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制造应对成本上升的10个策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 17:24 《商界》杂志

  特约记者 杨云兴

  眼看着铜价从去年初的1.8万元,猛蹿到今年的近4万元,陈星福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

  深圳宝安印制线路板电子厂的老板陈星福认为,今年是工厂建立以来困难最大的一年,有时候他甚至觉得,如果目前环境进一步恶化,他的工厂能否熬过今年,还是一个未知数。他向记者表示,最大的困难来自原材料、工人工资等成本的同时上升。

  事实上,在原材料价格暴涨、劳动工资上涨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的多重挤压下,持续快速增长的

中国经济正在放缓增长速度,最先感受到这种形势的,是在有中国“经济增长发动机”、“中国制造基地”之称的长三角和珠三角。

  涨声一片

  今年以来,企业的水电、房租、原材料、运输等经营成本都在上涨,而产品的销售价格几乎没有什么提高,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事实上,轮番上涨的原材料价格给下游加工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以加工制造业最常用的铜为例,其成本占空调产品总成本的20%左右,占冰箱产品总成本的10%左右。铜价飙升令空调、冰箱等家电生产厂商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使用铜材较多的电线电缆、五金产品、燃气灶具等市场价格已经出现一定上涨势头。

  由于铜、镍等原材料价格飞涨,直接带动珠三角与之相关的五金产品售价强劲上扬,深圳市场平均涨幅在30%以上。在深圳罗湖一家五金商场记者看到,今年初价格尚在188元的洗菜盆龙头现在已经要卖到245元,原价为1520元的地浴龙头也涨至1760元。销售经理告诉记者,由于目前还有库存产品,这个品牌的涨幅并不算太大,待月底库存销售完之后,价格还会再次调高。

  广州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广州工业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进一步上升,其中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偏高,同比上升12.6%。

  工人工资的上涨,也是产品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深圳市劳动局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资,尽管陈星福的工厂一再降低用工数量,成本仍然在持续向上攀升。“前不久政府有关部门征求对新《劳动合同法》(草案)意见,我就对其中的一些内容提出了质疑。”陈星福表示,其中,针对增加‘合约期满经济补偿金’一项,陈星福计算,一家规模千人的企业,一年仅此一项支出可能就要超过45万。与此同时,来自东莞市的一项调查显示,仅因为工资提高100元,当地就有数百家工厂倒闭。

  港资电子公司刘先生表示,时下,几乎所有的“三来一补”企业,不靠加班根本无法完成订单,甚至无法生存。一旦工资基数上涨,最低加班工资是最低工资的2倍,以一间500人的中小企业来算,企业每月为员工所付出的最低加班费用的负担都会相应加重不少。“如果成本上升幅度太大,企业无法承受,就会选择一走了之。”刘先生说。

  影响:涨价的“涟漪效应”

  家电产品、汽车等大量使用钢材的产业是钢材等原材料涨价影响最明显的行业之一。目前家电业每年消耗的钢材量在600~700万吨左右。由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冷轧薄板和冷轧硅钢片等品种多为进口,其价格一直不断攀升;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比2003年上涨一倍多,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颜料树脂产品,在过去两年时间内价格涨幅也接近翻番。据美的公司反映,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该公司生产的空调机其核心部件“压缩机”价格就上涨了12%,而且目前压缩机正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美的空调价格在旺季来临前将会上调8%左右。

  广东省城调队价格调查显示,钢材、铜等原材料涨价已逐渐传导至市场消费领域,今年部分白色家电产品在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下,市场消费价格出现上涨。今年以来,全省家庭设备用品价格已连续3个月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微波炉、空调、电冰箱、热水器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上涨,其中电风扇、抽排油烟机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在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下,原材料的涨价效应正在向各种原材料的关联行业扩散。

  今年以来,珠三角玩具企业的原料成本大幅上涨。其中,作为玩具生产主要原料的塑胶、化纤上涨幅度最为明显,而铜线、纸板等辅料价格也有上升。很多玩具企业的原料成本整体上升幅度达到了50%,再加上电价、工资上涨因素,以东莞玩具产业为例,最终生产成本上升了约六成,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国际玩具商的采购价格却没有相应上调,“一些采取招标竞价模式进行的国际大宗采购活动,更使得生产商互相压价竞争,根本不敢随意提‘涨价’二字,多出来的‘成本’也只能自己扛着。”

  成本的上升对出口型企业影响也非常巨大。据上海海关的最新统计,今年前4个月,经由上海口岸出口欧盟和美国的纺织服装都出现了量降价涨的局面。海关专家认为,造成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口成本的增加。

  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在原材料价格及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影响下,“长三角制造”效益下降,库存上升,亏损扩大。这是近十年来,长三角经济首次出现整体增速“滑落”迹象。

  以长三角2006年上半年为例,上海、浙江、江苏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信贷等5大核心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上半年都纷纷回落,有的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外资增速也在下降。今年第一季度,长三角16个城市中,有13个城市的协议注册外资金额呈负增长,其中4个城市的降幅在40%以上。据称,这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长三角地区引进外资首次全面下滑。此外,长三角地区的信贷、外贸出口增速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