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电力的城市解决方案

2013年08月16日 10:10  《能源评论》 

  文|本刊记者 杨青

  6月底,华东地区迎来首轮高温,上海连续出现35摄氏度以上的湿热天气,进入7月气温持续攀升,连续多日达到38摄氏度,上海电网用电负荷快速增长,连创新高。7月11日,用电负荷达到2751万千瓦,创历史最高值。

  虽然上海本地用电负荷大增,但电力缺口却不大,外来电力的有力支撑,特别是绿色能源比例的不断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连续调整,让这座国际都市“绿”意渐浓,生机勃勃。

  

  一张绿网

  在我国的能源生产与利用版图上,上海处于能源供应链的末端。当地不生产煤炭,一次能源绝大部分从北方省份调入和国外进口;因为地处平原,虽然水资源丰富,却没有水电资源。同时,上海又处于我国能源利用的前端,其所在的华东地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与实际利用外资等份额均占全国的40%,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地区。

  长期以来,一次性能源的紧缺,同发达经济所带来的对能源的高需求之间的矛盾,不仅给电力供应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也为上海的可持续发展蒙上了阴影。

  从2003年全年用电量激增至745.97亿千瓦时开始,到2010年的1295.87亿千瓦时,并在世博会期间创下单日负荷2621万千瓦的历史纪录,电力紧缺,一直困扰着上海。

  本地电力需求迅猛增长,而新增火电项目又严格受控,因此,架设绿网,全国范围跨区域送电成为解决上海电力紧缺的有效途径。

  2010年7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满负荷情况下,点对点将640万千瓦清洁水电从2000公里外的四川地区源源不断地送入上海,有效缓解了上海地区电力供应的压力。

  至2013年6月,这条“绿色能源通道”已累计输送电量约337亿千瓦时,这让上海在“电荒”重地华东地区成为了一块“电力绿岛”。同时,在夏季用电高峰,配合来自浙江新安江和富春江的水电,上海用电中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比例占到了50%以上。

  然而,上海冬季用电的高峰,恰是水电小发的枯水季,水电优势无法显现,上海电力供应仍显紧张。2012年上海电网迎峰度冬期间,用电负荷三次刷新冬季历史纪录,最高用电负荷为2013年1月7日出现的2296.7万千瓦,较上年度最高用电负荷2135万千瓦同比上升了7.57%,超过预测最高值的2250万千瓦,超过总负荷比重的20%左右。

  “十二五”期间,上海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水平,要打破外来电源供给、外来通道建设的不确定因素,寻求全年用电平衡,彻底解决电力紧缺的制约,显然要另辟蹊径。

  而大力发展本地清洁能源则不失为一条希望之路。

  

  一颗绿心

  与传统能源相比,绿色电力的生产成本偏高。因此,除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发展外,必须建立绿色电力的促进机制。上海率先推出的自愿认购机制就是绿色电力的一种有效促进机制。

  2003年,上海为破解能源短缺难题,率先在中国内地试行绿色电力机制,并于两年后完成初步框架设计后正式启动。启动当年,包括上海宝钢、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在内的20家中外企业,分别与上海市电力公司签订了时间1~3年、用电量6万~120万度不等的“绿色电力”购买协议。上海也因此而成为中国、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启动绿色电力机制的城市。

  当时,上海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人均GDP由5000美元迈向8000美元的冲刺阶段,全社会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始形成。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一些社会组织和企业,以及很多市民,胸怀一颗“绿心”,对建立上海绿电机制有较高积极性。

  上海市电力公司营销部营业主管吴倩说,绿电比常规电价高,每度绿电的成本接近普通电价的两倍,尽管如此,企业仍认购踊跃。一家瑞典在上海的企业利乐包装对于绿电认购的执着让她印象十分深刻。“当时这家公司不是我们的直接用户,办理手续很复杂,但他们主动找了我们好多次,最后终于认购成功。现在他们是绿电的忠实用户。当时他们企业那种对绿色能源、环境保护的认真态度,让我们非常感动。”

  几经努力推广,8年后的今天,激励上海本地清洁能源发展、破解上海能源短缺的优越性,渐彰渐显。

  上海的绿色能源主要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还有很少一部分沼气发电和垃圾发电。尽管绿色电力比例仍然很低,但发展迅猛。2005年8月,我国首个利用世界银行[微博]贷款的风电项目——上海崇明、南汇风力发电场并网发电,随后该风电场二期又扩建,并于2008年9月全部投入运行。2007年10月,国内首家太阳能发电站,崇明县前卫村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进入商业运营。2010年6月,我国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场、亚洲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

  截至2012年年底,并入上海电网的风电机组总容量已达31万千瓦,光伏发电并网总容量将超过10万千瓦。由此,上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电力”城市。

  虽然上海本地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还比较小,但在国内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展示了一条前景十分广阔的未来绿色能源发展之路。

  

  一座绿城

  根据《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上海市煤炭消费比例要由2010年的49.2%下降到2015年的40%左右,石油由32.9%下降到30%左右。与此相对应,天然气和外来电的比例则要从2010年的6%和11.4%分别上升到11%和17.5%。这也就意味着,上海市电力将在“十二五”期间,用大量高品质、低排放能源替代煤炭和石油,通过调整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和环境污染。

  尽管理论上说,风、光、水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受到技术发展、输送能力、配置范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微观到上海地区的能源供应这一层面,因其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供给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这就给电力需求盖上了一块比较稳定的天花板。

  但是,如何在这块能源的天花板下更好地生存,必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在可利用资源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从根本上缓解能源压力,解决电力紧缺难题。

  1999年,上海申办世博会,提出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作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承诺,这对上海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开始坚定地走上了调整产业结构的道路。

  从2007年开始,上海进行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截至去年,上海关停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三高一低”项目总共4700多项,平均每年调整关停800项左右。上海建设绿色城市的决心可见一斑。

  6月7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上海市节能工作推进情况,2012年,上海节能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超过6%,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89%,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在上海39℃的高温中,位于上海闵行区的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研发中心实验车间里也热火朝天。研发中心刚刚接到3亿元的专项投资,进行超导材料研究。这些材料将来可以大面积用于电力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中心副主任金之俭将建设一个低碳节能上海的希望,寄托在智能电网上。在他看来,调整产业结构,高效利用能源,实现节能减排,就要发展智能电网,这样,在区内根据客户需求合理利用清洁电源,在区外则能打破地域限制,大范围高效配置资源,提高上海的清洁能源比例,让城市真正绿起来,变成一座绿城。

   文章来源:《能源评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190名日本国会议员今日参拜靖国神社
  • 体育U14国足负东帝汶 恒大国脚规定涉嫌违法
  • 娱乐日本知名男优将引退 号称曾床战8000女优
  • 财经杭州经适房上市交易 增值部分55%归政府
  • 科技中移动称收到中电信租4G网要求
  • 博客日本天皇靠什么说服全体国民投降?
  • 读书上海书展:唐骏正面回应学历门事件
  • 教育学区房价疯涨:10年前总价不够买1平米
  • 罗天昊:投资补课并非中西部突围良方
  • 冉学东:被绑架的人民币汇率
  • 西向东:日本车占领美国市场(图)
  • 叶檀:中国的身份特权养老制
  • 刘杉:民间集资应合法化
  • 刘杉:电商将颠覆房地产格局
  • 苏鑫:房地产调控还将继续
  • 谢作诗:高房价的原因
  • 郎咸平:中国经济之痛 鬼城与地方债
  • 徐斌:美联储决定中国经济周期