅速降至4度的储奶仓。吸完奶后,奶杯自动脱落,完工的奶牛则从后门退场,自行寻找等候在门外的主人。

  据郭先生介绍,在整个过程中,奶农没有机会接触原奶,何况那么多来自各家的原奶瞬间混在一起,奶农也没了添加物质的动机。而目前在中国,自己用手挤奶,再找人收奶的奶农已经很少。虽不排除此类奶农的确有动机、有机会做手脚,但毕竟数量稀少,绝不可能感染上千吨的乳制品。

  那么,动机较大的便是那些介于奶农和企业之间的“收奶人”。三鹿此次抓获的19名罪犯中,其中18人恰好是牧场、奶牛养殖小区、奶站的经营人员,还有一人是非法出售添加剂的经营人员。据他们供认,向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奶中的蛋白质检测指标,非法牟利。

  他们究竟如何通过添加三聚氰胺非法牟利?呼和浩特昭君牧场的负责人崔先生以“奶农+奶站”的模式举例。通常奶站的经营者也养奶牛,例如每天从奶农那里收10吨奶,自己的奶牛产1吨奶,总共应是11吨奶。而这些人如果在收集的原奶中按照配方掺假,不仅可以使原奶的蛋白质含量、干物质等达标,还能让原奶增重到12吨。最终,乳制品企业将那10吨奶的报酬打入奶农的账户,而那2吨奶的报酬便落入了这些经营者的腰包,足足多赚了一吨奶的钱。此外,经营者还能向企业收取12吨奶的“管理费”。

  亡羊补牢

  一些业界人士认为,三聚氰胺事件的起因是众多企业在扩张诉求下抢夺原奶,造成奶源紧缺。

  牛根生认为这是一个以偏概全的逻辑。他说,在黄河以北,蒙牛奶源对市场需求的满足率为85%,仅有15%的空缺;去年和前年,还不乏奶农倒奶的事件发生,怎么突然到今年就成了奶源紧缺到需要放入三聚氰胺来加以缓解呢?他说,“问题奶”的责任就是出在“收奶站”和“奶贩子”这两个环节上,而且直接跟这两个环节的相关人员的道德感相关。

  其实,蒙牛几年前就意识到奶源供应是个大问题。从2004年开始,蒙牛着手建设奶源基地。现在,1万头至3万头奶牛的大牧场,蒙牛投入运营的有5个,在建的有2个。

  不过,牛根生承认,这次恶性事件确实暴露了奶站管理与原奶运输管理环节上的重大漏洞,必须加强对这两个以往“非闭环”环节的监控,“否则1%做不好,就带来100%的风险”。作为应急之举,蒙牛称将把1万多名员工陆续派往4千多个奶站,每站都设立两三人对其进行监管,人盯牛,人盯站,人盯车……据牛根生说,今后蒙牛甚至有可能给每家奶站装设摄像头、监视器,全程监控收奶、运输过程。

  上文中上土城村郭先生的那家奶站就是蒙牛托管的奶站之一。

  危机时刻,尽管销售不畅,企业现金流吃紧,蒙牛仍决定敞开向奶农收奶。让牛根生感到心安的是,中央政府已经开始注意到大企业所面临的困境,甚至要求银行为蒙牛、伊利等重点企业提供贷款。9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还决定,从主席预备费中拿出1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伊利、蒙牛两大企业稳定奶源基地。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牛根生说,无论什么原因,出现这样的产品,企业是有罪的;这次毒奶事件是行业之祸,但处理好了亦是行业之机,如果各个环节都能吸取教训,便能让“四聚氰胺、六聚氰胺”的悲剧不再上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 此篇为精编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